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佛教徒可以追求財富嗎?

佛教徒可以追求財富嗎?

世人都在追逐財富,但佛教徒要是也談財富,大家就覺得有點不正常。那作為佛教徒,可不可以也追求財富呢?

這個問題,還不能一概而論。財富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和學佛修行也沒有對立,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貪心,很容易對財富產生執著。所以說佛教徒應不應追求財富,也不能簡單一概肯定或者否定,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為佛弟子也分出家和在家弟子,各自情況也不同。

一,對於在家弟子來說,首先要養活自己,不工作不賺錢,飯都吃不上,還怎麼學佛修行呢?同時,在家弟子還有養家糊口的家庭責任,父母老人要贍養,子女也要養育,這都是生活實際問題,都是需要錢的,不賺錢怎麼行?

佛弟子雖然要慈悲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利益大眾,但如果個人的生活都成問題,連自己身邊的親人都照顧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和能力去談利益他人呢?這不成一句空話了嗎?

並且作為社會大眾的一員,我們都有相應的社會責任需要承擔,如果身為一個佛弟子,連自己的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下去,不但不能利益社會,還要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不與學佛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嗎?這不是讓大眾更加誤解佛教了嗎?

另外佛教也教人修布施,對於鰥寡孤獨、家境貧寒的一些人,也要盡量去幫助,沒有財富,又怎麼去幫他們解決這些現實中的困難呢?否則就只能是有心無力了。

所以,對於在家居士來說,是可以適當追求財富的。但一定要通過正當手段獲取財富,所謂正當手段,就是要符合國家法律,也要符合佛教戒律,不能為獲得財富而損害他人利益。另外,也不能過分追求財富,執著財富,貪圖享受,除了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之外,應該利用多餘的財富利益他人,利益社會,這才有利於修行。

二,對於出家人來說,更傾向於出世解脫,應該奉行少欲知足的生活原則。從修行角度而言,簡單的物質條件,可以減少物質刺激,減少外界環境的干擾,更容易使人內心保持單純清凈。而奢華的生活,財富佔有過多,就會使貪心越來越大,妄想越來越多,對修行造成嚴重障礙。

佛陀當年帶領弟子修行弘法,生活就非常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穿掃糞衣,吃腐爛葯,他們的生活用品就是三衣一缽,除此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因為出家修行,就意味著已經脫離了世俗生活,不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應該排除干擾,一心修道,將整個身心都安住在對佛法的體悟之中。

尤其是在缺乏定力的時候,更需要以簡單的生活來減少對物質的慾望,藉助環境的力量來保持我們內心的清凈。所以對於出家人本身來說,是不宜追求財富的。當然,如果是發菩提心為了救助眾生,那就另當別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能得到智慧?
慈悲分四個等級,你做到哪一等?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