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什麼在書中尋找人生意義的生活都不幸福?

為什麼在書中尋找人生意義的生活都不幸福?

要知道為什麼不要試圖在任何書本,任何他人經驗中尋找人生意義,我們不妨先聽個故事。

《莊子》中有一個故事,說是春秋之時貴賤區分的並不明顯,販夫走卒就生活在貴族身邊。齊恆公坐在堂上讀書,院子里有老木匠做車輪。

老人做累了,就上堂去問齊恆公「大人你在讀什麼書啊?」恆公答「聖人之言」。這時老人好像糊塗一樣的問「聖人在嗎?」恆公答「早就死了」,老人說「這樣看大人你讀都是封建迷信,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齊恆公心裡想,不是提倡要敬老,幹嘛和你這個泥腿子說這麼多,居然還敢懟我,就說「寡人看書,你一個做輪子的有什麼資格議論?說不出道理就等著被砍吧!」這老人可能真的是活夠了,此時也不求饒,反而說起了自家事,言「我是從做輪子看出來的,打你爸爸起齊國君主寶駕的車輪都是我做的,你們出去打仗跋山涉水輪子都沒出過問題吧?但是我卻不能把做輪子的經驗教給我兒子,哪怕我現在已經到了閉門造車,也讓輪子合轍的地步,還是教不會他!你看我現在七十了,還在一個人給你們服務。古代的聖人早就和他們不能言傳的東西死掉了,你現在看的都是糟粕啊!」

莊子在這個寓言故事中懟的不是齊恆公,是所有希望完全依靠書本找到答案,特別是想找那些只能心傳,不能言傳答案之人。

這種思想在中國也影響了佛教,禪宗經典《五燈會元》有一問:「師問:『祇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語句。』」禪宗不立文字,不著經典,依靠師徒之間在生活中心心相印,以此傳承。

對於道教莊子所的這個道理影響更為深遠,道教講究的不是苦讀經典,而是藉助經典幫助我們在體悟生活!莊子曰道在天地,也在屎尿,人不涉及紅塵,則不能感悟紅塵,故全真教雖出家,但自古以來有打塵勞的傳統。

這不是說書不珍貴,但書的本質是語言,它只能傳遞言語可以傳遞的事情。而言語傳遞不到的事情,則需要經歷和磨練才能有感受。如同大家從小都讀了很多唐詩宋詞,但小時候只是覺得很美,在滾滾紅塵中打磨後才真的懂詩人的喜怒哀樂,這時這些佳句言語之外的意義才能被我們知曉。

想在書籍中尋找人生意義也是如此,前人的很多言外之意,只有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懂了之後,看了才能明白!一味寄託於書本,忘記了真實世界,在脫離滾滾紅塵後,只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有時間多出門,看看這大千世界,在生活中多用點心,多體會紅塵滾滾給「我」的酸甜苦辣,在一次次抉擇中苦惱,在不舍中尋找永遠不能捨棄的,在現實世界中真實的活著,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歐洲主旋律是分裂,我們中國是統一?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