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日本武士道精神領袖,臨終讓後代祭祀崇禎,三百年香火不絕

他,日本武士道精神領袖,臨終讓後代祭祀崇禎,三百年香火不絕

日本武士道精神一度讓世界汗然,但究其武士道精神的來源卻鮮有人知。殊不知,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源頭來自中國。

那是明朝末年,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由西向東勢如破竹,逼向京師,而東北滿洲鐵騎也順勢而下,覬覦中原。明王朝腹背受敵,難於應付,最終闖王李自成攻破京師,結束了二百七十七年的明王朝。崇禎皇帝自縊煤山,那一年是1644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李自成在京師還沒站穩腳,滿洲八旗鐵騎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合力,在山海關一戰打跑了李自成。北京城又換了主人,這一換就是二百六十八年。滿洲統治者要想坐穩北京城,並非如想像中的那樣簡單。李自成還有殘餘部隊,四川的張獻忠勢力也不容小覷,而最有號召力的就是在江南掀起的南明抗清勢力。南明勢力雖弱,對於八旗鐵騎來說,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剿滅了福王弘光政權,又來了唐王隆武政權,剷除了隆武勢力,接著又要對付永曆政權。

朱之瑜

這位南明最後的皇帝也沒死在滿洲人的手裡,而是死在了漢人吳三桂的手中。冥冥之中也是上天註定。明朝與吳三桂的關係簡直是剪不斷理還亂。當年,李自成逼近京師,崇禎帝急調吳三桂勤王,三天的路程,卻七八天沒到京師。在路上,聽聞起義軍已佔領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大明完了,吳三桂調頭回防山海關。所以說,大明最終結局似乎與吳三桂脫不了關係。吳三桂雖然可以狡辯,即使自己到了北京,也不是李自成的對手,結局還是一樣。但明朝余脈南明的最後一位皇帝永曆慘死在吳三桂的手中,這一次他不可能在理直氣壯地狡辯了。吳三桂當初為了表現自己對清廷的效忠,居然要讓永曆帝身首異處,這讓滿洲將領都看不下去。他們認為吳三桂心太狠,畢竟永曆帝也是南明的皇帝,而你吳三桂也曾是明朝的臣子,居然對君主毫無人情味。最終,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在昆明。

當年的永曆帝被追得狼狽不堪,不得不向世界借兵。只要與其他國家有一絲關係,也要厚著臉皮派人去借兵,甚至借到了羅馬教皇那裡,結果可想而知,一兵一卒都沒借到。最後,不惜向明朝曾經的死敵日本借兵。

吳三桂

這次派出去的是一位叫朱之瑜的官員,不料船剛到日本,才知道人家日本也學大明實行海禁。朱之瑜並沒有放棄,一次不成功,再來一次,最後兵沒借到。永曆帝卻被緬甸送給了吳三桂,隨後被絞殺。身為明朝遺臣,朱之瑜誓死不降清廷,但中原已無立錐之地,不得不再次前往日本。前幾次去日本已經徒勞無功,人家已經實行了三四十年的海禁鎖國政策,期間無一唐人能踏入日本國土半步。這就是當時所說的,日本「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

南明亡了,這次朱之瑜來日本不用借兵了,但還是吃了閉門羹。朱之瑜使出自己的「絕學」,那就是淵博的學問,一身的孔孟之道,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朱之瑜到底有幾斤幾兩,總之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者」。中國傳統文化積澱在明朝達到巔峰,而當時又以這五大學者為最強,可見朱之瑜的文化造詣並非浪得虛名。

武士道

日本上層得知朱之瑜為天下難得人才,居然為他破四十年來日本幕府之國禁,讓其在長崎租屋定居,傳播學問。是金子總會發光,書中自有黃金屋,很快這兩樣都在朱之瑜身上實現了。當時日本副將軍德川光國(第四代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的叔父)聽聞朱之瑜的博學,迫不及待請朱之瑜前來講學。當朱之瑜到達江戶後,德川光國親執弟子禮,又因朱德高望重,不敢直呼其名,請他取一名號以稱呼。朱之瑜就以故鄉「舜水」為號,意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表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舜水先生」之稱也始於此時。

在日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副將軍德川光國對朱之瑜如此禮遇,一方面說明朱之瑜的博學在日本無出其右者,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日本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大學者的尊崇和仰慕。德川光國為了讓朱之瑜全力以赴傳播文化,不惜把自己年俸的一半拿出來作為朱之瑜的薪資。朱之瑜也把自己終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

武士道

朱之瑜把理學的「氣」觀念和「心學」的「心」和「誠」的觀念傳授給了德川光國。後來,德川光國以朱之瑜的為精神領袖培養出著名的「水戶學派」,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把忠誠的「誠」和勇敢的「勇」結合在一起,加上中國唐以後傳入到日本的禪和靜等觀念,變成為武士道精神。朱之瑜在日本的地位不亞於中國的至聖孔子,在朱之瑜的影響下,水戶學派編纂《大日本史》,讓日本真正開始了修史,認識到國家的歷史。

所以說,日本武士道的精神領袖非明朝遺臣朱之瑜莫屬,自然武士道精神也來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公元1681年,朱之瑜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遂囑託弟子和後代子孫不要忘記故國。有機會一定要回國祭拜崇禎皇帝。時至今日,每年都有日本學者前來中國祭拜崇禎皇帝,即使不來也會寄錢過來,讓親人代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四點通 的精彩文章:

天下藥房兩家半,北屬同仁堂,南有慶余堂,剩下半家最悠久
一場跨越兩個世紀的婚姻,滿漢權貴第一次聯姻,原來是他家

TAG:歷史四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