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曾在《紅樓夢》提及,至今流行,有害健康但卻有利國家

曾在《紅樓夢》提及,至今流行,有害健康但卻有利國家

首先聲明的是吸煙有害健康,吸煙者容易得上各種慢性疾病。但由於吸煙能夠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和心理刺激,所以吸煙現象屢禁不止,即便課以重罰,也無法阻擋吸煙者的熱愛。吸煙者不論地位,不論職業,不論年齡,沒有任何縮減的跡象。

國家煙草專賣局年初曾發布2018年煙草行業數據,根據數據顯示煙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總額11556億元,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依然呈現增長勢頭。而根據衛生組織調查顯示,2018年全球約有11億煙民,其中中國煙民就超過3億。難怪曾有煙草公司高管怒斥衛生部官員,「禁煙等於賣國」。

財政對煙草業的依賴性如此之大,煙草對稅收貢獻了1/17,幾十年來一直位居納稅榜首。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煙草行業工商稅利就已經突破萬億元大關,拿2018年500個最賺錢公司來比較,利潤排名前五的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中移動的利潤總和才勉強破萬億,打個平手。即便是衛生部也只能無奈地搖頭。「吸煙有害健康,但是有利於國家」。

中國並不是煙草的原產地,現代意義的煙草是在明朝時期,伴隨著海洋貿易發展,和玉米、甘蔗、花生、辣椒一同作為農作物從美洲傳入中國。在此之前,中國沒有任何確鑿的吸煙記錄,根據著名明史專家吳晗先生的研究,煙草大概在萬曆(公元1573—1620年)年間,由菲律賓(呂宋)、日本等國傳入沿海城市,再逐漸傳播開來。

史書有記載,呂宋有一草,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避瘴氣。……師旅深入漳地,無不染病,獨一營安然無恙,問其所以,則眾皆吸煙。由是遍傳。今則西南一方,無分老幼,朝夕不能間矣。

煙草傳入中國之初,是作為一種預防治療瘴氣的藥物傳播的。其「煙」這一名稱,原本在菲律賓等產地原本是沒有的,之所以將其稱為煙,一是出自吸煙時有吞雲吐需的煙氣,正如清朝學者李調元在《煙賦》的《序》中所說:「干其葉而吸之,有煙,故曰煙。」

煙草在傳入我國之前,就已經在日本種植吸食,同樣稱其為煙,但也被稱為煙酒,除了因為它和酒一樣,也可以醉人,有著解悶提神、交際應酬的功用。

在《說文解字》中,煙字歸於「火部」:「煙,火氣也。從火,聲。煙,或從因。」本義是火氣,即燃燒時所產生的氣體。在文獻中最早使用「煙草」這一名稱的,出自唐朝黃沿《景陽並賦》:「台城破號煙草春,舊井濕兮苔蘚新」;而宋代陸遊在《小園》中也有提及:「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

這些「煙草」和現代煙草無關,是指煙霧籠罩之草叢,即蔓草之義,這與常見的煙花、煙波、煙塵、煙村、煙徑、煙雲、煙景都是相似的意思。今天所說「煙葉」這一稱呼是清代中期才出現的,《村中所見》詩:「日高編箔烘煙葉,雨歇攜機打豆萁。」這裡說到的煙葉才是日常吸食的煙草。

目前發現的史料,都指向煙草傳入我國是在明萬曆年間,很多人質疑,難道更早的元朝、宋朝、唐朝就沒有人抽煙嗎,歷史上就沒有更早的吸煙記載呢?

有,在唐代的文人筆記中,曾有鄉民燃燒山中某種植物,吸食煙霧解乏的記載,但只出現在孤僻的野史之中,缺乏更多,更嚴謹的史料佐證,所以並沒有被史學家認可。

之所以史學家認為明朝萬曆之前,中國沒有種植吸食煙草的習慣,還和成書於元末明初的《水滸傳》,以及明萬曆年間的《金瓶詞話》有關。這兩部描繪社會生活內容極為豐富的長篇名著,都未見到任何關於吸煙的記載。

這兩本書雖背景時代跨越百年,但成書時間不過一百年,以作者身歷的時代環境大量描寫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生活起居,也有社會百態,提到了各種美食,但唯獨沒有辣椒、花生、煙草這些萬曆年後才傳入中國的「舶來品」,而清朝乾隆年間問世的《紅樓夢》不僅提到了「一袋煙」,還提到了以煙草為主要製品的「鼻煙」,這足以證明在清朝,吸煙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

把個寶釵直臊的滿臉飛紅,又不好聽著,又不好說什麼,只見襲人端過茶來,只得搭訕著自己遞了一袋煙。鳳姐兒笑著站起來接了,道:「二妹妹,你別管我們的事,你快穿衣服罷。 」

如果煙草真的在明朝初期已經在社會流傳開來,當時的文學作品不可能不提及。但實際上除了《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其他的文學作品也都沒有提及過煙草,所以但凡提到煙草在中國流傳的具體時間,都以明朝文學作品作為標杆,認為煙草在中國的真正普遍使用應該是明朝萬曆年之後。

原創不容易,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識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看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