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言二拍》—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三言二拍》—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張舜美是越州人,年方弱冠,是一個輕俊標緻的秀士,風流未遇的才人。偶因鄉試來杭,不能中選,遂淹留邸舍中半年有餘。正逢著上元佳節,舜美不免關閉房門,遊玩則個。況杭州是個熱鬧去處。

舜美在杭州各處遊玩,勃然興發,遂口占《如夢令》一詞以解懷,云:「明月娟娟篩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試華燈,約伴六橋行走。回首,回首,樓上玉人知否?」且誦且行之次,遙見燈影中,一個丫鬟,肩上斜挑一盞彩鸞燈,後面一女子,冉冉而來。

那女子生得鳳髻鋪雲,蛾眉掃月,生成媚態,出色嬌姿。舜美一見了那女子,沉醉頓醒,竦然整冠,湯瓶樣搖擺過來。為甚的做如此模樣?元來調光的人,只在初見之時,就便使個手段。凡萍水相逢,有幾般討探之法。

做子弟的,聽我把調光經表白幾句:雅容賣俏,鮮服誇豪。遠覷近觀,只在雙眸傳遞;捱肩擦背,全憑健足跟隨。我既有意,自當送情;他肯留心,必然答笑。點頭須會,咳嗽便知。緊處不可放遲,閑中偏宜著鬧。訕語時,口要緊;刮涎處,臉須皮。冷麵撇清,還察其中真假;回頭攬事,定知就裡應承。說不盡百計討探,湊成來十分機巧。假饒心似鐵,弄得意如糖。

說那女子被舜美撩弄,禁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亂了,腿也蘇了,腳也麻了,痴呆了半晌。四目相睃,面面有情。那女子走得緊,舜美也跟得緊;走得慢,也跟得慢;但不能交接一語。不覺又到眾安橋,橋上做賣做買,東來西去的,挨擠不過。過得眾安橋,失卻了女子所在,只得悶悶而回。

開了房門,風兒又吹,燈兒又暗,枕兒又寒,被兒又冷,怎生睡得,心裡丟不下那個女子,思量:「再得與他一會也好。」你看世間有這等的痴心漢子,實是好笑。正是:半窗花影模糊月,一段春愁著摸人。

舜美甫能勾捱到天明,起來梳裹了。三餐已畢,只見街市上人,又早收拾看燈。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關閉房門,徑往夜來相遇之處。立了一會,轉了一會,尋了一會,靠了一會,呆了一會,只是等不見那女子來,遂調《如夢令》一詞消遣。

云:「燕賞良宵無寐,笑倚東風殘醉。未審那人兒,今夕玩游何地?留意,留意,幾度欲歸還滯。」吟畢,又等了多時。

正爾要回,忽見小鬟挑著彩鸞燈,同那女子從人叢中挨將出來。那女子瞥見舜美,笑容可掬,況舜美也約莫著有五六分上手。那女子徑往鹽橋,進廣福廟中拈香。禮拜已畢,轉入後殿。舜美隨於後。

那女子偶爾回頭,不覺失笑一聲;舜美呆著老臉,陪笑起來。他兩個挨挨擦擦,前前後後,不復顧忌。那女子回身摔袖中,遺下一個同心方勝兒。舜美會意,俯而拾之,方就燈下拆開一看,乃是一幅花箋紙。

不看萬事全休!只因看了,直教一個秀才害了一二年鬼病相思,險些送了一條性命。你道花箋上寫的甚麼文字?原來也是個《如夢令》,詞云:「邂逅相逢如故,引起春心追慕。高挂彩鸞燈,正是兒家庭戶。那步,那步,千萬來宵垂顧。」

詞後復書云:「女之敝居,十官子巷中,朝南第八家。明日父母兄嫂趕江干舅家燈會,十七日方歸,止妾與侍兒小英在家。敢邀仙郎惠然枉駕,少慰鄙懷。妾當焚香掃門,迎候翹望。妾劉素香拜柬。」

舜美看了多時,喜出望外!那女子已去了,舜美步歸邸舍,一夜無眠。次早又是十五日。舜美捱至天晚,便至其外。不敢造次突入,乃成《如夢令》一詞,來往歌云:「漏滴銅壺聲咽,風送金猊香烈。一見彩鸞燈,頓使狂心煩熱。應說,應說,昨夜相逢時節。」

《三言二拍》—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女子聽得歌聲,掀簾而出,果是燈前相見可意人兒。遂迎迓到於房中,吹滅銀燈,解衣就枕。他兩個正是曠夫怨女相見,如狐虎逢羊,蒼蠅見血,那有工夫問名敘禮?且做一班半點兒事。

有《南鄉子》一首,單題著交歡趣向。道是:粉汗濕羅衫,為雨為雲底事忙?兩隻腳兒肩上閣,難當!顰蹙春山入醉鄉。忒殺太顛狂,口口聲聲叫我郎。舌送丁香嬌欲滴,初嘗。非蜜非糖滋味長。

兩個交歡已罷,舜美曰:「仆乃途路之人,荷承垂眄,以凡遇仙。自思白面書生,愧無纖毫奉報。」素香撫舜美背曰:「我因愛子胸中錦繡,非圖你囊里金珠。」舜美稱謝不已。素香忽然長嘆,流淚而言曰:「今日已過,明日父母回家,不能復相聚矣!如之奈何?」

兩個沉吟半晌,計上心來。素香曰:「你我莫若私奔他所,免使兩地永抱相思之苦,未知郎意何如?」舜美大喜曰:「我有遠族,見在鎮江五條街,開個招商客店,可往依焉。」素香應允。

是夜,素香收拾了一包金珠,也妝做一個男兒打扮,與舜美攜手迤邐而行。將及二鼓,方才行到北關門下。你道因何三四里路,走了許多時光?只為那女子小小一雙腳兒,只好在屟廊緩步,芳徑輕移,擎抬繡閣之中,出沒湘裙之下。

腳又穿著一雙大靴,教他跋長途,登遠道,心中又慌,怎地的拖得動?且又城中人要出城,城外人要入城,兩下不免撒手,前後隨行。出得第二重門,被人一涌,各不相顧。那女子徑出城門,從半塘橫去了。

舜美慮他是婦人,身體柔弱,挨擠不出去,還在城裡也不見得,急回身尋問把門軍士。軍士說道:「適間有個少年秀才,尋問同輩,回未半里多地。」舜美自思:「一條路往錢塘門,一條路往師姑橋,一條路往褚家堂,三四條叉路,往那一條好?」

躊躇半晌,只得依舊路趕去。至十官子巷,那女子家中,門已閉了,悄無人聲。急急回至北關門,門又閉了。整整尋了一夜。巴到天明,挨門而出。至新馬頭,見一伙人圍得緊緊的,看一隻繡鞋兒。舜美認得是女子脫下之鞋,不敢開聲。

眾人說:「不知何人家女孩兒,為何事來,溺水而死,遺鞋在此。」舜美聽罷,驚得渾身冷汗。復到城中探信,滿城人喧嚷,皆說十官子巷內劉家女兒,被人拐去,又說投水死了,隨處做公的緝訪。

這舜美自因受了一晝夜辛苦,不曾吃些飯食;況又痛傷那女子死於非命,回至店中,一卧不起,寒熱交作,病勢沉重將危。正是:相思相見知何日,多病多愁損少年。且不說舜美卧病在床。

卻說劉素香自北關門失散了舜美,從二更直走到五更,方至新馬頭。自念:「舜美尋我不見,必然先往鎮江一路去了。」遂暗暗地脫下一隻繡花鞋在地。為甚的?他惟恐家中有人追趕,故托此相示,以絕父母之念。素香乘天未明,賃舟沿流而去。

數日之間,雖水火之事,亦自謹慎,梢人亦不知其為女人也。比至鎮江,打發舟錢登岸,隨路物色,訪張舜美親族。又忘其姓名、居止,問來問去,看看日落山腰,又無宿處。偶至江亭,少憩之次。此時乃是正月二十二日,況是月出較遲。

是夜,夜色蒼然,漁燈隱映,不能辨認咫尺。素香自思:「為他拋離鄉井,父母兄弟又無消息,不若從浣紗女游於江中。」哭了多時,只恨那人不知妾之死所。不覺半夜光景,亭隙中射下月光來。遂移步憑欄,四顧澄江,渺茫千里。

正是:一江流水三更月,兩岸青山六代都。素香嗚嗚咽咽,自言自語,自悲自嘆,不覺亭角暗中,走出一個尼師,向前問曰:「人耶?鬼耶?何自苦如此?」

《三言二拍》—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素香聽罷,答曰:「荷承垂問,敢不實告?妾乃浙江人也,因隨良人之任,前往新豐。卻不思慢藏誨盜,梢子因瞰良人囊金、賤妾容貌,輒起不仁之心。良人、婢僕皆被殺害,獨留妾一身。梢子欲淫污妾,妾誓死不從。次日梢子飲酒大醉,妾遂著先夫衣冠,脫身奔逃,偶然至此。」

素香難以私奔相告,假託此一段說話。尼師聞之。愀然曰:「老身在施主家,渡江歸遲,天遣到此亭中與娘子相遇,真是前緣。娘子肯從我否?」素香曰:「妾身回視家鄉,千山萬水;得蒙提挈,乃再生之賜。」

尼師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為本,此分內事,不必慮也。」素香拜謝。天明,隨至大慈庵。屏去俗衣,束髮簪冠,獨處一室。諸品經咒,目過輒能成誦。旦夕參禮神佛,拜告白衣大士,並持大士經文哀求再會。尼師見其貞順,自謂得人。不在話下。

再說舜美在那店中,延醫調治,日漸平復,不肯回鄉,只在邸舍中溫習經史。光陰荏苒,又逢著上元燈夕。舜美追思去年之事,仍往十官子巷中一看。

可憐景物依然,只是少個人在目前,悶悶歸房,因誦秦少遊學士所作《生查子》,詞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在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舜美無情無緒,灑淚而歸。慚愧物是人非,悵然絕望,立誓終身不娶,以答素香之情。在杭州倏忽三年,又逢大比,舜美得中首選解元。赴鹿鳴宴罷,馳書歸報父母,親友賀者填門。數日後,將帶琴、劍、書籍,上京會試。一路風行露宿。

舟次鎮江江口,將欲渡江,忽狂風大作,移舟傍岸,少待風息。其風數日不止,只得停泊在彼。且說劉素香在大慈庵中,荏苒首尾三載。是夜,忽夢白衣大士報云:「爾夫明日來也。」恍然驚覺,汗流如雨。自思:「平素未嘗如此,真是奇怪!」不言與師知道。

舜美等了一日又是一日,心中好生不快,遂散步獨行,沿江閑看。行至一松竹林中,中有小庵,題曰「大慈之庵」,清雅可愛。趨身入內,庵主出迎,拉至中堂供茶。也是天使其然,劉素香向窗楞中一看,嚇得目睜口呆,宛如酒醒夢覺。

尼師忽入換茶,素香乃具道其由。尼師出問曰:「相公莫非越州張秀才乎?」舜美駭然曰:「仆與吾師素昧平生,何緣垂識?」尼師又問曰:「曾娶妻否?」

舜美簌簌淚下,乃應曰:「曾有妻劉氏素香,因三載前元宵夜觀燈失去,未知存亡下落。今仆雖不才,得中解元,便到京得進士,終身亦誓不再娶也。」

師遂呼女子出見。兩個抱頭慟哭多時,收淚而言曰:「不意今生再得相見!」悲喜交集,拜謝老尼。乃沐浴更衣,詣大士前焚香百拜。次以白金百兩,段絹二端,奉尼師為壽。兩下相別,雙雙下舟。真箇似缺月重圓,斷弦再續,大喜不勝。

一路至京,連科進士,除授福建興化府莆田縣尹。謝恩回鄉,路經鎮江,二人復訪大慈庵,贈尼師金一笏。回至杭州,徑到十官子巷投帖拜望。劉公看見車馬臨門,大紅貼子寫著「小婿張舜美」,只道誤投了。

正待推辭,只見少年夫婦,都穿著朝廷命服,雙雙拜於庭下。父母兄嫂見之,大驚,悲喜交集。丈母道:「因元宵失卻我兒,聞知投水身死,我們苦得死而復生。不意今日再得相會,況得此佳婿,劉門之幸!」乃大排筵會,作賀數日,令小英隨去。

二人別了丈人、丈母,到家見了父母。舜美告知前事,令妻出拜公姑。張公、張母大喜過望,作宴慶賀。不數日,同妻別父母,上任去訖。久後,舜美官至天官侍郎,子孫貴盛。

有詩為證:間別三年死復生,潤州城下念多情。今宵然燭頻頻照,笑眼相看分外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