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研究表明,HIV攜帶者可能會增加關節炎的風險

研究表明,HIV攜帶者可能會增加關節炎的風險

根據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發表的一項小型美國研究結果顯示,HIV感染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與骨關節炎相關的膝關節軟骨損傷風險增加有關。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基線時膝關節軟骨損傷的幾個關鍵標誌物的患病率較高,並且隨訪8年後惡化程度較高。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後的HIV感染與軟骨基質的組成變化和膝關節炎症增加有關,但研究結果似乎對結構性膝關節退變沒有顯著影響。」

儘管研究規模很小(HIV感染者十人,對照組20人),但研究方法嚴謹,提示老年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可能會增加關節炎的風險。

除了衰老外,高脂血症、高血壓、體脂紊亂和糖尿病都可能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由於治療和護理的改善,許多HIV感染者的生命預期都很好,但是由於未經治療的HIV引起的炎症和一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副作用會增加代謝問題的長期風險。

因此,來自美國骨關節炎倡議組的Yao Liu博士及其同事們想知道,是否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的人比對照組更可能在八年的隨訪中出現膝關節軟骨退變和結構性膝關節改變。

在基線和隨訪期間,使用包括MRI成像和軟骨結構、成分和質地的測量在內的大量測試來評估軟骨健康和膝關節結構。

HIV、對照組與年齡、性別、種族、體重指數密切相關,大約三分之一是女性,平均年齡為52歲。

所有HIV攜帶者至少接受了12個月的HIV治療。

基線分析表明,與對照組相比,HIV陽性的人有多種軟骨損傷標誌物的患病率較高,包括脂肪墊異常和膝關節積液(膝關節周圍積液,炎症標誌物)。然而,這些個體不太可能患有與骨關節炎相關的骨囊腫。

在八年的隨訪中,ART組軟骨結構和組成的標誌物明顯下降,膝關節積液也更嚴重。然而,與基線相比,HIV感染者的骨囊腫較不嚴重。

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人中軟骨基質成分更加異質和無序,軟骨損傷是膝骨性關節炎的特徵,軟骨基質退化是決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不可逆進展的重要事件。」

ART治療後出現軟骨退變的可能原因是HIV相關的膝關節周圍肌肉組織丟失,導致膝關節生物力學和軟骨損傷的改變。另外,損傷和炎症可能是由於HIV相關炎症、治療副作用和代謝紊亂的結合。

研究人員對他們發現HIV組的骨囊腫分數低於對照組感到困惑,並評論說:「考慮到HIV和ART對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複雜影響,可能會涉及其他機制,從而減少軟骨下囊腫的發生。」

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的研究有很多局限性,尤其是小樣本的大小,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驗證他們的發現。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PLWH(HIV攜帶者)上的的軟骨基質組成更加異質和無序,表明經治療的ART感染可能加速膝關節軟骨基質的退化,」作者總結道。此外,與HIV陰性組相比,PLWH在8年以上膝關節積液明顯加重。

這些研究的臨床意義將需要通過更大規模的研究來證實。然而,該分析強調了評估骨健康和關節炎風險的重要性,這是HIV感染的老年人日常護理的一部分。

感謝支持

原 文 出 處

US study suggests that ageing people with HIV may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arthritis

版權聲明

本文系HIVnews公眾平台編譯文章,僅供參考性閱讀,請以原文為準,請使用「分享圖文」分享本文,未獲得作者授權禁止一切轉載行為,轉載請聯繫公眾平台獲取授權,如有發現擅自轉載,一律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V最新動態 的精彩文章:

研究提出了用於逆轉HIV對粘膜屏障損傷的候選藥物
NIH在美各地開展一項評估HIV長效注射劑的臨床試驗

TAG:HIV最新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