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金庸式愛情,其實來自西方

金庸式愛情,其實來自西方

金庸小說中,為人津津樂道的那些愛情故事,其實幾乎都是一樣的模式:青年男女兩情相悅、非卿不嫁非君不娶、一旦定情就終生至死靡它,會有情敵但是不會有出軌。

從郭靖黃蓉到喬峰阿朱,從段譽王語嫣到令狐沖任盈盈,都是如此。當然還有典型中的典型:楊過與小龍女。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想當然地以為這就是宋朝到明朝的常態,其實不是的。這其實是典型的西方基督教愛情婚姻觀,只是披上了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的外衣。

幾千年以來,中國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漢人如此,其他宗教更是有四個妻子的規則許可。所以《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雖然最後只娶了趙敏,但其實周芷若殷離小昭一網打盡,在當時的社會觀念看來也是天經地義。而《鹿鼎記》不受許多人待見,跟韋小寶韋爵爺一人娶七個老婆也有莫大關係,因為跟現代人用情專一的觀念差得太離譜。

愛情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浪漫情愫,但英格蘭人的不同,在於他們把愛情變成了婚姻的前提。在人類學家阿倫·麥克法蘭《給莉莉的信》里,他告訴他的孫女莉莉,如今為全世界大多數人普遍接受的、以愛情為前提的婚戀觀,其實並非所有地區的常態。

例如在中國,金庸式的愛情統統都是大異端:有幾對不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私定終身的範例?婚姻和生育太重要了,它關係到家族的存續、上升和前途,怎可能由兩個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憑著一段時間的衝動就貿然決定?在中國的家族裡,婚姻向來是兩個集團之間共同博弈的交易,個人感情基本是不受考慮的。即便近代以來,先拜堂再看清楚終身伴侶什麼模樣的,魯迅依然是最好的例子。

但英格蘭的婚姻模式,之所以與中國和世界其他的地方的大異其趣,基督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早在公元9世紀,這種婚姻的鮮明特性就已基本定型。

具體而言是這樣的:它鼓勵不結婚(獨身)、鼓勵一對一的婚姻(一夫一妻制)、鼓勵自由選擇。此外它具有嚴格到嚴苛的性教條,例如禁止婚前和婚外的性關係。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後,這種以基督教信條為特色的婚戀模式,就隨著英國的產品一起輸出到了整個世界。以往的中國人從白居易到蘇軾,狎妓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禁止婚外性關係的規則襲來之後不要說去妓院,即便因愛出軌至今都還是粉絲無法原諒明星的行為。

如今世界普遍的婚戀觀,是用婚姻去克制人類的性衝動——性必須呆在愛情和婚姻的藩籬內。

所以金庸小說里,血氣方剛的青年男女們無不發乎情、守乎禮。所以偶爾情慾勃發的郭靖,連抱一抱黃蓉這樣的想法產生之後都會臉紅。

當下的這種以愛情為前提的婚姻觀,是不是最好的人類婚姻模式?見仁見智。傅雷在家信里說過:「愛情一結婚就會變,變得連你自己都不相信。」即便是在小說里三番四次表現只願一生愛一人、紅塵作伴白頭到老的金庸自己,最後也結了三次婚。

在人最不理智、最不考慮後果、愛得最死去活來的時候,要求他們就此簽下終生不離不棄的誓約,似乎總有點顯得強人所難。所以隨著社會對個人自由的認定越來越寬容,離婚率也越來越走高。

婚姻為什麼不能有其他的前提呢?比如說友情?少年夫妻老來伴,那是愛情化作的友情——但在跟對方婚誓終身的時候,與其相信誰也說不清楚將來會發生什麼的愛情,不如清醒地告訴自己:對面的異性跟自己三觀符合性格相近,一起過日子發生的摩擦更小。要跟人過一輩子,兩人之間友情比愛情更重要。

但這也只是一種聲音而已,如今的世界仍然是金庸小說中的那種愛情觀佔主流,雖然它已經越來越被質疑和侵蝕。但至少我們應該明白:金庸小說中的愛情婚戀,是來自萬里之外的英倫式的、帶有明顯宗教色彩的、如今因為被人自然而然接受、而往往忘記了其來源的婚戀模式。其實在真正的人類歷史上,並沒有那麼多的楊過和小龍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 的精彩文章:

關曉彤鍾楚曦一起走紅毯,網友:格格秒變丫鬟!
第101次去安仁

TAG:談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