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

唐朝的詩人燦若群星,誕生了偉大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此外,還有王維、孟浩然、岑參、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是一等一的詩壇好手。那麼多詩人中,詩聖杜甫享受了一獨家殊榮——姓氏前冠以「老」字,被稱為「老杜」。

其它詩人,如李王孟劉白,似都無在姓氏前冠以「老」的記載。盛唐的那一批詩人,孟浩然年齡較長,也沒見有人叫他「老孟」,只有李白叫他「孟夫子」。千載年來,人們一提「老杜」,就知道是杜甫,絕不會產生疑義。

其實,老杜這名頭與我們口語中稱老王、老李不同。後者之老,是作為前綴,放在某些稱謂的前面,甚至在兄弟姐妹排行上也可以,如老兄、老弟、老姐、老妹,乃至老娘、老婆、老爸,雖有老的意味,但語帶親切,並不真的指老。

「老杜」之老,則是實實在在的老。

一方面,詩風老,語言凝練,內力深厚,遒勁老道,有少林掃地僧的厚重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同是盛唐詩人,杜甫的詩與李白的天真爛漫、孟浩然的清淡騷雅、王維的骨秀精緻、岑參之奇情壯采、高適的慷慨激昂自有不同。

而且,杜甫還有個特點,是大器晚成,用他自己說的就是"晚節漸於詩律細"。他創作的兩個高峰:成都草堂時期,夔州時期,都已逼近人生的暮年。

杜甫草堂

年歲的老去,在杜甫詩歌里常有體現。故而,另一方面,他自己喜歡稱老:「少陵野老吞聲哭」,「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此時的他已是標準的老學究形象了:「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據有人統計,杜甫留存於今的1400餘首詩歌中,「老」字面貌呈現於筆端的達310餘處,以白首、白髮、衰年、暮年等形式出現的達21餘處。我們看其畫像,給人的感覺就是滿臉滄桑、一本正經的憂國憂民老者形象。

除了以老自居,老杜還體弱多病:「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老病巫山裡,稽留楚客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可見,「老杜」之老的名頭,其實不能怪別人,是他自己坐實的。連他詩里的妻子,都是以老妻的形象出鏡:「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其實他的老妻楊氏小他十餘歲,相當於老夫少妻。

老杜寫了那麼多老的詩句,但其「老杜」名頭的由來,還得歸根於他的大粉絲韓愈:「近憐老杜無檢束,爛漫長醉多文辭。」也就是他,寫下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詩句,使得世人始以雙子星這樣的看法評價唐代這兩位偉大的詩人。到了宋朝,杜甫地位日顯,湧現出「千家注杜」的壯觀景象,其被稱為「老杜」已成固定用法。詩壇盟主黃庭堅作有《老杜引》,大詩人眼中的老杜差不多就是我們心中的老杜形象:

願聞解鞍脫兜鍪,老儒不用千戶侯。

中原未得平安報,醉里眉攢萬國愁。

南宋詩人方岳有《除夜》詩云:

莫嫌工部太侵尋,老杜稱呼直至今。

我但六年難改口,不知老杜更年深。

各種詩話、筆記中,稱杜甫為「老杜」就如同叫自家兄弟一樣。

楚老云: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然李贊皇云:譬之清風明月,四時常有,而光景常新,又似不乏也。(陳輔《陳輔之詩話》)

老杜於詩學,世人以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觀其詩,大率宗法《文選》,摭其華髓,旁羅曲探,咀嚼為我語。至老杜,體格無所不備,斯周詩以來,老杜所以為獨步也。(郭思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九引《瑤溪集》)

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葉夢得《石林詩話》)

杜甫的稱謂頗多,有杜子美、杜工部、杜拾遺、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老杜、杜公、杜二等稱謂,但最能代表其特色的仍是「老杜」。其老杜之稱的背後,有傳統文化的心理積澱,有個人艱難的人生經歷,有對藝術的苦煉與追求,它不僅僅是顯示符號,也不僅僅是表達敬意,而是後人對其詩風的總概括。

回到「唐朝那麼多詩人,為何獨獨杜甫被稱老杜」這個話題,知乎有位網友說的好:李白並非無蒼涼悲壯之作,只是其不精於此道。杜詩也不乏清新秀麗之作,只是並非其代表。

參考文獻:劉藝,《漫議老杜》

「詩詞茶座」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茶座 的精彩文章:

TAG:詩詞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