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們為中國戍邊將近2000年,全族都是孔明後裔,誓死捍衛漢朝

他們為中國戍邊將近2000年,全族都是孔明後裔,誓死捍衛漢朝

三國時期,蜀漢勢力地處我國現在西南位置,地域經濟相對落後,面對周邊的少數部落民族的騷擾也較多。後來諸葛亮為了能夠讓蜀漢專心面對中原的戰局,便決定出兵攻打蜀漢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在這場南征的戰役上,諸葛亮的軍事舉措幾乎是屢戰屢勝,沒過多久就將南中地區平定。

南中地區諸族裡面,佤族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佤族在漢朝的時候,就出現在了我國的地圖當中。當時的佤族被稱呼為"閩濮",在數千年的幻化當中,佤族有過很多稱呼,直到清朝的時候,這個名字才慢慢的確定。當年諸葛亮將南中地區平定之後,因為蜀漢兵力缺乏,並沒有在當地任用漢官,而是採取了當地人自行管制的方法。

只是要求當地進貢一定的貢品給蜀漢,而諸葛亮則是將中原的農耕技術教授給了當地人。在佤族當地的村志里和村民口中,更多的是將諸葛亮稱呼為阿祖阿公,他們認為是孔明教會了當地人種植、建築等多種生活技巧和禮制習俗,在他們的傳承中,他們已經儼然將自己當成是諸葛亮的後代。

而佤族在我國雲南地區駐守上千年不轉移的原因,村民說是因為當時在孔明退兵的時候,與他們曾經有過一紙合約,要求佤族人民為漢朝戍邊,將南方大門嚴加看守。而佤族竟憑藉漢朝時期的一紙合約,在後世歷代的變遷中都沒有做出更改,全族都為了這個承諾而付出。在清朝末期,在緬甸盤踞不還的英國軍隊,慢慢的將兵力滲透進了佤族境內,並用武力要求佤族承認歸屬於緬甸,但是佤族的頭領堅決不從,並稱"我們乃孔明的後代,誓死捍衛漢朝,我們的祖國是中國,我們才不願像緬甸一樣做亡國奴。"

一直到1934年,英國對佤族的拉攏都沒有停止,但佤族人民硬是憑藉一身血汗,拿著最落後的工具抵擋了英國軍隊的進攻。後來逐漸有了全國各地人士的加入,在他們的資助之下,佤族人民將英國趕回了緬甸。在後來的日軍侵華戰爭中,佤族對於西南邊線的鎮守同樣出力不少。從漢朝開始到新中國的成立,佤族為我國西南邊界戍邊了1720年,在這將近2000年的時間內,這個民族一直都沒有造反,還為我國的國家建設貢獻了眾多民族兒女的生命,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由衷地對他們說聲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事說 的精彩文章:

全球變暖讓該島國瀕臨沉沒,他們想舉國移民,美澳都不能接納
盜墓賊被抓後,公然挑釁考古專家不如他,他為何敢如此囂張?

TAG:歷史有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