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轉型自動駕駛,Denso有籌碼么?「GGAI頭條」

轉型自動駕駛,Denso有籌碼么?「GGAI頭條」

上海車展期間,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電裝(Denso)展出了其自動駕駛的方案,通過搭載中遠距離的毫米波雷達、百萬像素級的攝像頭,提供自動駕駛所需的感知能力。

感知感測器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先決條件,通過這些觸角車輛才能打開現實世界的認知大門。自動駕駛所用的感知感測器,主要是源於傳統視覺、電磁波等技術,屬於傳統技術的再研發和精益製造的範疇,因此在這些領域,傳統國際Tier1,並不落後。

毫米波雷達

2003年,DENSO開發出世界首創的毫米波雷達,採用稱為數字波束成形的電子掃描方法。2015年,豐田中型和豪華型車搭載的主動安全套件,安裝了DENSO的帶圖像感測器的毫米波雷達。

2017年,DENSO研發了一款24GHz的毫米波雷達感測器,用以檢測後方和側面的車輛,根據車輛行駛方向的變化,切換感測方向及探測範圍。當連續操作車輛前進和後退時,通過一款移相器即可切換感測方向和探測範圍。電波的發射、接收以及移相器功能,都是通過分立集成電路來運行,減小了雷達感測器的尺寸。

該款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裝配在車輛的後保險杠內,探測行駛時進入車輛後方和側面盲區的其它車輛,以及當車輛倒車時,探測從後方左右兩側接近的其它車輛。

據此,可以幫助駕駛員在變道時識別並避開鄰道的其它車輛,以及在停車場倒車時,可以識別並提醒駕駛員從右側和左後方接近的其他車輛,並且,有發生衝撞危險時,該款雷達感測器還負責管控自動緊急剎車功能,避免發生碰撞事故。當年發售的豐田凱美瑞車型搭載了該款雷達感測器。

視覺感知

DENSO開發了緊湊型立體視覺感測器,用於檢測車輛前方的車輛,行人和車道線。兩個攝像機鏡頭(左右各一個)測量從車輛到目標物體的距離,激活自動緊急制動和車道偏離警告功能。

之後,DENSO通過將鏡頭之間的距離減小到80毫米(約為傳統產品的一半),並將高精度鏡頭失真校正與立體匹配技術相結合。感測器現在足夠小,可以放在後視鏡後面。

DENSO還開發了一種高精度失真校正鏡頭,以增加檢測車輛和行人的距離,同時為了滿足算力的需求,也使用了高性能的圖像處理晶元。

毫米波雷達和視覺感知各有優劣,因此DENSO也在嘗試融合感測器的方案。2017年該公司研發了全新的立體視覺感測器和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被稱為「密集立體匹配」的3D圖像處理技術,可以檢測不同形狀的障礙物,包括行人、車輛和護欄,以及被車道線標誌的空路。

該技術可以實現自動緊急剎車和轉向控制,以規避障礙物。由於配備了高性能攝像頭,還能幫助車輛在夜晚更好地識別行人。

新型毫米波雷達通過增加電波的發射頻率來提高檢測靈敏度,尤其可助力提高檢測橫穿車輛前方行人的性能。

此外,通過擴大雷達波束的發射角度,省去之前發射角度調整所必需的機械裝置。與傳統雷達感測器相比,其尺寸減少了60%,便於安裝。融合感知方案已經應用在了當年發售的新款雷克薩斯LS。

LIDAR

1996年,DENSO推出了一種線性激光雷達,可以橫向掃描光束,用於商用車輛。1997年,該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LIDAR,它可以測量光線往返時間一個25億個單位,並且可以在橫向和縱向上對光束進行測量。2012年,小型化和低成本的線性激光雷達被商業化,被Smart Assist採用,用於DAIHATSU的防撞輔助系統。

日本大發工業公司於2012年12月20日推出的改進版「Move」首次在輕型車中配備了防碰撞輔助系統「Smart Assist」。該系統具備低速區防碰撞輔助制動、防誤起動控制、前車起動通知及ESC(防側滑裝置)等功能。Smart Assist系統通過使用紅外線的激光雷達來測量本車與前車之間的距離。

低速防碰撞輔助制動功能是在車速大約為4~30km/h時,通過激光雷達來識別前方車輛,當碰撞危險性高時就會向駕駛員發出警告。之後,如果駕駛員沒有通過方向盤及制動踏板進行躲避操作,碰撞危險性非常高時,就會實施緊急制動。該功能在相對速度為20km/h以下時可為防止碰撞提供輔助,相對速度為20~30km/h時可為減輕傷害提供輔助。該系統在相對車速為30km/h以上時不工作。

Smart Assist系統後來也實現了技術的升級,發展了二代和三代系統。但激光雷達的工作範圍還是在低速範圍,且價格便宜。

這種激光雷達同現在自動駕駛所使用的大有不同,可能因為短期內沒有大規模商業化的可能,因此DENSO也沒有繼續發布相應的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的精彩文章:

自動駕駛安全驗證:110億英里路測如何破?「GGAI視角」

TAG:高工智能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