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嘉慶時紫禁城守衛日漸鬆弛,接二連三發生盜竊和刺殺皇帝事件

清朝嘉慶時紫禁城守衛日漸鬆弛,接二連三發生盜竊和刺殺皇帝事件

民人混入皇宮大殿,皇宮金器屢屢被盜竊

紫禁城作為皇帝的居所,照理來說應該把各方面的細節做到極致,極少會有什麼紕漏發生。不過事實和人們的想像總會有一些出入,紫禁城內不安寧之事時有發生,也為後人留下許多談資。

清朝混入宮的人一多,就有人混進宮中去盜竊,這其中嘉慶道光年間就曾發生兩起偷盜皇宮金器的事情。第一件是嘉慶十二年除夕保和殿賜宴蒙古王公,當時由於殿內喧嘩,嘉慶帝特地讓丹巴多爾濟帶四名乾清門侍衛嚴加查管參宴人員,當時丹巴多爾濟抓了五位在大殿內喧嘩的人員,其中一名是內務府郎中常浩,他表示自己被抓很冤枉,因為他當時在殿內負責收掌宴會的金器,看見有混入宮中的人偷走一面金盤子,並混在拿著銅盤的雜役群想逃走,所以才大聲喧嘩喝止。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宴會時有民間百姓混入(被抓喧嘩的五人中就有混入大殿的民人秦七兒和皮八兒),而且這些混入的人員竟然當著皇帝王公大臣面偷金盤子。最終由於嘉慶帝看在是正月過年喜慶的份上赦免了這些人。

第二件是道光年間發生的鑾儀衛失竊事件,鑾儀衛在紫禁城內是負責皇室各項禮儀的機構,在城內設有一間專屬於鑾儀衛庫房,裡面存放在祭祀禮儀所需要的器物,其中不乏價值驚人的金銀寶物。因為庫房的裡面的器物價值頗高,有涉及到皇室的禮儀問題,所以平日庫房外戒備森嚴,夜色下守衛軍光滑的盔甲反射出亮眼的月光,杜絕一切閑雜人等走動。

盡量是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之下,庫房還是出了事情。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清晨,來巡查的宦官看到散落一地的金鎖時,驚得差點兩眼一白昏死過去。有人打開了庫房的金鎖進去了。經過盤查,發現不下十件金器丟失,還有一些精美的祭祀工藝品也消失了。皇帝怒火填胸,下令馬上徹查。無奈兩月時間,竟無一點線索。皇帝無奈,只好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時間一長,這件皇室盜竊案也逐漸被人遺忘。

皇宮太監為父盜竊,發配邊疆

除了混入的民人百姓偷盜,紫禁城內的太監宮女更是監守自盜,紫禁城內太監無數,能熬出頭當個宦官的一個手掌就能數完,其他都是默默無聞的可憐服務皇室的奴才罷了。咸豐年間有一名普通小太監叫做王進祿,長著一張扁扁的臉王進祿一天收到救急家書,原來遠在家鄉的老父突發疾病,苦於無錢醫治,性命危在旦夕。王進祿雖然急得冒汗,但是自己手中積蓄寥寥,怎支付得起天價醫藥費。

在百般無奈苦思無計的時候,突然心裡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宮中珍寶奇多,我隨意捎上一件應該不會被人發現吧?」

沒想到有了想法之後,機會就真的來了。幾天之後,他在一個妃子的寢殿打掃衛生,忽然一道亮光進入他的眼睛。他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根金條。他吐了一口氣,以閃電一樣的速度伸出手把金條揣進了他的懷裡。可惜事情很快就被人查了出來,他不僅沒有拿到錢救自己父親,還因為盜竊宮中財物被發配到了邊疆。

刺客行刺嘉慶,幾乎得手

除了混入紫禁城盜竊之外,清朝甚至出現刺客攻入皇宮大內刺殺皇帝的事情,而且攻入皇宮的事件不止一起。第一起攻入皇宮是刺客刺殺嘉慶帝,這個刺客是陳德,陳德因為之前在宮內做過內務下人,所以對宮廷內的路情況頗為熟悉。嘉慶八年陳德因為犯錯鬧事被辭退,之後不滿現狀的陳德計劃刺殺嘉慶皇帝,陳德選了皇帝會出行的嘉慶八年閏二月二十日,在神武門外皇帝的必經之路上刺殺。

在嘉慶的龍轎經過的時候,陳德突然揮著一把劍衝出來。神武門的侍衛一時沒反應過來呆若木雞,無人上前救駕,陳德幾乎就要靠近皇帝。幸好六位大臣上前護駕,固倫額駙拉旺多爾濟前去抱緊陳德,御前侍衛扎克塔爾、珠爾杭阿也向陳德撲去,陳德向嘉慶揮刀,後乾清門侍衛丹巴多爾濟替嘉慶擋了三刀,最終陳德寡不敵眾被擒,並在其後滿門抄斬。皇帝都可這般輕易被人刺殺,紫禁城的「禁」真要打上一個問號。

第二起攻入皇宮的事件是著名的天理教林清癸酉之變,當時林清帶領200人喬裝混入皇宮,在宮廷宦官內應的幫助下,以「順天保民」、「順天開道」為號攻入紫禁城,最終由於嘉慶帝不在皇宮,皇子綿寧(即後來的道光帝),用宮中封禁的火槍打退林清等人,最終皇宮保住。

皇宮大內紫禁城發生這些種種事情都令人深思,其本質原因其就是當時統治者並不得人心,而且滿清八旗兵丁太平之後日益驕縱,對於自身職責完全敷衍了事,最終導致各種狀況出現。

參考資料:古籍:《清實錄·嘉慶朝實錄》、《清史稿》

網路:戰爭史研究及不得不犯狗等人博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南古與今 的精彩文章:

越南國名來源於中國,裡面蘊含著古代中國人的大智慧

TAG:越南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