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他真的做了主角,不是假的!

他真的做了主角,不是假的!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權力的遊戲》都是一個值得被電視史銘記的劇集。

之所以會這麼說,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是《權游》粉。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先不論世界觀的架構、劇情、特效這些大而化之的方面,《權游》讓我痴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已經很久沒有在一部劇集中看到如此龐雜而又豐富的人物形象了。

《權力的遊戲》劇照

《權游》迷們常常津津樂道,不要愛上這個劇中的任何一個角色,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就領盒飯了。

但難就難在,你是不可能不愛上《權游》里的那些角色的。

在《權游》的世界裡,幾乎每一個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著完整的人物弧光。也正是《權游》讓那些此前只能在各種功能性角色里打轉的性格演員們熬出頭來。

比如,扮演「小惡魔」的彼特·丁拉基。

不管第八季里小惡魔智商怎麼下線,他都是我最愛的《權游》角色之一

憑藉「小惡魔」這個角色,彼特·丁拉基拿到了四次艾美獎最佳男配角。

與此同時,即便是「龍母」艾米莉亞·克拉克這樣開著buff加了外掛帶著超大主角光環的角色,入圍的也同樣是配角類獎項。

這也意味著,《權游》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主角。那些同時擁有軟肋與高光時刻的人的故事,交織成為維斯特洛大陸上的種種傳奇。

能讓性格演員們發光發熱的當然不只有《權力的遊戲》這樣的史詩大作。

兩年前,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東京電視台找來日本演藝圈的六位金牌配角,玩了一把偽紀錄片形式的綜藝感劇集《Byplayers:如果這6名配角共同生活的話》

而在這部劇集之前,能把遠藤憲一、大杉漣、寺島進、田口智朗、松重豐和光石研這六位配角全部聯繫起來的,可能只有北野武了。

他們幾乎全都出演過北野武執導的電影,唯一例外的田口智朗也跟北野武在《御法度》中合作過。

也正是在《Byplayers》里,這幾位過去常在作品中黑口黑面地扮演惡人的大叔們,展現出他們不為人知的那些面,比如居家,比如可愛,比如衰老。

重要的是,他們終於不再只是主人公的父親、上司、長輩這類功能性的角色。

對於一個故事來說,功能性的角色或許必不可少。但遺憾的在於,許多演員的天賦只被局限在功能性角色身上。除此之外,很少能得到其他機會。

《Byplayers》劇照

而《Byplayers》的六位資深演員中,經歷最勵志的可能就是劇里天天給大家做煎餃的「五郎叔」松重豐了。

從讀大學時就立志做演員的松重豐,也在那時開始參與舞台表演。但是即便如此,他還是在大學畢業五年後才等到第一個出演電視劇的機會。

這中間,他甚至一度不接任何表演工作。同時,他還要在東京下北澤的一間中華料理店打工。如今讓松重豐頗為自豪,在日本演藝圈無人可以匹敵的包餃子特長,就是那時候練成的。

好在,松重豐最終還是做回了演員。

而他第一次主演的電視劇,則是2012年開播的《孤獨的美食家》系列。

「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那一瞬間,他隨心所欲,重獲自由。不為他人打擾,無須顧忌,大快朵頤。這種高冷的行為,正是所謂的,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癒。」

這段話是每一集《孤獨的美食家》里都會出現的。

《孤獨的美食家》第一季中的井之頭五郎

劇集中,松重豐扮演的主人公井之頭五郎是個雜貨貿易批發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工作之餘,四處尋找美食,然後一個人坐下來,安靜地吃到滿足。

一開始,身材瘦削的松重豐似乎跟大家想像中的美食家相去甚遠。但很快的,劇版《孤獨的美食家》就成為許多人的下飯視頻。

《孤獨的美食家》第七季中的井之頭五郎。雖然劇里松重豐吃得很香,但他說自己本人不算老饕,飯量也不大。再加上年紀漸長,後來拍《孤獨的美食家》,只能開拍前一天就開始不吃飯。

劇中的五郎吃到一本滿足的樣子,扎紮實實地讓人感受到那種享受美食的快樂。即便,畫面之外的人,可能只是在吃一碗泡麵。

也是在《孤獨的美食家》之後,松重豐在可愛、搞怪的路上越走越遠。

《深夜食堂》中那個人狠話不多的黑社會大哥阿龍,已成為松重豐的過去式。

《深夜食堂》里,松重豐飾演的阿龍最愛是章魚紅腸

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松重豐主演的電影《匹田先生,恭喜你太太懷孕了》在北京進行了首映。而為此來到中國的松重豐,也莫名其妙地上了社交網路的熱搜。

第一次,是因為他開微博。但不僅是因為他開了微博,還因為他一開始的微博名字太過醒目。

用戶7074841243,一個絕對讓你」過目難忘「的名字。

請注意圖片右下角的水印,不要太注意北影節的海報

看到松重豐的微博用戶名之後,大家的心聲

為了不讓粉絲們誤解,他第二天很快就發了條視頻微博,力證自己確實是松重豐本豐。很快的,又上了熱搜。

入鄉隨俗的他,在視頻里特別貼心地說了中文:打架嚎。五洗孫中風,窩油魏啵兒,不系夾噠。

松重豐說的是:大家好,我是松重豐。我有微博了,不是假的。

松重豐純正的山東口音,讓我的山東同事們都自愧不如。不愧是在中華料理店做過兼職的專業演員。

現在,松重豐的微博都在分享日常生活的種種,即使是谷歌翻譯的中文,文案也常常詩意盎然,讓我想起很多年前還沒有被無盡的廣告所佔領的微博

聊完熱搜這段花絮,我們也聊聊《匹田先生,恭喜你太太懷孕了》這部電影(下文簡稱為《匹田先生》)。

在《匹田先生》之前,松重豐已經出演了一百多部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卻是第一部他主演的電影

《匹田先生,恭喜你太太懷孕了》海報

而在看過《匹田先生》之後,我也想像不到還有哪位日本男演員能夠比他更適合匹田先生這個角色。

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小說則是作者匹田邦生基於他個人的親身經歷完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年齡相差十多歲的夫妻:49歲的匹田(松重豐 飾)與他年輕的妻子幸子(北川景子 飾)。

雖然松重豐與北川景子實際年齡相差了二十多歲,但是兩個人的表演完全克服了年齡差所可能造成的不和諧感

《匹田先生》要講的當然不是匹田先生與妻子相識相戀的過程,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果一對夫妻想要孩子,卻總是無法成功,他們該怎麼辦?

說來也巧,去年美國有部獨立電影《私人生活》講得也是類似的問題。

《私人生活》中的夫妻是一對生活在紐約的知識分子

不過《匹田先生》很微妙的一點在於,在這個故事中,匹田與妻子一直無法生育的原因,出在匹田先生身上。

這樣的設定放置在日本的文化環境中看,就更加意味深長。

在日本的文化語境內,女性往往是背負更多生育壓力的那一方。但《匹田先生》則選擇將這種壓力轉移到男性身上,這種性別角色的轉換也讓影片收穫了全新的視角。

電影中,「超齡」的匹田先生面臨精子活力不夠的困擾,而這也是導致他們夫妻遲遲無法生育的最主要原因。

匹田先生所面臨的困擾是真實且沉重的。但影片卻讓他以一種樂觀而幽默的方式去應對這種問題。

主演松重豐從《孤獨的美食家》以來,一點點建立起的冷幽默讓這種樂觀與幽默,有了最好的詮釋方式。

不可忽視的是,電影中的樂觀與幽默既建立在男性因為不育困擾所產生的羞恥感之上,最終也消解了這種羞恥感。

匹田先生從一開始得知自己身體狀況時的不能接受,到通過鍛煉、改變生活習慣等去改善身體狀況,松重豐所使用的都是喜劇式的表演。

對於他這種喜劇式的表演,觀眾們非常受用,笑聲不斷。就是在這種笑聲中,匹田先生的「尷尬」不再是尷尬。

匹田先生所面臨的困擾,就像男性面臨的脫髮困擾一樣。除了由此產生的問題本身,它什麼也不能代表,尤其是不代表所謂的男性特質。

聯想到一個普通女性面臨不育困擾所可能面臨的境況,《匹田先生》的換位思考就顯得尤其深刻。不做母親的女性仍舊是女性,正如不做父親的男性依舊是男性。

在匹田夫妻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之後,《匹田先生》終於還是展現出它現實與沉重的部分。匹田將妻子流產的原因歸結到自己頭上,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自暴自棄。

單是影片對於現實的匆匆一瞥,就讓人覺得觸目驚心。

原本象徵著希望與未來的生育,在一些情況下,卻成為一些人的負擔與壓力。

《匹田先生》中的匹田夫妻想要孩子的前提是,他們十分相愛。同樣經歷了不育痛苦的妻子在面臨其他人的質疑時,大聲宣告說:因為很愛匹田先生這個人,所以才想生孩子。

也因為這種愛,匹田與妻子也才能下定決心,在經過失敗之後,再度重來,不管過程有多麼曲折痛苦。

生育是他們愛的一種證明,而不是他們的目的。

故事的結尾,匹田夫妻總算如願以償,成功懷孕。但對他們而言,即便最後所有的努力都落空,匹田先生與妻子也可以繼續相愛下去。

《匹田先生》會於今年10月份在日本本土上映,我不知道內地會不會引進這部電影。但是真的希望有更多觀眾能看到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中有關於備孕的真相,有關於輔助生育技術的科普。

我不覺得它是一部「催生片」。相反的,相信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大部分人或許會更加審慎地看待生育這件事,認真去思考生育究竟是為了什麼。

《匹田先生》讓我覺得驚喜的也在於,第一次擔任主角的松重豐,也依舊保持了他以往表演中的那種鬆弛感——這樣的感覺在最近開播的日劇《惡黨:犯罪者追蹤調查》和《完美世界》中也在繼續。

《惡黨》中,松重豐扮演的偵探社社長木暮正人表面上見錢眼開,碌碌無為

或許,就是因為這種鬆弛感,松重豐的表演總能給角色更多的可能與發展空間。換句話說,一看到他的臉,我就會覺得他的角色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簡單。

事實,也往往如此。

松重豐從黃金配角」熬成「主角,首先當然是因為他演技過硬,但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影視作品裡,也有了更多適合他年齡、外形的角色。

簡而言之,日本的電影與電視有了比以往更加多元化的敘事。

《求婚大作戰》特別篇里超美的」伊藤老師「松重豐2333

而在華語範圍內,主角與配角則是涇渭分明的兩種存在。甚至於,我們還給配角們安排了一個特別美好的稱謂:甘草演員。

只不過時至今日,甘草演員也跟「偉大的母愛」一樣,在能指和所指之間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裂縫。表面上,這些詞是在歌頌和讚美,但最終卻也成了遮蓋不平等甚至是合理化不平等的幌子。

其實,本就沒有什麼「甘草演員」,演員們當然可以演配角,但沒有任何演員是「配角臉「。

我們的電影、電視只給了這些演員演配角的機會,然後再給他們一個接近於標籤的讚美」甘草演員「,也算是當代黑色幽默之一種了。

「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如果我們接受了一個多元的現實世界,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拒絕一個同樣多元的虛構世界呢?

希望未來,更多」配角「能等到屬於他們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不要糾結這劇為什麼9.6分了,再高分它也值!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