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01、敷衍,是扼殺孩子創造力的一把刀

一次,坐動車去北京,前面坐著的是一對母女。女孩大約五、六歲的樣子,一路很安靜,翻看著隨身帶著的繪本。

夏天的天氣總是多變的,沒過多久,原本晴亮的天空被烏雲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緊接著雷電交加,暴雨傾盆,無數的雨線沖刷著動車的窗戶。

孩子注視著窗外,手裡的繪本滑落在地上,她都沒有去撿。

「媽媽,剛剛的太陽那麼亮,那些黑雲是從哪裡來的呢?」孩子的手推了推媽媽的胳膊,一雙清澈的眼睛望著媽媽。

「好的,知道了。」媽媽心不在焉地在手機上編寫著什麼。

孩子沒有繼續問,大概父母平時教育她大人做事時不要打斷吧。

「閃電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和那些黑雲是好朋友嗎?」這次孩子沒有推媽媽,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望著媽媽。

大約二十分鐘之後,雨停了,天空是出現了兩條彩虹。「看雙彩虹,看雙彩虹。」人們興奮地指著喊著。這位媽媽也不由得向窗外望去。

「媽媽,彩虹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它們把黑雲趕跑了嗎?」孩子一看到媽媽不忙了,便問個不停。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媽媽摸了摸孩子的頭,「到了北京,媽媽帶你去科技館,你想知道的問題,那裡都有答案。」

「可是,你上回答應我去植物園還沒去呢!」女孩非常認真地看著媽媽。

「那就讓爸爸帶你去。」媽媽又拿起了手機,開始忙了。

「可是,爸爸每次都說讓你帶我去。」孩子邊說邊去翻她的繪本。

有研究表明,10歲以前,是孩子的敏感期,也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他們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五花八門。

面對孩子的提問,家長如果採取敷衍的態度,那會讓孩子對事物的敏感度下降,逐漸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教育家斯賓塞說:如果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人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

你看似不經意的敷衍,將讓孩子失去成為英才或天才的機會。

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帶著一種認知的衝動。如果父母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去回應孩子,漸漸的,他們失去提問的興趣,想像力也隨之降低。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02、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實驗開始時,他讓一位媽媽和寶寶一起玩耍,積極回應孩子的各種要求,兩人玩著,笑著,非常開心。

第二回合,開始靜止臉試驗。無論孩子說什麼,媽媽都面無表情,毫無反應,孩子先是奇怪,後來就是恐懼,最後大哭。

你的冷漠,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傷害。

真正能擊垮孩子的,從來都不是周圍的環境,而是最親近的父母對他的忽視、敷衍、無所謂的態度。

愈敏洪說過一句特別扎心的話: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莉是位鐵路工程師,她經常出差,面對一天天長大的孩子,總是覺得愧疚。

她答應兒子帶他去迪斯尼玩,可是卻一再推遲。 「等下一次….」「以後有時間了……」

後來,她說等兒子放假一定去的時候,話沒說完,兒子就走開了。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一次次推遲,帶給孩子的是一次次失望。她的這些「理由」,在孩子看來,早已是沒有了溫度的敷衍,成了一種冷漠的謊言。

父母真的很忙,孩子怎麼能理解呢?可是,無論多忙,對孩子的回應都應該是真誠的。一次次隨意敷衍,他們的存在感會下降,對家長的信任感漸漸喪失。

有一次,莉發現孩子作業中的問題很多,便耐心地給他指出來。但孩子無所謂的態度令她大為惱火。

「做作業怎麼可以這樣不認真呢?我給你指出來,你還根本不待聽。這不是在校糊弄老師,在家糊弄父母嗎?」莉對兒子大吼起來。

可是,兒子的糊弄是從哪裡來的呢?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超強的,當他從父母那裡感受到敷衍的時候,他已經從無意中開始模仿,並漸漸運用到行動中。

一方面,是父母因忙碌不得不敷衍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他的忽視。久而久之,他不再提任何問題,不再對父母抱任何希望,更不再與父母交流,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糟。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03、積極回應,才能給孩子的創造力提供發展空間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導,就能成為孩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當孩子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時,父母積極的回應,就是給孩子的創造力插上了一對翅膀。

歌手陳美玲精心培養三個孩子,把他們都送入了斯坦福大學。關於孩子的教育,她提出了不少建議。

媽媽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那怕是三、五分鐘,也不可敷衍。孩子天性好奇,喜歡探索,對不知道的東西就會來問父母。

但是有時候,父母們忙於工作或是生活,孩子發問時,總張口就說「等一等」,因為我們覺得小孩子的事沒那麼重要。

然而,時間久了,孩子探索的慾望就會消失的。

因此,孩子問我問題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說等一下。有些時候要做飯炒菜,兒子又走來問:媽媽,媽媽,天為什麼會是藍色的?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這個時候,我根本答不上來,怎麼辦呢?那我會把火關掉,說:「你問得真好,等下我們一起去找個答案。」

孩子的好奇心等不得,當詢問多次無果後他們會覺得爸爸媽媽並不想回答問題,然後開始不問,不尋找答案。

當孩子問出問題,父母馬上回答,不僅僅及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在鼓勵孩子,勇敢的去探索世界,尋求幫助,解決難題。

孩子對自己的接納源於父母對他的接納。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她不僅會給孩子自信心、自尊心、面對生活的勇氣與決心,也會讓我們更強大。因為無論何時,我們知道,有那麼一個小生命,需要我們傾注所有的愛。

好的教育是給孩子工具,教他們去尋找夢想,而不是我們一味的干涉,折斷他們尋夢的翅膀。

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對孩子的提問,從來不可敷衍。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04、和他一起試試,創造力會這樣一點點增強了

短視頻《豆芽》爆紅,那句「我們試試」刺激著無數的觀眾。

孩子提出想自己製作豆芽,媽媽笑著說:我們試試。第一次失敗了,孩子不想放棄,媽媽笑著說:我們再試。

三次失敗之後,最後豆芽種成功了。媽媽試探著問孩子:我們要不要試試種別的東西?

這次是孩子堅定地回答:我們試試。

最簡單最高效的教育方法,全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之中。孩子是最敏銳的,你是敷衍,還是用心,他都能感覺到。

同時,他也在模仿你。模仿你的敷衍,或者模仿你的用心。

徐小平說:人生就是永不信息的探索,要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尋找自己的天性。父母要尊重並呵護這種天性,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孩子。「

與其為他的教育焦慮,不如拒絕敷衍,用心對待他感興趣的事,和他一起試試。

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這個小事,很多父母都做過


我是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陪寶寶寫日記,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帳號:陪寶寶寫日記,共同探討育兒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