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問劉伯溫:三個丞相的候選人選誰?他回答6個字引殺身之禍

朱元璋問劉伯溫:三個丞相的候選人選誰?他回答6個字引殺身之禍

俗語云: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一提起中國古代最牛的兩位謀士,大家都會想到三國的諸葛亮和明初的劉伯溫。兩人被稱之為古代智慧的化身,神奇的聖人。且不說這裡面有沒有拔高和吹棒的成分在,但諸葛亮窮一生之力六出祁山而無功而返,最終病逝五丈原是事實,當然諸葛亮至少贏得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8字美名。而明代的開國功臣劉伯溫儘管輔佐朱元璋為建立明朝立下赫赫戰功,但他晚年一招不甚,竟然遭遇「毒殺」的悲劇,令人悲嘆。

世人很疑惑,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譽被的劉伯溫為什麼連自己的命運也沒有算準呢?

劉伯溫最開始是在元廷為官,但黑暗的政府和無情的現實使得三起三落,先後三次辭官回家。就這樣,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時候,「老當益壯」的劉伯溫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春。他被求賢若渴的朱元璋以 「三顧茅廬」的方式請出山來輔佐打天下。

劉伯溫出山後,朱元璋對他極為器重,具體體現在「言行住」上。在稱呼上稱他為 「老先生」,在心認為他是「吾之子房也」,虛心向他求教。在住地上面特意為他修建禮賢館安置。

朱元璋的惜才令劉伯溫很感動,為此他知恩圖報,先是為朱元璋制定了「時務十八策」。然後,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八年之間,輔助朱元璋滅陳友諒、取張士誠,西平江漢、東定吳會、席捲中原,群雄歸命,抵定全國,創建了朱明王朝。朱元璋統一天下後,對劉基給出7字評價:實應先生之言矣。

但是,後來朱元璋之所以要毒殺劉伯溫,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參拜」上留隱患。

當年朱元璋為了壯大實力,尊奉韓林兒為「主子」,朱元璋為了顯示對韓林兒的尊重,令部將都去參拜他,手下都不敢違抗軍令,唯獨劉伯溫是個例外,他怒目而不拜。

朱元璋問劉伯溫詢原因。劉伯溫卻說:韓林兒算什麼東西?你才是真正的老大,我們只參拜你。

這時的朱元璋雖然羽翼漸豐,卻還有陳友諒、張士誠等強敵在,因此他堅定地執行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而劉伯溫對韓林兒的態度明顯違背了朱元璋「緩稱王」的方針策略。弄得朱元璋很難堪。

再後來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韓林兒時,又發生了意外的沉船事件,韓林兒因此喪生。事後,世人都認為是朱元璋做了手腳,朱元璋被背黑鍋又無所發泄,對劉伯溫自然也就心存蒂介了。

二是「納諫」上留隱患。

《明史·劉基傳》中,正是「進言求雨」之事成為他的絕命算。

首先來看他的進言求雨。據悉,當時南京從夏天到秋天一直沒有下雨,求雨也沒有效果,劉伯溫藉機指出了三條弊政:一是陣亡將士的妻子數萬人都被迫住在「寡婦營」,不許外出;二是為營建工程的工人死亡,屍體暴露不收;三是敵方頭目既然已經歸誠投降,就不適宜充軍。

古人認為天象由人事決定,劉伯溫借求雨的機會進諫,使朱元璋只好同意其請,可過了十來天仍未降雨,朱元璋立即作出了「劉基還鄉為民」的處罰。但劉伯溫被免職僅三個月,朱元璋又想起了他,令他火速從家鄉赴南京,恢復了其官職。而到了洪武四年(1371年),他在得到封爵之後,再一次被「賜歸」。

儘管如此,被外人鼓吹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劉基因為「求雨」不靈,在朱元璋心目中從此走下了「神壇」, 這一諫之隙已經為自己埋下了禍根,當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三是「政治」上留隱患。

朱元璋稱帝後,曾詢問劉伯溫:「李善長之後,誰能當宰相?」聰明的劉伯溫卻閉口不答。隨後朱元璋繼繼亮劍,直接提出了三個候選名單: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其中楊憲是劉伯溫的好友。結果,劉伯溫的回答出人意外,6個字:這三人都不行。朱元璋於是嘆道:看來只有你才能勝任了。結果劉伯溫謙虛地推辭,說自己也不行,理由是5個字:性格太剛直。

朱元璋提出的三人名單都被劉伯溫否認,自己也不肯出任,而且也沒有沒給出任何好建議。原本就多疑的朱元璋很是氣憤,認為劉伯溫這是在故意刁難他。後來,朱元璋索性反其道而行之,先後把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三人都推上了丞相之位。

當然,這三位丞相後來都沒有好報——死於非命。而其中楊憲之死,劉伯溫就難逃關係。據《明太祖實錄》載:劉伯溫「並發其奸狀及諸陰事」,也就是說,當楊憲被淮西派系圍剿時,果斷出手落井下石,告發楊憲。

無論出於自保還是出於公正無私,劉伯溫的「大義滅親」之舉都令朱元璋心有餘悸,對其猜忌之心更為嚴重。

劉伯溫把淮西派和浙東派都得罪了,又見主子不信任自己了,於是就在楊憲被殺這一年,他選擇了告老還鄉。

他走後,朱元璋對他的疑心並沒有就此放下。在政敵胡惟庸等人的陷害下,劉伯溫又被召回京來。

劉伯溫儘管因為犯了「三宗罪」而成了朱元璋「亮劍」的對象。但還是展現了他的足智多謀,再次赴京後,儘管遭受不白之冤、俸祿被奪,但他甘脆就直接留在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生活,同時也不為自己的「罪過」作任何的辯解。

因為處置得當,朱元璋再次放過了他。

1375年,朱元璋得知劉伯溫病重時,做了雙管齊下之舉。一方面再次「釋放」劉伯溫——賜歸田裡,另一方再次「賞賜」劉伯溫——派胡惟庸受命登門賜給他御葯。

劉伯溫服下胡惟庸帶來御葯後,65歲的劉伯溫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其實,相比朝中其他功勛被滿門抄斬,劉基算是比較幸運的。

後人普遍認為這幕後主凶是朱元璋,而胡惟庸只不過是「替罪羔羊」。看看明朝的開國功臣們,以這種不露痕迹地毒殺功臣是朱元璋的看家本領,就連李文忠、徐達這樣的名將也是因病受到皇帝格外「恩賜」的神葯之後不明不白死掉的。

關於李文忠之死,《明史》是這樣記載的:「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當然,淮安侯也逃不過抄家滅門的命運。」

關於徐達之死,《明史》是這樣記載的:「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而野史則說,這是拜朱元璋的一隻蒸鵝所賜。

此外,「鄶子手」胡惟庸儘管後來一直申明他沒有毒殺了劉伯溫,但他沒有逃過朱元璋的魔爪,他先是被貶異地,隨後在貶責途中被賜毒而死,當真是善惡有報啊。

其實,劉伯溫之死,以及李文忠、徐達、胡惟庸之死其實歸根結底可以用這12個字道破玄機: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姜維為什麼不除掉禍國殃民的黃皓?諸葛亮之子殉國前一語道破奧秘
魏蜀吳三國最厲害五虎將分別是誰?排名第四都病逝,第一都悲催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