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貝聿銘去世:從不參加同行辯論,一個人包打天下,獨孤求敗的境界

貝聿銘去世:從不參加同行辯論,一個人包打天下,獨孤求敗的境界

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放進光線和新鮮的空氣。但對中國人來說,它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它外頭。」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如是說。

光陰悠長,時光透窗,春意,西方人是從外向里看,窗檯掩映在熱鬧的花叢中。中國人要從裡向外看,窗開半扇,春色撩人,就像錢鍾書所說:「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

蘇州博物館,人們同樣把鏡頭對準建築本身,而不只是展品。館裡有很多六邊形的窗,每扇窗外的景色都不同,一窗一景。看到一篇文章中說,有人一直對多年前看到的一幕念念不忘:那是一個深秋,透過一扇六角形的窗子看出去,一顆成熟的石榴即將落地……

看似一扇小小的窗子,其實是對中外文化不同的細緻觀察和深刻理解,他說過,「建築風格的國際化是有限制的。世界各地的氣候、歷史、人文和生活各不相同,而這些因素應該是建築表現得很重要的一部分,世界各地的人原本就很不一樣。建築就是真正的生活。」

作為世界級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堅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他更以一個藝術家的敏感,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城市的風貌、文化,協調古典與現代的融合,創造出極有「貝式特色」又含「中國元素」的作品。

不是堆砌,而是融合,這也是為什麼盧浮宮金字塔被法國人誇讚「巨大的寶石」,蘇州博物館被國人譽為「中國最美的博物館」。

「我不屬於任何流派,也沒有投入任何建築運動」,跟很多愛講設計「意義」的建築師不同,貝聿銘很少闡釋自己作品的設計觀念,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最精彩的注釋。

在建築界,貝聿銘很少參加同行的聚會和辯論,同樣獲得過普利茲克獎的美國建築師菲利普·約翰遜正相反,熱衷於辦建築師PARTY,少說搞了幾百場,但從沒想過邀請貝聿銘,「他不鼓勵你把他拉進來,進行建築方面的討論」。

而在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羅伯特·斯特恩的眼中,貝聿銘從不跟人探討方案研究技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啥的,有啥事他自個兒就搞定了:「他從來不合作。他這人很冷漠。對於任何有爭議的觀點他從來不表態。貝聿銘給人的感覺是,他總是坐在那裡盤算下一步該做什麼。」

這是貝聿銘的性格決定,也是頂尖高手的自信,獨孤求敗的境界。

在生活中,貝聿銘雖交遊甚廣,但把自己的私人生活包裹得嚴嚴實實,跟隨他幾十年的助手說過,「能透過層層圍牆、重重密室真正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即使是我,也不得不承認,我對貝聿銘一無所知,雖然我與他相識已有30多年。」

2019年5月16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而今大師已去,留下了眾多的經典之作,帶給世界無限的精彩。借用貝聿銘自己的話,對於人們來說,「他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他外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貝聿銘的認知會更加的純粹,通過他的建築,看到世界;通過他的內心,看到中國。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紅莧菜白蒜瓣,孩子不愛吃,搬出張愛玲來

TAG:愛情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