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她是宗教思想家,僅活34歲,總結的人生真理深刻影響戰後歐洲!

她是宗教思想家,僅活34歲,總結的人生真理深刻影響戰後歐洲!

上帝因不在而在。

——西蒙娜·韋伊

西蒙娜·韋伊(1909—1943)猶太人,神秘主義者、神學家、宗教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深刻地影響著戰後的歐洲思潮。其兄為法國數學家安德烈·韋伊。

曾赴西班牙參加反對法西斯政權的戰爭。二戰時她積极參加法國抵抗運動。5歲的時候就因為一戰前線的士兵沒有糖吃而拒絕吃糖,二戰時又拒絕吃比敵占區同胞的定量更多的食物。過度勞累,加上營養不良,健康狀況嚴重惡化,1943年4月下半月住進了倫敦彌德賽克醫院,於1943年8月23日在英國逝世,年僅34歲,留下了約二十卷的著作。

西蒙娜·韋伊精華名句,一起感悟生命的偉大和思想的輝煌。

1,傷害別人的行為,是將自己內部的墮落轉嫁給他人。也正因如此,似乎這麼做便會得到救贖一般,人很容易轉向這樣的行為。

2,錯誤的謙遜,使人將自己,作為個人的自己,認為是無。真正的謙遜,是指人認識到自己作為人,更廣泛地說是作為受造物,是無。

3,出於自衛本能,我們身上的一切平庸之處在以各種形式的謊言阻止我們承認,從生命的最初到最後一刻,我們所持續愛著的,不是別的,就是真正的神。因為,一旦承認這一點,這些平庸之處也就被判了死刑。

4,傾聽一個處於痛苦中的人,不僅十分罕見,而且非常困難。那簡直是奇蹟;那就是奇蹟。有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做到,實際上絕大部分的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

5,不要讓自己被任何感情所囚禁。保持你的孤獨。一旦有了真正的愛情,內心的孤獨與友誼就不會有任何的對立,反之亦然。

6,吶喊著作戰非常英勇,但我知道更英勇是與自己胸中悲哀的騎兵搏鬥的英雄。勝利了,民族不會看見,失敗了,人們不會發現。沒有國家會以愛國者的深情,瞧一瞧那彌留時的雙眼。

7,如果不是把唯物主義看成一種方法,而是某種足以涵蓋和解析一切事物的學說時,它是荒謬的,必然導致人文主義的末日。

8,在不涉及意識領域的方面,我們可以服從現政權;但若我們什麼聽命於社會和政治方面的指令,就會玷污自我的個性靈魂。

9,所有的罪惡都是企圖填補空白。

10,只有遠離上帝,才能接近上帝;上帝所能給予的信心,力量和勇氣,唯在永遠的期待之中。

11,愛,就是接受距離,就是酷愛自身和所愛之物間的距離。

12,一切不能使人超脫的痛苦都是徒勞的痛苦。

13,因為感到孤獨,人們把事物從抽象中解放出來,變成了個體而具體的東西。

14,我一直認為最美滿的生活莫過於這樣的生活:一切由境遇或由這樣一些衝動所決定,而無任何可供選擇的餘地。

15,星光璀璨的果樹、永恆的永恆和極度的脆弱給人一種平等的永恆感。

16,未來和歷史具有相同的結構。

17,我們以為我們的磨難值得一次看破人世的獎賞,但我們無非是輾轉在憤怒、悲痛、求饒和絕望之間無意義地自我消耗。我們的全部努力在於平息那撕心裂肺的疼痛,恢復如常,回到黑暗中全身縛著鏈條不得動彈的原樣。

18,絕對的美與可感觸的事物一樣具體,它雖然也是能看見的事物,但只能憑超自然的視覺才能得見。

19,真相與苦難之間有天然的聯繫,因為它們都是被消音的哀求者,無言地站在我們面前註定遭受責難。

20,人以三種方式活著:思考、冥想、行動。

21,柏拉圖早就知道,真實而完美的正義必須不帶聲譽。基督受難的本質不在苦難,而在聲譽的消亡。先知以賽亞說「祂多受痛苦,常經憂患」,只有對一個輕視憂患的民族而言,這些話才真正有意義。但憂患將顯得太不夠。還得有一種刑罰的痛苦,因為,只有刑罰的正義把人割離社會,一個人才可能真正拋卻對社會聲譽的參與。刑罰的正義所遭受的痛苦,從根本上帶有不能縮減、不可磨滅的淪落性質,為其他形式的痛苦所不具備。但必須是真正的刑罰的正義,也就是針對公共權利犯罪的正義。

22,苦難是美本身進入我們的身體。

23,愛是我們貧賤的一種標誌。

24,只有節制地使用力量,才能擺脫悲劇的連鎖。但這需要超乎人性的美德,就和在軟弱中保持尊嚴一樣罕見。

25,人類歷史以袒露殘缺的方式追求真實。

26,靈魂時時刻刻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適應這種臣服於物質的狀態,扭曲自己,被迫順服?靈魂生來不能寄身於物中;當它不得不如此時,它的一切只能遭受暴力和扭曲。

27,一旦人們意識到有可能死亡,死亡的思想就不能持久,只能閃現。對人來說,死亡是預先強加給未來的一種限定;死亡就是未來本身,是職業賦予他們的未來。

28,神的不在是完美的愛的最奇妙見證,正因為此,純粹的必然,也就是明顯不容於善的必然會如此美麗。

29,作為慰藉來源的宗教是真正信仰的阻礙,在這一點上,無神論是一種凈化。對於我身上不是為神而存在的那部分,我必須是無神論者。在那些尚未喚醒自身的超自然部分的人中,無神論者對了,信徒錯了。

30,力量,就是把任何人變成順服它的物。當力量施行到底時,它把人變成純粹意義的物,因為,它把人變成一具屍體。原本有個人,但瞬息之間,不再有人。

31,上帝因不在而在。

32,天地若有知,必起憐心, 但天地未靜止,我亦無憐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經典好文:放下,是成全自己的最好方式!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