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念大連建市120周年(六)遼寧文保志願者那些賊,旅順口和颯颯的乾爹!

紀念大連建市120周年(六)遼寧文保志願者那些賊,旅順口和颯颯的乾爹!

西川商店

(天津街51號舊影)

解放前,天津街51號不屬於浪速町(今天津街),而是紀伊町(今世紀街)。據1943年《大連番地入案內》考,原是紀伊町20番地。天津街51號建於1924年,建築非常華美,屬折中主義風格,它的立面五段式劃分,中央半圓形斷山花,下入口輔以變體方形雙立柱勾圖,底層兩邊毛石飾佩券式窗楣。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反映了歷史的厚重之美,須臾間有穿越時光的感覺

天津街51號是株式會社西川商店舊址,它的創立者叫西川光太郎。1909年,加入塞繆爾商會。1910年,在大連開設西川光太郎商店。1923年,西川光太郎突然死去。此時,西川光太郎的兒子西川高嶺還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接到噩耗後,他立即趕回大連,繼承了父親在大連的業務。西川高嶺當時只有26歲,正是意氣風發、自信飛揚的年齡,他決心把父親的事業進一步擴大,隨後建造了更歐式、更洋氣的店面。1924年4月29日,改組為株式會社西川商店。當時,西川商店資本金80萬日元,經營範圍是工業用機械、內燃機械,水道瓦斯機械,各種火車唧筒、化學建材等。後來,西川商店又在奉天(今瀋陽)、長春設建支店,在哈爾濱設辦事處。至1936年,資產達到66萬日元。

為什麼西川商店會取得成功呢?歷史都在記錄中。創業的三大要點: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少。1919年,大連港迅速發展為中國的第二大港,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許多年輕人帶著淘金夢來到濱城。如果說以上是天時與人和,自然還需要地利。

(人民路舊影)

世紀街北起長江路,西至魯迅路,以人民路為中軸線分為南北兩段,可以說是黃金地段。人民路,解放前叫山縣通,模仿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鋪建而成,故被譽為「大連的香榭麗舍大街」。沿途風景非常美麗,令人有置身歐洲的感覺。當時,這條街上有美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瑞典領事館、荷蘭領事館、丹麥領事館、捷克領事館等外事機構,有三井、三菱等大型企業,有大連汽船會社、大連山下汽船會社、大阪商船會社等大型海運公司,有大連海關等重要機關。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附近的大廣場(今中山廣場)有市役所、民政署等政府機關,商社、銀行鱗次櫛比。其二,西川商店距吾妻驛(原大連東站)百米之內,且敷島廣場(今民主廣場)附近還有眾多運輸公司,陸路運輸非常便捷。其三,這裡距海港一站之遙,貿易往來相當便利。

西川商店附近還有很多洋行與社團,隔著世紀街,東面的紀伊町23番地是非常有名的敷島商行。敷島商行建於1924年,由流亡「白俄」陶里亞創立,經營運輸業、經紀業、出口業等。敷島商行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哈爾濱俄商秋林商行,在外商中口碑甚佳,營業狀況非常好。因為日本殖民者利用「白俄」反共反蘇,各個方面給予方便和優惠。為了取得日本殖民當局的支持,陶里亞還娶了一個姓上田的日本女人做老婆。

西川商店南面,解放前是紀伊町32番地,原為大連猶太人會館,解放後是海港職工家屬樓,已於十余年前拆除。在連猶太人沒有建正式的猶太會堂,他們的宗教儀式一直在會館下設的祈禱室舉行。1929年12月8日,在連猶太人仿照哈爾濱猶太人的模式建立社區組織,會館位於山縣通181番地(已拆,今香格里拉酒店)。日本殖民當局稱之為大連猶太人會。因為在連猶太人多數是俄系猶太人,主要來自哈爾濱,所以在連猶太人會接受哈爾濱猶太社團領導。後來,大連猶太人會借到紀伊町32番地(已拆,今世界金融中心東北角),作了大規模改造,並於1935年8月遷入。解放後,大連猶太人會館廢止,多數移民到歐美國家。

西川高嶺卻留在了大連。


日華郵票研究會

據《郵海探究》記載,西川高嶺還是一個集郵家。1907年,西川高嶺跟隨父親來到大連。他從中學時代開始集郵,後因忙於商店經營一度中斷很多年。過了40歲,他又開始集郵,重點收集中國郵票。1943年冬,一些愛好集郵的日本人經常到西川高嶺家聚會。第二年春天,突然提出來建立集郵組織,並在5月提出發行會刊《郵海》的構想。因為這些日本人生活在大連,而且對中國郵票有興趣,也為了便於同中國人打交道,就將集郵組織取名為日華郵票研究會。日華郵票研究會會長一職由西川高嶺擔任,理事會共有13人組成,中國人僅有2位,分別是大連玻璃商行「義順記」的店主王中聖[1]和上海郵政管理局集郵處處長江湛。該組織每月舉辦會員活動,經常進行通信交換拍賣。至1944年9月,共有普通會員、贊助會員317位,中國人會員約有74位,其中不乏集郵界知名人士。

1944年6月,《郵海》創刊號出爐,第1頁是西川高嶺作《創刊之辭》,第2頁是《日華郵票研究會會則》。文章主要是西川高嶺寫的《貧戰時的日本郵票》和《中國郵票雜信》。

王中聖應西川高嶺之邀,做《創刊之辭》和《日華郵票研究會會刊》的中文翻譯。西川高嶺在創刊辭中赤裸裸地闡述為日本侵略戰爭服務的宗旨:「為實現日本民族八雄一宇之大理想,乃於大東亞戰爭日益苛烈之今日,創立日華郵票研究會。籍以郵趣,以寄於東亞之興隆。」《日華郵票研究會會則》第3條更進一步明確了這一侵略宗旨:「本會以由於集郵之共同趣味,以寄於大東亞共榮圈之文化建設為目的。」

但《郵海》非常短命,僅出版了4期,1944年12月推出第4期後停刊。《郵海》刊登中國人撰寫的文章也僅有四篇,但刊登日本人撰寫的文章卻有37篇之多。文章主要介紹日本及「滿州國」或日佔區的郵政、郵票。同時,連篇累牘地美化日本侵略、鼓吹「大東亞共榮圈」。

《郵海》停刊後,會務並未停止,會費也由1944年的5元漲至10元,會所從理事鈴木常春的住所改到西川商店。所以說,西川商店還是日本侵華史、集郵史的重要遺迹,有作深度研究的歷史價值。

(1920年代的白木屋)

(1930年代的白木屋)

(浪速町87番地,原天植靠近上海路南向對面)

日本戰敗後,山本博發起成立「大連日本人青年奉仕團」。1945年9月初,得到蘇軍蘇軍司令官雅亞曼諾夫批准。該組織從發起人到成員,均是大連出生的日本籍青年,宗旨是為蘇軍提供服務,協助維持社會治安,救濟日本難民等,辦公室設在浪速町87番地滿泰產業株式會社。9月中旬,改稱奉仕團,組織進一步壯大。9月下旬,奉仕團辦公室遷到浪速町白木屋。此時,西川高嶺擔任團長。他每周召集一次,協商如何開展工作。1946年4月末,在連日本人開始遣返。《郵海探究》作者、著名集郵家王威考證,西川高嶺是當時日僑組織的負責人之一,並未返回日本,而是於1946年病死在大連。

……

歷經七十年變遷,2016年,大連人在這裡創辦了「海鮮素誘餐廳」。每一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每一個人都有故事。難捨難忘大連菜,唇齒之間海鮮情,天津街51號也是大連民間投資保護歷史建築的成功案例。

(2010年)

(2016年裝修)

(2017年1月31日)

余作《圖說大連老房子》4部(未版),40萬字,102篇,本文是第99篇。撰寫過程中王威、呂忠正博士提供資料,致謝。

本文參閱王威著《郵海探究》

《圖說大連老房子》涉及120多棟大連老建築,尤其是時代地標建築的歷史人文,不因襲任何前作及謬傳,均親自考證,儘可能還原真實歷史。

沒有任何大連官方文史機構參與、支持及幫助,涉及史學成果認定具有唯一性,任何媒體及個人引用須按照國家著作權法規註明出處。僅供大連的朋友及喜歡大連的朋友欣賞。

[1]王中聖原名王之泛,字中聖,為紀念一位摯友曾改名為王夢秋。籍貫山東黃縣南埠村,1917年生於大連,約1936年在瀋陽讀完高中後,回大連協助父親經營玻璃商行「義順記」(舊奧町33番地)。對「華北加蓋」票非常有研究,集有全套滿州國郵票。畢業後,對中國古典郵票非常痴迷。他還是一位京劇票友,擅長京胡。因患有肺結核,1945年初回煙台其兄王之田家中休養。當年10月在那裡病逝。

(2)補註:城市變遷之快,無法一一溯源,只找到了天津街51號1985年以後的更迭變化。1984年,天津街街道由時任書記牽線,帶隊到日本考察、訪問、洽談。1985年7月,在天津街51號辦起了大連市首家合資飯店——櫻花料理店。2003年前後是大連海運集團公司好運國際船務代理公司。之後有大唐府、啤酒桶在此經營。後為人民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連大學附屬醫院人民路門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丟的大連街 的精彩文章:

《記憶大連老街》牽手《文藝大連》,獻禮建國建市紀念!
老槐樹下的大連鄉愁走過大連的橋

TAG:海南丟的大連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