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技封鎖不可取!中歐頂尖科學家將出席浦江創新論壇

科技封鎖不可取!中歐頂尖科學家將出席浦江創新論壇

5月25日下午,浦江創新論壇?國際高水平科研機構研討會將在東郊賓館舉行。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張江實驗室承辦的此次研討會以「塑造創新策源力」為主題,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副主任Sebastian M. Schmidt教授,北京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王恩哥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院士,中國科技大學量子通信實驗室主任潘建偉院士等重量級嘉賓將發表演講,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院士主持會議。

國家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機構以服務國家戰略規劃、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轉移為使命,是連接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重要橋樑,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性地位。此次會議將圍繞創新策源力,通過交流分享學術研究機構管理機制、成果轉化、大科學裝置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就塑造創新策源能力的先進經驗、提升創新策源能力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搭建全球創新合作網路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討,進一步實現資源共享、合作融合,助力中國打造國際高水平科研機構標杆。

何為創新策源力?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上海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上加快突破,努力成為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這四個「新」,闡釋了創新策源力的四個方面。

國際高水平科研機構無疑是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的策源地,並且通過前沿科技研究,也在孕育技術新發明和產業新方向。據王建宇介紹,中科院為了打造一批國際高水平科研機構,近年來已實施機構改革,將科學院研究機構分成4種模式。第一種叫卓越創新中心,規模不是很大,但是研究方向和成果要有原創性。第二種叫創新研究院,側重服務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體量比較大,科研人員數量可達上千人。第三種叫大科學研究中心,是公共大型科技創新平台,主要依託大科學裝置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第四種叫特色研究所,側重服務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個國家的頂尖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與第三種模式即大科學中心較為相仿。上海市科學學所研究員任奔介紹,美國從20世紀上半期開始建立國家實驗室,已形成完善的國家實驗室制度。最早一批國家實驗室源於二戰時的軍事研發需求,戰後投入民用科技研發。目前,美國有17家國家實驗室隸屬於聯邦政府能源部,構成國家實驗室的主體。近年來,能源部對它們的年度撥款超過120億美元。其中,一些固定人員達數千人的大型國家實驗室,每年可獲得10多億美元經費。阿貢國家實驗室原主任彼得·里特伍德說,美國國家實驗室都有大科學裝置,如粒子加速器、先進光源、超級計算機,讓科研人員能藉助世界一流「利器」開展前沿探索。

如今,張江實驗室正在爭創國家實驗室。在光子領域,硬X射線、軟X射線、超強超短激光、上海光源二期等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其中,硬X射線裝置是我國有史以來單體投資額最大的科技基礎設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這些在建設施與已建成的上海光源、活細胞成像、神光等設施共同在上海張江組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

張江實驗室特別助理兼行政總監高騰表示,承辦國際高水平科研機構研討會的意義,在於與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法國原子能委員會電子與信息技術實驗室、中國科技大學量子通信實驗室等中外科研機構的負責人一起探討:如何開展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研究?如何更好地運營大科學裝置,為全球科研人員服務?如何開展國際合作,共同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貢獻?「一些國家在科技領域實施封鎖,而我們希望通過國際合作,謀求前沿科技領域的共贏。」高騰指出,在合作過程中,包括張江實驗室在內的科研機構都會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各國科學家利用大科學裝置取得的成果,將在一個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下進行分享與合作。這方面的制度設計,也是本屆研討會的議題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見證孩子的成長、重溫死黨的友誼,這個充滿「自虐感」的勇士賽,竟吸引上萬人參與!
撤桶建定點垃圾分類站如何符合各種「不擾民要素」?這個街道實施「一小區一方案」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