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滿清沒有在太平天國中滅亡,為何卻死在了當時弱小的資產階級手中

滿清沒有在太平天國中滅亡,為何卻死在了當時弱小的資產階級手中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滅亡大多是因為農民起義的原因嗎,而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和小農經濟統治的時代,農民起義就是王朝最大的風險。但是到了清朝時期好像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清朝被推翻的原因是因為辛亥革命,資產階級的勝利,這才讓中國走上新的時代。可是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朝就已經有了像是太平天國之類的起義了,可是為何封建王朝挺過了這種對封建國家有巨大殺傷力的農民起義,卻死在了當時力量弱小的資產階級上面?

其實歸結一下原因,還是想教科書上說的那樣,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加深,人民的反抗更加的激烈。在歷史上,我們總是將太平天國的興起歸結到鴉片戰爭,其實這點還是不太準確,畢竟當時還是整個社會的革命趨勢造就的。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到了1844年洪秀全就在廣西開始傳教,接著1851年金田起義。其實這邊和外國人簽訂一個條約,那邊並不能感受到剝削然後就開始反抗。就像是現在世界上貿易戰開始,股市也不會馬上全都變綠。

所以鴉片戰爭其實影響更多的是政治上面的,經濟問題影響最大的還是五口通商以後的事情。上海在1847年超過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通商口岸,1858年就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城市,搜易這些因素和底層人民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巨大,而真正讓太平天國爆發的原因還是清政府本身的問題。

從乾隆之後,清朝的國力就開始衰退了,而官吏統治也開始變得更加的混亂,也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人民的起義開始增多。當年馬戈爾尼前來,在他的回憶中提到:「所經過的每一個省都是一貧如洗,哪怕是那些受到僱傭前來服侍他們的人也好不到哪去,我們將自己的吃剩的飯菜和不要的衣服送給他們時,他們將這些東西當成寶貝看待,並且每次都是跪下磕頭,千恩萬謝才罷休。而北京城中大的老屋更是骯髒不堪,一些與滿地都是泥濘,沿街的乞丐都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可即使這樣他們也沒人管理城中的荒地。」

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下,人們開始了起義,而且是成片成片的起義,白蓮教、天地會,甚至是捻軍都開始了自己的抗爭,而太平天國要算的話,其實也是這其中該的一支,但是因為他借用了上帝的名義,而且還有《資政新篇》這個東西,導致了他在歷史中地位的提高,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還和外國的華爾洋槍隊交過手,所以人們自然是高看一眼,所以人總覺得他是個什麼革命運動。

可是說白了,他並沒有脫離傳統的起義,他也是裝神弄鬼的那套,他最多是在無意中搞出了一些新花樣,而因此讓自己快速壯大,而其他的什麼起義運動就沒有他的這個「無意」的能耐,所以也就沒有達到他的歷史高度。他其實也是一種「戰時共產主義」,只不過和蘇聯不一樣,他是男女分開,宗教洗腦的一套,沒有私有財產,男女見不上,而宗教帶來的狂熱也就因此都發泄在了戰場上。而因為他們的宗教體系,所以這些人還都不怕死,一個個戰鬥力爆表,所謂橫的怕不要命的,這些人就是給古代的軍事名家看到了也要先躲開。

可是他們最後卻在南京停下整頓了,如果當時他們一口氣打到了北京,說不定清朝還真的讓他們滅亡了,可是他們的領導層沒有這種一鼓作氣的精神,底層出身的人很少有朱元璋的這種志氣,都是小富安生的主,然後就成功的在秦淮河畔迷失了自我,這種花花世界,他們從來沒見過也沒想過,於是很快就失去了鬥志。

他們使用的這種思想主義其實還是比較反人性的,就像是興奮劑一樣,一時能起到效果,但是長久下去卻沒有更大的用處,人們不會接受這種男女分開的這樣的制度,而且時間長了人們也就開始思考問題了,宗教洗腦的效果也會開始減弱,就像是當年十字軍東征,多少人打著打著就開始悔過回家了。而這時候曾國藩成功的升到了頂級,他正想著從哪裡開始下手,士氣正旺的他自然就很的收拾了這些起義軍。

而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整個底層社會正面臨這巨大變革,小農交租的這種情況沒有辦法適應當時債務型國家的需求,所以人們就開始想地主們借錢,而地主們也就開始放棄了土地的投資,熱衷於高利貸,所以這些人反而成為了農業生產的毀滅力量。由此,階級矛盾愈演愈烈,破產的農民日漸增多。當然這個情況在民國也沒有解決,所以民國的時間也不是很長。

而農業的凋零其實也轉動了另一個齒輪,那就是讀書人,尤其是閑散的讀書人。1905年科舉制被廢除,其實明清的科舉制度和前朝的並不相同,這個時代的科舉並不是讓人們考進士這麼簡單,其實只要是認識字的人,就在鄉村生活中能佔據一席之地,鄉村中就會有很多人聽取你的意見,並且服從你的安排。可是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鄉村制度也崩壞了,失去土地的農民多了,這些人也就沒有了地位。

這時候西學進入中國,而這種方式無疑是為讀書人提供了另外一個渠道,出國留洋就相當於科舉制了,而且西式教育當時淘汰率低,培養人才也更加方便。可是西式教育教授的東西比我們簡單多了,而且並不包分配,我們古代科舉,考上的都是官,最次的也是教書先生或者什麼地方的管理。可是西式教育學完了就送回家自謀出路,於是大清就出現了閑散的讀書人,雖然一些人進了軍隊,可實際上軍人的地位當時也不高,沒有人想一輩子當兵。

而且這些人,他們認定了當時的中國是亟待改革的,他們看到國家受欺負,政府不作為,也不想作為,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沒工作,渾身的精力和知識沒有地方放發泄,於是這時候就有一個人站出來高呼,而接著,變革就到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麻辣拌 的精彩文章:

他們二戰結束開始動亂,美國援助他們不要,民眾表示:就相信中國
歐洲美女之都,因為國家不發達而男性流失嚴重,如今「美女滯銷」

TAG:歷史麻辣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