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被劉備提拔,得到諸葛亮重用,卻遭姜維打壓排擠

此人被劉備提拔,得到諸葛亮重用,卻遭姜維打壓排擠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期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發生在姜維北伐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姜維、張翼和夏侯霸。原文如下:

卻說西蜀細作哨知此事,報入成都。姜維奏後主曰:「司馬師新亡,司馬昭初握重權,必不敢擅離洛陽。臣請乘間伐魏,以復中原。」後主從之,遂命姜維興師伐魏。維到漢中,整頓人馬。征西大將軍張翼曰:「蜀地淺狹,錢糧鮮薄,不宜遠征;不如據險守分,恤軍愛民:此乃保國之計也。」維曰:「不然。昔丞相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圖中原;不幸半途而喪,以致功業未成。今吾既受丞相遺命,當盡忠報國以繼其志,雖死而無恨也。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待何時?」

夏侯霸曰:「將軍之言是也。可將輕騎先出枹罕。若得洮西南安,則諸郡可定。」張翼曰:「向者不克而還,皆因軍出甚遲也。兵法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若火速進兵,使魏人不能提防,必然全勝矣。」於是姜維引兵五萬,望枹罕進發。兵至洮水,守邊軍士報知雍州刺史王經、征西將軍陳泰。王經先起馬步兵七萬來迎。姜維分付張翼如此如此,又分付夏侯霸如此如此:二人領計去了;維乃自引大軍背洮水列陣。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魏帝國的實際控制者司馬師在平定淮南之亂後突然病逝,其弟司馬昭控制朝政。姜維得到這一消息後,認為再度北伐的機會已經成熟,便在上奏後主劉禪並得到應允後再度起兵北伐。征西大將軍張翼則認為此時的蜀漢國力日益孱弱,據險固守才是保國之計。不過,張翼的這一建議並沒有得到姜維的採納。此後,姜維率部向枹罕進軍,再度與曹魏展開激戰。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姜維口中的「盡忠報國」,意為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北史?顏之儀傳》中的「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小說中提到的此次北伐之戰,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三國志?後主傳》載:「十八年春,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大破之。經退保狄道城,維卻住鍾題。」《三國志?姜維傳》亦稱:「十八年,(姜維)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張翼對姜維北伐提出異議之事,也是歷史的真實。《三國志?張翼傳》稱:「十八年,與衛將軍姜維俱還成都。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維不聽,將翼等行,進翼位鎮南大將軍。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於洮水者以萬計。翼曰:『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曰:『為蛇畫足。』維竟圍經於狄道,城不能克。」

張翼這個人物儘管在《三國演義》當中僅僅是個龍套角色,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卻是蜀漢帝國中後期的著名將領。《華陽國志》中曾經有過這樣的記載:「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這裡的「張」指的就是張翼。他與王平、句扶、廖化一起並譽為蜀漢中後期的四大名將。

據《三國志?張翼傳》載,劉備從劉璋手裡奪取益州後,將默默無聞的張翼提拔為書佐,並對其進行了重點培養和提拔。張翼在劉備時期先後擔任過江陽縣縣長、涪陵縣縣令、梓潼郡太守、廣漢郡太守、蜀郡太守等職。劉備病逝後,張翼又得到了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歷任庲降都督、前部都督、扶風郡太守等職。,成為蜀漢大軍中的一員重要將領。

除了在戰場上屢立戰功之外,張翼對於蜀漢帝國的生存和發展也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諸葛亮病逝後,蜀漢國力日漸衰落,繼任的蔣琬和費禕都堅持休養生息的政策,反對向曹魏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對此,張翼深表贊同。張翼深知,蜀漢國小力弱,難以與強大的曹魏帝國進行正面較量。因此,當姜維提出北伐時,張翼公開反對這一建議。

不過,張翼的反對意見不僅未能得到姜維的採納,姜維還對張翼進行排擠和打壓,並強迫年老體弱的張翼隨軍參戰。最終,姜維北伐失利,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蜀漢帝國滅亡。如果當初姜維能採納張翼的意見,繼續貫徹執行蔣琬和費禕的休養生息戰略,蜀漢帝國的壽命或許會延續更長的時間。

參考書籍:《三國志》、《華陽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丁原手下有三員猛將,一個是孫權的剋星,一個是呂布的鐵哥們
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令諸葛亮下定決心,今生永遠不會投靠曹操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