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病毒和殺軟的相愛相殺(上)

病毒和殺軟的相愛相殺(上)

如今的PC世界一片太平,回望十幾年前可非如此,那時候「殺毒軟體」這個詞可是無人不識,殺軟和病毒之間的爭鬥未曾停歇,那是段什麼樣的故事,為何殺軟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今天一起回溯過去。

▌何為病毒

電腦病毒本身指的是「在電腦里插入破壞功能或數據,從而影響使用,還能自我複製的一串計算機指令或代碼」,就像是自然界中的病毒一樣,有破壞性和繁殖性、傳染性,只不過電腦病毒不是自然存在自然產生的,而是由人製作的。

其實早在1949年,商用PC甚至都還沒出現,「數學巨人」德國科學家馮·諾伊曼就已經在論文里預先提出了病毒程式的藍圖。幾十年間許多科幻作家寫了很多關於計算機病毒的小說,暢銷一時。

But,在當時這種設想誰也不敢相信會成真,只有少數幾個科學家聽聞後心頭為之一振。到了1959年,貝爾實驗室里三個二十歲出頭程序員,悄咪咪創造了他們自己的電子遊戲,他們管這叫「核心大戰(corewar)」。雖然名字像遊戲,但事實上,是雙方編寫的兩組再生程序,在同一部電腦中互相廝殺,破壞對方...所以這遊戲成為了電腦病毒的老祖宗。

三個玩病毒的程序猿中有一個叫羅伯特·莫里斯的,他負責Arpanet網路安全,而他的兒子小羅伯特·莫里斯比他還有名,曾在1988年寫了大名鼎鼎的蠕蟲病毒(Worm)把整個互聯網中數十萬台電腦都搞崩了,直接經濟損失9600萬美元,直接驚動了美國國防部。真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

小羅伯特也因此成為第一個根據《1986年計算機欺詐和濫用法案》審判和定罪的人,但這麼牛逼的人才怎麼能埋沒了呢,他成了Arpanet網最大電子入侵者,被獲准參加康乃爾大學的畢業設計,並獲得哈佛大學Aiken中心超級用戶的特權。判決最終也被緩刑、減罰。

在那之前的1983年,弗雷德·科恩博士研製出了可以自我複製的破壞性程序,此時這類程序才被冠以了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es)的大名。好在網路剛好沒普及,破壞沒有這麼慘烈。

但名義上真正產生作用的第一個病毒都不是前兩者,在蠕蟲之前的1986年,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和阿姆捷特寫了一套C-BRAIN病毒,他們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他們只是在巴基斯坦經營著一家電腦店,做著合法生意,但你也懂,那邊盜拷軟體風氣盛行,他們終於忍不下去了,於是編寫了這套程序,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被觸發,不斷把無效內容寫入硬碟,硬生生把盜拷者剩餘的所有硬碟空間給吃光了,我看你們還盜不盜。

當然,其實病毒並非全都惡性到導致系統、網路癱瘓、數據丟失,一些病毒開發起初也只是黑客們覺得好玩兒,或者是炫技,有些也只是給大家開個玩笑性質的,沒有造成惡劣影響。

▌硝煙起源

有了病毒總要有殺毒治它,那麼殺毒軟體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最早是在1987年John McAfee於美國推出的McAfee VirusScan安全程序(邁克菲),是一個保護用戶免受惡意代碼攻擊的程序,它的一舉成功甚至開啟了整個反病毒行業。

而歐洲早期有Doctor Soloman創建的和自己同名公司,曾是歐洲最大的反病毒企業,後來被McAfee兼并,成為安全托拉斯NAI的一部分。2011年McAfee成為Intel旗下全資子公司,成為英特爾安全事業的一部分,後又成為Intel與TPG的合資公司。

相對比較早的還有俄羅斯的Eugene Kaspersky(沒錯就是卡巴斯基)。他們從1989年就開始研究計算機病毒現象,從1991~1997年他在俄羅斯KAMI公司信息技術中心帶領一批助手,研發出了AVP反病毒程序。

1997年成立的時候還叫KasperskyLab,到2000年11月AVP最終改名為Kaspersky Anti-Virus,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卡巴斯基殺毒軟體。AVP本身技術出色,但早先懶得開拓市場,用戶增長緩慢,人才紛紛跳槽,有的去了鄰近的Dr.Web(大蜘蛛),有的去了遙遠的Symantec(賽門鐵克)NAV、McAfee。

這個賽門鐵克公司你可能沒聽過,但它的軟體你應該見過,1990年他們併購了Peter Norton軟體公司,正式跨入殺毒軟體市場,推出了Norton系列殺毒軟體(諾頓)。因為賽門鐵克和微軟有比較密切的合作,所以在國外名聲很響。

另外還有一家公司名字你可能也沒聽過,這是一家斯洛伐克公司,叫ESET。他們推出過一套NOD32殺毒防護軟體也名及一時。

老張小時候也用過,那時候因為卡巴斯基佔用資源太多電腦帶不動,被戲稱為「卡巴死機」,老爹有一天帶來了套NOD32,資源佔用很低。因為包裝的設計很科幻所以至今還記得它。(那時候一直誤認為這就是諾頓...名字讀音比較像)

後來引擎深入各大國產殺軟的「小紅傘」Avira AntiVirus來自Avira公司,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德國H BEDV公司,資歷很老。其實國外還有一對殺毒軟體,老張做了個表格,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曾用過哪些哦~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看到標題就抱有一個疑問,為啥說病毒和殺軟「相愛相殺」呢?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有病毒、殺軟才有了存在的意義,此消彼長此起彼伏你來我往,病毒逐漸強大、殺軟隨之強大,殺軟強過病毒,更強病毒繼而誕生,殺毒防護軟體也順之變得更強大。

就像當初George Hotz成為破解iPhone第一人,喬布斯也未曾追究,只是豁達地表示「這就像永遠的貓捉老鼠的遊戲,他們想方設法地破解,我們就想方設法地阻止他們,你來我往的也沒啥不好」。

當然,病毒造成的影響可能危害更大,技術只有善加利用才是好技術,咱們可不要學壞噢。其實真正有意思的是國內殺軟的此起彼伏,從收費到免費,從這種毒瘤到那種毒瘤,經歷了幾度變遷興衰,這部分,我們下次再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