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生於繁華,死於戰亂:中國人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

生於繁華,死於戰亂:中國人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

1903年,日本政府在大阪舉辦了盛大的勸業博覽會。在看完來自18國的展品後,一個留著辮子的人隱約感到了「博覽」對於教育的作用。他對比了日本各項指標,在日記中寫下了「教育第一」的句子,然後回到了中國。

這個人在中學歷史書上出現過。他是清末狀元,是當時民族資本企業的扛把子,也是第一個開辦博物館的中國人。他叫張謇。

張謇(1853-1926),江蘇南通人 | 維基百科

緣起

向外國學習

國內,古人很早就有收藏的傳統,但官方和私人大多「只藏不展」。從西周青銅器上「子孫永寶」的銘文,到明清天一閣「書不出閣」的規定,都是如此。

國外,18世紀有了類似現代的公共博物館概念,且張謇之前就有若干傳教士在上海等地辦博物館了,但它們的展陳和開放對國人並不友好。如法國傳教士韓德祿(Pierre Heude)於1868年創辦的徐家匯博物院,它最早並不對公眾開放,要「有人」才能帶進去。而後來的所謂開放,也必須先提交名片,再讓管事教士決定能不能進。

徐家匯博物院|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張謇自費赴日期間,還參觀了東京的帝室博物館,那裡皇家捐贈的藏品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05年,深思熟慮的張謇給張之洞和學部寫了兩封主題差不多的信,提議道: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博物館了

以教育為目的

在給張之洞的信中,張謇分析了當時西方的教育形勢,認為博物館是「學校之後盾」,可以起到教育輔助的作用。至於如何開辦,他的想法很美好:「當奏請皇太后、皇上頒賜內府所藏」,同時大小官員也應該捐出自己的藏品,這樣,「帝室博覽館」就能在北京開辦,接著推行到省,到州,到縣,中國自然就能像日本那樣遍地博物館了。

「東京帝室博物館」即如今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前身 | 維基百科

張之洞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但他顯然不認為薅老佛爺的羊毛是個好主意。

眼見提議泥牛入海,張謇便自己掏錢,於1905年在老家南通的通州師範學校(也是他掏錢修的)西邊修建了中國第一所公共博物館,即集歷史、藝術和自然科學於一體的「南通博物苑」。

與現在我們拿看展當休閑不同,南通博物苑的創立有濃厚的清末維新思想的色彩,具體來說就是教育救國。也因為此,張謇與京城裡的士大夫不同,格外看重自然科學類藏品。據1914年的《南通博物苑品目》統計,自然科學類藏品佔總藏品數量的六成以上。張謇還寫了一副對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是為博物苑宗旨。

白話翻譯很簡單:多學多認識,知道啥是啥,就行了。

張謇手書對聯 | 南通博物苑官網

在清末,張謇的理念幾乎可以說冒著風險。比如1888年有外國人打算在上海開「生物囿」(動物園),一時輿論大嘩。有人引用歷代昏君的例子,說觀看珍禽異獸會惑亂人心,危害國政,「直犯古人之所忌也」。對此,《申報》一篇評論表示很搞不懂:參觀真實動物來增長見識,難道不比讀《山海經》強?

好在,張謇的大生紗廠在這時已初見成效。他用銀子給我們砸出了一個真理: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興建

1905年,張謇花錢遷了30座荒墳,把通州師範學校的植物園擴展成了「博物苑」。為什麼不用之前已有的譯名「博物館」?因為張謇要把這裡打造成教育和休閑並重的地方,它同時也是一個公園。

整個博物苑主體建築為北館、中館和南館。張謇為苑總理,負責出資和規劃;破格提拔的學生孫鉞當了苑主任,負責日常運營。這個博物苑對校外人員是只在周日開放的,假如你穿越回去,那麼你需要領一個「觀覽證」,然後讓一個工作人員來引導參觀。

博物苑觀覽證| 《南通博物苑文獻集》

五臟俱全

在這座一百年前的博物苑裡,你將看到什麼呢?

從東門進入,你會感到進入了一個花園,隨處點綴著露天的風車、水塔、假山、噴泉等。繞花園一圈的是陳列各種動植物的建築,包括九間鳥室、八間獸室、八間花竹平安館和三間溫室花房。你可以在其中看到丹頂鶴、東北虎、猩猩、鴕鳥,甚至是鴯鶓。——插句嘴,這隻鴯鶓脾氣不老好。張謇備註:「產於澳洲,高約丈余,極凶鷙。」

南通博物苑平面圖| 據嚴乃釗測繪

走到花園中間,便是中館。這裡是辦公樓,張謇讓孫鉞在屋頂的「觀象台」鼓搗各種儀器。於是從宣統元年元旦開始,南通地方報紙開始出現了天氣預報。

如果你想看文物,那你可以來名為「博物樓」的南館。這裡藏品既有傳統的古玩和工藝品,如唐代的雷琴和當時刺繡家沈壽的作品,也有一些不能入傳統士大夫「法眼」的東西,如林肯床上的木片、晚清凌遲的小刀,和袁世凱復辟時的「洪憲」國旗。

至於北館,一樓放的是自然標本,二樓放的是書畫等美術作品。其中最為張謇得意的是一具12米長的鯨魚骨架。當時呂四海邊有一頭鯨魚擱淺,張謇立馬讓孫鉞負責運到北館做標本。期間張謇在信里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要把骨架弄壞了:「海大魚全體骨骼大約可拆取,須令挖泥人逐節挖,勿傷其接筍處。」

後來根據頭骨研究,它應該屬於長鬚鯨。現在的南通博物苑還有一個「巨鯨天韻」的常設展,在向張謇致敬

巨鯨天韻——江海鯨類生物資源專題陳列 | 南通博物苑官網

好的,現在你逛得差不多了,那麼可以來苑品出售所買一些紀念品。這裡賣的主要是苑裡的動植物製品,比如一塊錢兩個的鴯鶓蛋。摺合現在人民幣的話,一個鴯鶓蛋只需要200元左右,絕對良心價。

順便,鎮江金山寺有個和尚曾用鴯鶓蛋騙人說是「龍蛋」,直到一個南通人看了才戳破謊言。

捐獻藏品,積沙成塔

這些藏品的來源,首先是自然是張謇以身作則,「謇家所有,具已納入」,然後利用自己游刃於官商間的身份向社會廣泛徵集。他苦口婆心地寫了藏品徵集啟事,向世人介紹了什麼是博物館,博物館藏品包括哪些類別,把藏品放進博物館有什麼好處等,呼籲「收藏故家,出其所珍,與眾共守」。在其努力下,端方、葉恭綽乃至梅蘭芳等人陸續捐出自己的藏品,博物苑的藏品越來越豐富。

徵集啟事| 《南通博物苑文獻集》

顯然,張謇將自己的博物苑視作兒女一般。他親自寫「觀覽簡章」,親自設計一草一木,親自寫了一個個牌匾和一副副對聯。博物苑初具規模時,張謇不無驕傲地寫了一首《營博物苑》,其中有一句:「但得諸生勤討論,徵收莫惜老夫頻!」

這首詩如今刻在南通博物苑的外牆上 | 南通博物苑官網

鑒定考證,集結成書

張謇還請了諸多學者進行鑒定考訂工作,文物自不必說,自然標本都用林奈的雙名法注了拉丁文,有產地,化石有地質年代。這些標本絕大多數是孫鉞自己做的,有的還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得了獎。

孫鉞對南通博物苑可謂盡心盡責。比如張謇要做一個陳列藥用植物的花壇,孫鉞就去軍山上採集了一個月。據孫渠回憶,父親手不釋卷,經常翻閱日文的《動物圖譜》、《植物圖譜》、《鳥類圖譜》和《昆蟲圖譜》等工具書。

孫鉞(1876-1943),江蘇南通人 | 《南通博物苑文獻集》

1914年,兩冊的《南通博物苑品目》編印了。上冊為「天產」,有動物活體和標本536件,包括東北虎、豹、鯨、袋鼠、樹獺、孔雀、鴕鳥等;植物活體和標本308件,包括牡丹、金帶圍、瓊花等;礦物標本1247件,包括沙金、銥等金屬,貓睛石、魚睛石等寶石。

下冊分歷史、美術、和教育三部,都屬歷史文物,共28類1147件。張謇在序中說:「抑聞公法,戰所在地,圖書館、博物苑之屬,不得侵損,損者得索償於其敵。」也就是說,哪怕發生戰爭,博物苑也能按照目錄去保護藏品或索賠。1920年日本官兵闖入博物苑,張謇還寫信給日本外務省進行了抗議。

當時張謇沒有想到,自己死後,這本《品目》會在日軍的戰火下變成一堆廢紙

凋敝

1926年8月24日,張謇去世。

葬禮非常隆重,趙爾巽、徐世昌、梁啟超等人都寫了輓聯。由於張謇一生實在太過傳奇,當時民間有人扶乩請神(類似玩筆仙),自稱被黎山老母附了體,說張謇去世是「文曲星歸位了」 。

棺材外,是把「狀元公」傳得越來越神的老百姓;棺材裡,是用了大半輩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張謇。

1926年9月30日的申報

日益衰敗

早在1922年,張謇的紡織事業就因為外國紡布傾銷、軍閥混戰和資金周轉陷入困境。張謇去世後,博物苑因失去支柱而每況愈下。1932年,《通光日報》記錄了博物苑的衰敗景象:

獸室十室九空,房屋亭台蕪穢不堪,露天陳列的水晶等物也不見了。作者感於博物苑的窘況,呼籲其應該交與教育行政機關管理,否則不止建築衰敗,「恐怕那些較好的古董,大半要改名換姓。」

彷彿是呼應文章一般,兩個月後,博物苑發生了文物失竊大案,總價20多萬元的80多件古物被盜。雖然警方立即出動,人贓俱獲,沒有發生損失,但苑主任孫鉞一是感到難咎其責,二是感到博物苑已無力支撐,於是不顧張謇之子張孝若的挽留,堅決辭職了。

孫鉞的辭職信可謂字字泣血。他回憶張謇在時,「鉞自隨先苑總理斬荊伐棘,以創以成」,「苑費充足,外有崗警,內有更夫」;而現在「苑費減之又減,苑丁裁之又裁」。自己實在獨木難支,不得不退位讓賢。

當然,孫鉞對生物學的熱愛始終沒變,一生出版了多部相關著作。67歲去世時,案頭上是寫了一半的《南通植物志》。

浩劫當頭

1938年3月,日軍佔領南通,博物苑最大的厄運來了。

由於相信日軍會遵守國際法,新主任胡履之沒有轉移藏品。直到南通淪陷前夕,胡履之才匆匆忙忙挑了一百多件轉到上海。日軍將張謇故居「濠南別業」占作司令部,博物苑則用來養馬,而張謇生前苦心收集的藏品也被毀壞殆盡。據孫渠回憶,張謇生前最愛的一對丹頂鶴,一隻被日軍殺來下酒,另一隻悲鳴而死。

抗戰勝利後,博物苑幾乎變成了廢墟。1946年,《五山日報》對博物苑的殘破景象進行了描寫:

「走到過去收藏古今珍物最富的南館,首先就見一尊大鐵佛倒仰在地上,除了頭部還完整以外,身軀已分裂成支離破碎了。」

「只見兩段原在北館的鯨魚頭骨,擱置在零亂傾倒的櫥櫃之上,還有些肋骨拋棄在牆外亂草之間。」

「圖書館房屋外表雖大體還存在,詢之現在的管理人員,其中許多珍版的圖書,也已給搬走和損毀了很多了。」

劫後的南館| 《南通博物苑文獻集》

劫後的中館| 《南通博物苑文獻集》

解放後,經用《品目》反覆核對,南通博物苑原來的藏品只剩下了100餘件,比起巔峰時期的10023件可謂九牛一毛

再到後來,人民政府對博物苑進行了曲折的改造過程,此不贅述。

沈壽刺繡《耶穌像》。原藏於南通博物苑,現藏於南京博物院丨南京博物院

以推動教育為己任

南通博物苑源於清末維新,興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衰於日軍侵華。回顧其興衰,幾乎就是一部中國的近代史。但歷史不應以成敗論英雄,尤其是對於張謇這樣的人。

事實上,博物苑只是張謇教育事業的一小部分。他不僅造就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博物館,還開設了淮海實業銀行、女工傳習所、伶工學社等教育機構,貧民工場、殘廢院、盲啞學校等慈善機構,以及圖書館、更俗劇場等文化機構。1920年,美國學者杜威訪問南通時因驚訝於當地教育的發達,甚至說出了「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的話。毫不誇張地說,張謇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整個南通的現代化。

杜威(右六)與張謇(右一)等人的合影 | 申報

張謇自己是舊學出身,但卻對教育現代化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他一生創辦了370多所學校,包括如今復旦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的前身。這些學校給中國輸送的人才,可謂不計其數。

今天來到南通博物苑,我們仍然會在南館二樓看到張謇手書的那幅對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

認識鳥獸草木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

參考文獻

[1]張謇, 張季子九錄·教育錄[M]. 中華書局, 1931.

[2]論生物囿之有益, 申報[N]. 1888-9-25.

[3]孫渠, 南通博物苑回憶錄[J]. 東南文化, 1985, 1.

[4]二十年來之南通[M]. 通通日報館, 1930,9.

[5]張謇, 嗇翁墾牧手牒[M]. 通海墾牧公司, 1918.

[6]南通博物苑百年苑慶紀念文集[M]. 本書編委會, 2005.

[7]陳存仁, 銀元時代生活史[M].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8]徐堅, 名山:作為思想史的早期中國博物館史[M]. 科學出版社, 2016

[9]南通博物苑文獻集[M]. 1985.

[10]落花生, 從五公園到博物苑, 通光日報[N]. 1932-9-4.

[11]博物苑主任及會計孫子葛進夫等昨忽呈請引咎辭職, 通光日報[N]. 1932-11-15.

[12]黃然, 南通博物苑第一任主任孫鉞, 江海春秋——南通文史資料精選[M]. 江蘇省文史編輯部, 1998.

[13]言永, 城南文化地區憑弔記, 五山日報[N]. 19

作者:吳二棒

編輯:Luna

題圖來自維基百科,攝影師「貓貓的日記本」

一個AI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各所博物館,一般都會在今天舉行特別活動。出門去參加一下吧!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你是不是也喜歡逛博物館,快來向大家安利一下你最喜歡的博物館或藏品吧~(歡迎帶圖!)

BTW,我們設置了小小的門檻,相信熱愛科學的你肯定會通過考驗!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在42秒內答對儘可能多的題,達到一定分數才可以加入,每24小時僅能答題一次。呼~深吸一口氣,然後好好答題吧!

AI和同事們等你來玩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一個都看完就可以跟劉慈欣談笑風生的書單
今年520,果殼給你最貴的愛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