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非洲有塊土地,相鄰兩國都說不要,一個美國人卻說:我要

非洲有塊土地,相鄰兩國都說不要,一個美國人卻說:我要

在遼闊的東非大地上,有一塊名叫比爾泰維勒的土地。這塊地位於埃及和蘇丹國境線附近,總面積兩千平方公里,和歐洲的盧森堡大公國差不多大。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土地總是多多益善的,更何況這塊地的面積還不小。但奇怪的是,埃及和蘇丹兩國都對此地沒有主權要求,於是比爾泰維勒也就成了無主土地。國際法規定,無主土地可以被任何地球人佔有,誰先佔了,就是誰的。

最後有個名叫希頓的美國人,跑到比爾泰維勒插了一面旗,宣稱比爾泰維勒成了他的土地,並建起了一個名叫「北蘇丹王國」的私人國家。希頓自封「國王」,然後封他的女兒埃米莉為「公主」。父女倆在非洲實現了皇室夢,不過這個所謂的「北蘇丹王國」並沒有得到國際的承認,全世界可能只有埃及,認可了這個私人國家。埃及的慷慨簡直有點不可思議,頗有一股愛誰要誰要,反正我不要的意思。那麼比爾泰維勒到底有著怎樣的身世,它又為何令埃及蘇丹兩國如此嫌棄呢?

十九世紀初的埃及,是一個有著四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的非洲大國,領土面積包含埃及和蘇丹全境。但自從英國人來到非洲之後,埃及領土日益縮減,先是蘇伊士運河區被英國佔領,然後蘇丹也被英國人實際控制。英國控制蘇丹後,緊接著就要和埃及劃定邊界。但埃及和蘇丹的邊界地帶,多為荒地沙漠,人口非常少,因而在歷史上,並不存在明確的邊界。

於是英國人採用老辦法,將北緯22度線定為了兩國邊界,所以埃及和蘇丹之間,就有了一條幾乎筆直的邊境線。此後,蘇丹和埃及兩國一直相安無事,但到了二十世紀初,各殖民地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英國人為了維持在殖民地的影響力,便考慮給殖民地之間製造一些爭端,如此一來,英國人就能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現,對爭議雙方施加影響力。

當時在埃及和蘇丹邊境沿紅海的哈拉伊布三角區附近,生活著很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這些部落每年都要往返於蘇丹和埃及邊境,尋找牧場。為了避免這些部落頻繁跨越邊境,英國人便將哈拉伊布三角區全部劃給了蘇丹。為了補償埃及,又把比爾泰維勒地區劃給了埃及。但比爾泰維勒是一片荒漠,環境極其惡劣且沒有資源,而哈拉伊布地區,不僅環境優越,而且富含石油等礦產資源。所以蘇丹獨立後,便要維持二十世紀初的邊境劃分,而埃及則希望維持之前的邊界。兩國都聲稱對哈拉伊布擁有主權,假如誰佔了比爾泰維勒,無疑等於放棄哈拉伊布。所以比爾泰維勒就成了無主之地,埃及和蘇丹都不要。直到後來美國人希頓出現,比爾泰維勒才有了名義上的主人。

希頓是美國維吉尼亞人,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有一天,女兒問希頓,自己能不能成為真正的公主。希頓不想讓女兒失望,開始查找全世界的無主之地,結果他找到了比爾泰維勒。隨後希頓動身前往埃及,向埃及申請擁有這塊無人居住的不毛之地。埃及人大方的說,你隨意,那裡不屬於我們。於是希頓欣然前往比爾泰維勒,插上了一面女兒設計的藍色旗幟。希頓最終幫女兒實現了公主夢,但他的國家並沒有得到國際認可,希頓的夢想是把這片沙漠打造成農業基地,並懇請得到國際認可。不過比爾泰維勒一沒人口,二沒有水資源,想要成為實際的國家,無異於天方夜譚。希頓的建國舉動,註定只是一場夢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言 的精彩文章:

德國老兵致信美國導演:你的電影搞錯了我們的髮型
巴西拉小國修水電站,小國說沒錢,巴西:我先借給你

TAG: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