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若離於心,萬法何有?

若離於心,萬法何有?

「人波鬼火,寧離業識之心。」

唯識論云:「且如一水,四見成差。天見是寶嚴地,人見是水,餓鬼見是火,魚見是窟宅。」故知前塵無定相,轉變由人。如云:「境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識論》云:「身不定如鬼者,或見猛火,或見膿河等,實是清河,無外異境。然諸餓鬼,悉皆同見膿滿河而流,乃至慳悋業熟同見此。若由昔同業各熏自體,此時異熟皆並現前,彼多有情同見斯事,實無外境,為思憶故。」

准其道理,世間亦然。共同造作所有熏習成熟之時,更無別相,色等相分從識而生,是故定知不由外境,識方得起。現見有良家、賤室、貧富等異,如是便成見其色等,應有差別,同彼餓鬼見成非等。

然諸餓鬼雖同一趣,見亦差別,由業異故,所見亦然。彼或有見大熱鐵圍,融煑迸灒;或時見有屎尿橫流,非相似故。或有雖同人趣,薄福之人,金帶現時,見為鐵鏁;或見是蛇,吐其毒火,是故定知,雖在人趣,亦非同見,但唯識變,法無差別。如先德云:「人水鬼火,豈在異方?毛海芥山,誰論巨細?一塵一識,萬境萬心矣。」

又襄邑縣有賴鄉,鄉中有廟,廟有九井。若齋潔入祠者,汲水則溫清;若濫濁入祠者,汲水則混濁。又漢時鄭弘,夜宿郊外一川澤,忽逢故友,四顧荒榛,沽酒無處,因投錢水中,各飲水而醉。故知境隨業識而轉,物逐情感而生。若離於心,萬法何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生命最高的功能,是從無為而來
斷絕妄緣,心如木石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