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紀念吳文俊先生百年誕辰

紀念吳文俊先生百年誕辰

我在上中學時, 從報上得知錢學森、華羅庚和吳文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就很敬佩他們, 後來到北京上了大學, 聽到關於吳先生的事更多了, 也就更崇敬他了。 1987 年初, 我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工作, 那時候吳先生是中國數學會的理事長, 又是基金會的委員(唯一一名數學家委員), 能經常聆聽吳先生的高見, 感受到吳先生淵博的學問、寬廣的胸懷、樸實的作風和高尚的人品, 感受到他對發展祖國數學事業的強烈願望和遠大志向。

本文將從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我國數學發展的歷程, 特別是數學天元基金的創立和發展的歷程, 來闡述吳文俊先生對中國數學發展的重要影響和作出的重大貢獻。

▍一、創立數學天元基金, 努力為數學學科爭取更多研究經費

1986 年2 月, 經國務院批准, 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這是國家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一個機構, 數學學科從此有了爭取自己的研究經費的渠道。 但是,基金委成立初期, 國家撥款是很少的, 第一年的財政撥款是8000 萬元, 而數學從中只得到80 萬元, 這點經費要支持全國的數學研究是非常困難的。 於是吳先生同程民德先生、胡國定先生一起四處奔走, 積極呼籲為數學界增加經費。 就在那段時間,陳省身先生在不同場合多次講到「中國數學大有希望」「中國將在21 世紀成為數學大國」, 吳先生和程先生、胡先生他們敏銳地意識到陳先生的這些見解可能是我們數學爭取國家更多一些支持的機會。 於是當時擔任基金委副主任的胡國定先生, 立即向基金委主任唐敖慶院士和其他委領導反映了陳先生的這些看法和吳先生、程先生等數學家的想法, 並專門陪同基金委的常務副主任胡兆森, 到南開請教正在那裡的陳省身先生, 如何才能使中國早日成為一個數學大國。 在基金委的全力支持和幫助下, 由吳文俊、程民德、谷超豪、王元、楊樂、馮康、胡國定、齊民友、堵丁柱、李克正等十位數學家發起和組織的「廿一世紀中國數學展望」學術討論會於1988 年8 月在南開數學研究所召開, 會上程民德院士作主題報告, 提出了「群策群力, 中國數學要在21 世紀率先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宏偉目標。 陳先生在講話中再次重申了他關於中國會成為一個數學大國的見解, 他強調指出「目前, 中國極需對振興中華建立一種強烈的民族自信的精神狀態」, 他說「反正我認為中國數學是行的, 一定能上得去的, 我有這個自信」。 程先生的報告和陳先生的講話, 得到出席大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同志的高度肯定和熱情讚揚, 他把「率先趕上」生動地概括為「陳省身猜想」, 表示國家一定要在軟設備和硬設備兩個方面支持「陳省身猜想」的實現。 吳文俊先生在會議期間有兩次重要講話, 一次在會議中的發言, 他詳細地論述了數學「率先趕上」的可能, 他說數學同其他實驗學科不同, 它不需要昂貴的實驗設備和條件, 主要靠數學家的聰明和勤奮,而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刻苦鑽研精神是全世界都聞名的, 他還說「中國數學有過光輝的歷史, 為世界數學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 雖然後來落後了,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如今我們完全可以創造新的輝煌」。 另一次是閉幕式上的講話, 他指出「和證明數學猜想不同, 『陳省身猜想』的證明是有時間性的, 我們必須在廿一世紀內證明這個猜想, 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他要求在會後「要制定具體的規劃, 採取有力措施,保證猜想得到實現」。 這兩次講話充分反映了吳先生作為一個數學家嚴謹和認真的風格。

這次展望會議後不久, 很快經當時國務院總理李鵬的批准, 國家單獨為數學學科設立了一個專項基金, 就是人們熟悉的數學天元基金「率先趕上」的提出和天元基金的設立對中國數學界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振奮, 從此, 中國數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吳先生和陳省身、程民德、胡國定等老一輩數學家為這一大好局面的形成, 做出了數學界公認的巨大貢獻。

1989 年2 月, 天元基金設立, 基金委的領導認為吳先生和程民德先生都是天元基金領導人的最佳人選, 但吳先生竭力推薦程先生, 他多次講「程民德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很強的行政工作能力, 是做天元基金學術領導小組組長的最佳人選」,他自己「可以做一名組員」。 1995 年天元學術領導小組換屆, 吳先生當了第二屆學術領導小組組長。 2000 年天元學術領導小組換屆, 吳先生退下來, 當了天元基金的顧問一直到今。 在吳先生擔任第一屆領導小組成員和第二屆領導小組組長期間, 他對天元的工作一直是非常投入、非常積極的, 特別是為爭取增加數學的經費、改善數學研究的條件, 他和程民德、胡國定等老一輩數學家付出了巨大的辛勞, 他們有時在會上呼籲, 有時聯合寫信給有關領導, 在基金委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 這些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從1989 年到2001 年數學學科的經費, 除了同整個自然科學基金的經費同步增長外, 還先後八次獲得特別的增加:

第一次是1989 年, 獲得數學專項基金(即天元基金)100 萬元/年;

第二次是1992 年, 國家把天元基金增加到200 萬元/年;

第三次是1995 年, 以張存浩院士為主任的基金委領導決定向數學學科傾斜, 每年特別給數學增加160 萬元/年;

第四次是1996 年, 委領導又把傾斜經費增加到250 萬元/年;

第五次是1997 年, 國家設立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 數學學科當年從中獲得700 萬元的支持, 以後每年都有專門的支持;

第六次是1998 年, 委領導給數學和生命科學傾斜, 數學獲得了130 萬元/年;

第七次是2000 年, 以陳佳洱院士為主任的基金委決定把天元基金的經費從200萬元/年增加到350 萬元/年;

第八次是2001 年, 委領導又把天元基金經費增加到500 萬元/年。

這樣, 在基金委, 數學經費增長比整個自然科學基金經費增長還要快, 如2005年國家財政給基金委撥款是35 億元, 是1986 年基金委初建時撥款經費的44 倍,而2005 年, 數學經費達到了7700 萬元, 是1986 年數學獲得經費的95 倍。

數學經費增長如此之快, 一方面說明歷屆基金委領導對數學學科的重視和支持, 同時這也是吳先生等老一輩數學家長期努力和積極爭取的結果。

▍二、極力主張基金對數學有一個適當資助規模和合理的資助格局

數學天元基金設立後, 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用好這項專款。 胡國定先生指出, 在現階段天元基金主要用於兩方面: 一是彌補自然科學基金對數學支持的不足,即要資助一些重點項目; 二是做自然科學基金不做、但對中國數學發展又很重要的事情。 吳先生非常贊成這個資助原則, 但他強調的是「希望數學基金和天元基金要密切配合, 建立一個對數學合理的資助格局」。 他特別希望「對數學有一個恰當的資助規模, 建議基金委對數學的資助強度可以低一點, 但規模要大一點, 應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人做數學」。

在1989 年評審會上, 有一件事引起了爭論, 有一位著名數學家申請了兩項基金。 有的評委不贊成, 認為應多支持一些人, 只批准他一項; 有的評委認為, 基金委允許申請兩項, 如果兩項都不錯, 應該都批准。 但當時評審組組長潘承洞院士支持前者, 他提出「我們評審組是否有個約定, 一個人只批准一項, 我個人帶頭只申請一項」。 當年一些已有一項基金的, 申請第二項都未得到批准。 這樣做, 一些評委有意見, 他們認為數學學科這樣做違反了基金委一人可以申請兩項基金的規定, 也違反了擇優資助的原則。 我把這個情況提到天元學術領導小組討論, 討論中吳先生髮言表示支持潘承洞院士的意見, 他認為在中國還是要多支持一些人做數學, 特別是條件較差的單位, 一些中青年數學家很不容易, 我們要多給他們一些支持。 天元領導小組支持了潘承洞和學科評審組的做法。 後來又出現了新的情況, 一些在科技部獲得攀登項目支持的數學家, 在基金會沒有基金項目, 他們到基金委申請面上項目,也被學科評審組刷掉。 對這件事, 科技部基礎司的同志和我委計劃局的同志也向我提出數學這樣做是否合適。 我再一次提到天元學術領導小組討論, 吳先生立即發言,他說: 「怎麼又提出這個問題? 中國數學靠我們在座的這些人, 靠少數人就上得去嗎? 能率先趕上嗎? 現在的大局是什麼, 是支持少數人多拿基金呢? 還是讓多一些人能得到資助? 反正我在科技部已有了攀登項目了, 絕不到基金委再申請基金。 你們誰想申請, 誰就去。 」吳先生旗幟鮮明的態度使得數學學科在很長時間內都堅持了一人一項的原則。 後來在一次委務會上, 我把這件事向委領導作了彙報, 委主任唐敖慶院士當即表示「我同意吳文俊的意見, 你們數學學科可以根據數學學科的情況作出決定」。 委的副主任師昌緒院士說「我也贊成吳文俊, 在現在經費還很少的情況下, 他的意見是對的, 你們數學學科這樣做也不算違反基金委的規定, 是專家對申請兩項的從嚴把握嘛!」「我很羨慕你們數學, 有吳文俊、程民德這樣一批德高望重的數學家掌握方向, 多好啊!」情況也確實是這樣, 前些年正是由於有了像吳文俊、程民德這樣一些胸懷大局、正派公正的數學家時刻關心全國的數學, 為中國數學發展嘔心瀝血, 使得有限的經費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全國數學的發展, 特別是許多條件相對差的院校的優秀中青年數學工作者不少都能得到基金的資助, 中國數學才會比較快地發展起來

▍三、關注學科建設, 推動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和應用數學的發展

天元基金設立後, 第一次學術領導小組會議就討論如何用好管好天元基金。吳先生認為天元基金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兩件事。 在學科建設方面, 大家都認為「文革」十年中國數學與外界隔離, 我們做的問題國外早已不做, 國外的一些熱門研究問題, 國內卻無人或很少有人問津, 所以當時有一個時髦的提法,叫做與國際接軌。 吳先生曾說「與國際接軌的提法我是贊成的, 那些西方早已不做的, 又沒有發展前途的數學問題, 我們就不要去做了。 但是, 我們不能盲目地跟著別人走。 中國數學的一些傳統的好的東西, 還是要繼承和發展」。 因此, 吳先生極力支持和鼓勵基金委組織學科發展戰略的研究, 希望在充分研究國內外數學各分支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 提出我們中國數學應該優先發展的領域, 然後鼓勵引導我們的數學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些領域來申請各類基金項目。 在基金委的統一布置下, 數理學部組織了兩次學科發展戰略研究, 特別在第二次, 提出了數學的18個優先資助領域, 其中有些領域如數學機械化、大規模科學與工程的計算, 在科技部爭取到了攀登項目和973 項目; 有些領域如金融數學在基金委爭取到重大項目;其餘多數都在基金委安排了重點項目。 十多年來通過這些項目的組織和實施, 數學各分支的面貌煥然一新,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說中國數學已經融於國際數學的大空間, 現代數學的許多重要方向都有中國人的身影, 一些中國數學家還在其中做了很好的工作。

說到吳先生自己, 他是一生都在做開闢新路的工作。 他一貫的學術風格是創新再創新、勤奮更勤奮, 他的學術愛好是想別人沒有想過的問題、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他一生從事的三個研究領域都做出了傑出的成就。 早年他從事拓撲學的研究,提出了示性類和示嵌類, 被稱為吳示性類和吳示嵌類; 他寫出的示性類之間的關係,被稱為吳公式, 他為拓撲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到20 世紀70 年代中期,快60 多歲的吳先生, 又毅然轉向新的數學機械化的領域, 他從幾何定理證明的機械化入手, 在世界上首先創立和發展了機器證明理論, 這是自動推理研究中的一個全新的理論。 它不僅使人們看到了實現數學機械化的可能, 還在智能計算機、機器人學等重要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從而導致人們在思維和推理方法上的一場革命。在中國數學史方面, 吳先生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 他對我國古代數學思維作了精闢的概括和提煉, 認為中國古代數學基本上是一種機械化的數學, 它的基本方法則是幾何代數化的方法。 吳先生本人開創的數學機械化事業, 則正是中國古代數學的機械化和代數化的繼承和發展。 吳先生這一生的工作為現代數學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為中國人爭了光, 也為中國數學家怎樣做數學樹立了榜樣。

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吳先生一貫重視並極力推動我國應用數學的發展, 在組織實施他主持的攀登項目「機器證明及其應用」時, 七個課題, 其中屬於應用研究的就有四個課題。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 吳先生多次強調應用課題的重要, 他說過「理論和應用的關係就是基礎和生命的關係, 應用搞不好這個項目就進行不下去了」。 在組織實施973 項目「數學機械化與自動推理平台」時, 他也一直強調應用。 他說過「數學機械化方法的成功應用是數學機械化研究的生命線」。 在項目的進行過程中, 他本人不斷地開拓新的應用領域, 如控制論、機械設計等等。 由於他的重視和親自實踐, 我國在數學機械化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果。

再舉一個吳先生支持金融數學研究的例子。 1994 年9 月基金委數理學部在香港召開數學學科「九五」優先資助領域的討論會, 我根據數學學科發展戰略的研究報告, 提出了對數學18 個擬優先資助的領域供大家討論。 在之前我已聽到一些專家對其中有些領域如將金融數學列為數學優先資助的領域有不同意見, 對彭實戈教授提出的倒向隨機微分方程方面的工作在經濟、金融中會有多大作用表示懷疑。但我沒有想到的是討論時, 吳先生最先發言, 他熱情支持把金融數學列為數學學科「九五」的優先資助領域。 他說「西方經濟學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定量化, 定量地描述一些經濟現象, 而定量化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數學化, 所以將來數學在金融、經濟領域一定會大有用武之地的, 我們要支持和鼓勵更多的年青人進入這個領域」。由於吳先生旗幟鮮明的支持, 最後金融數學被全票通過為數學學科「九五」的優先資助領域。 吳先生的發言和會上全票通過這件事, 給出席會議的兩位委副主任胡兆森、陳佳洱很深的印象, 胡兆森對我說你要好好抓住彭實戈, 提出報告。 我們回去立即開會商量, 不久委里決定把「金融數學、金融工程、金融管理」列為基金委「九五」第一批重大項目, 兩年前又被科技部列為「十二五」的973 項目, 正是由於國家的大力支持, 最近十多年我國在隨機分析和金融數學方面的研究, 不斷取得重要進展, 彭實戈院士的工作在國外影響越來越大。 我們不久前獲知, 他已被邀請在2010年26 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一小時報告, 這說明中國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四、關注青年人才的培養, 重視發揮海外中國青年數學家的作用

吳先生一貫重視數學人才的培養, 早在天元基金剛設立, 學術領導小組討論天元經費使用時, 他就強調經費要多用於人才的培養, 他說「數學能不能率先趕上, 主要看能不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 中國數學目前最缺的是要有一批能攀登高峰的特別拔尖的人才」。

如何培養人才, 吳先生講他「贊成選送一些青年人到國外進修或攻讀學位」, 只是他「希望這些人學成後能回國效力」, 但吳先生講的更多的還是強調人才培養要立足國內, 因此他希望多拿出一些經費支持青年人作研究。 他特別支持設立天元青年基金, 讓更多青年人的學習工作條件得到改善, 他非常支持天元基金舉辦暑期學校、應用數學暑期學校和西部地區青年教師培養班, 請教學經驗豐富、學術造詣高的名師為研究生和青年教師講課, 他自己還親自為暑期學校上課。 在強調給年輕人支持的同時, 吳先生也希望青年人要有吃苦精神。 一次他在會上講到自己年輕時的情況說「那個時間, 國家很窮, 戰亂不斷, 學習和工作條件都很差, 在陰暗的閣樓里,我們照樣做研究, 照樣出成果。 現在條件再差, 也比那個時候好多了」。 這些話, 反映了吳先生對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視和對青年人的關愛。

對於海外留學人員, 吳先生也是非常關心, 並對他們寄予殷切的希望。 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吳先生對陳永川教授的關愛和幫助。 陳永川是四川大學畢業生, 畢業後赴美留學, 1991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 獲得博士學位, 導師為世界著名數學家Gian-Carlo Rota 教授, Roto 在寫信向南開數學所推薦陳永川時指出「陳永川是我最傑出的學生之一, 是第一個被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授予奧本海默研究員稱號的數學家, 他已發表的論文使得許多美國教授羨慕不已, 然而美國優厚的物質條件沒有能阻止他回到自己的祖國發展」。 1993 年陳永川回到中國, 在南開數學所工作, 吳先生對陳永川的行動非常讚揚。 他曾對我說過「陳永川不簡單,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美國找到很理想的工作, 但他回來了, 他的決定令人敬佩, 要是多一些像陳永川這樣的優秀人才回國工作就好了!」「我們要多支持他, 為他創造更多的條件」。 不久, 吳先生決定吸收陳永川參加他主持的科技部的攀登項目「機器證明及其應用」。 1997 年我到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 訪問, 臨行前吳先生給我打電話, 要我帶一封信給ICTP 數學部主任的印度數學家Narasimhan M.S.(納那西瑪), 他要向納那西瑪推薦授予陳永川海珊青年科學家獎, 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給第三世界優秀青年科學家的一個獎, 納那西瑪接到我轉給他的信後, 當即表示「吳文俊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數學家, 我們會很認真地考慮他的推薦」。 不久, 我便得知, 陳永川獲得了這個獎, 當陳得到獲獎通知時, 向我表示, 感謝吳先生的關愛, 他一定努力工作, 決不辜負陳省身先生、吳文俊先生對他的希望。

第二個例子是吳先生對胡森教授的關愛。 胡森是中國科大的畢業生, 畢業後到中科院做吳先生的研究生, 後來吳先生推薦他到美國留學深造, 胡森到美國後, 一直對祖國的數學事業非常關心。 1992 年4 月初, 我到美國訪問, 在陳省身先生安排下, 胡森負責在芝加哥地區接待我, 我們在一起的時候, 他多次向我介紹留學生的學習、工作情況, 建議國家基金委設立一個留學人員短期回國講學的專項基金, 來支持留學人員短期回國講學或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我給陳省身先生打電話, 告訴他胡森的這個建議, 陳先生當即表示支持。 回國後, 我又打電話徵求吳先生的意見, 他也很支持, 並說這個建議切實可行, 目前情況下, 讓留學生長期回國不現實, 但短期回來講學, 搞一些交流, 對國內會有很大幫助。 由於陳吳兩位大數學家的支持, 我就鄭重地寫出書面報告, 向委領導提出建議。 不久我的建議被採納, 在我委國際合作局, 設立了留學人員短期回國講學的專項基金。 1992 年6 月下旬, 由基金委資助的第一個留學人員的講學班「一維動力系統的拓撲與幾何」在北大數學系舉行, 胡森和留美博士蔣雲平、留法博士譚蕾三人主講。 這次講習班非常成功, 受到多方面的讚揚和肯定, 我委國際合作局在總結這次活動時指出: 邀請在國際前沿工作的優秀海外中國留學生短期回國講學, 可以把國外學科發展的最新進展、最前沿的成果帶回來, 介紹給國內。 請他們講的效果也比請外國人講要更好。 其次講習班是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良好開端, 在此基礎上容易找到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形成合作的課題。 第三, 通過請他們回國短期講學, 可以密切同他們的聯繫, 加深感情的交流, 有利於爭取他們回國工作, 發揮更大的作用。 吳先生對這次講習班的成功也很高興,他說「邀請在國外的青年人回國, 與國內同行一起舉辦講習班, 是目前發揮他們的作用、幫助國內青年人成長的一個好形式」, 他希望以後要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活動。

從胡森1992 年第一次回國講學成功後, 吳先生同他的聯繫也更多了, 以後胡森每次回國吳先生都要約見他, 了解他的工作情況, 鼓勵他多回來。 2001 年胡森決定回國工作, 到他的母校中國科大任教。 吳先生聽到這個消息非常興奮。 此後不久, 在慶祝陳省身先生九十大壽的宴會上, 吳先生講話, 他首先深情地講到陳先生在古稀之年還要落葉歸根, 為中國數學的騰飛嘔心瀝血, 由衷地表達了他對自己的老師的崇敬心情。 緊接著, 他又說到了自己的學生胡森, 高聲說「胡森是一個愛國青年, 他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條件, 義無反顧地舉全家回到國內, 在自己的母校科大工作, 我們大家都要向胡森學習, 希望更多的海外青年能回國工作, 為國家的興旺發達作出貢獻」。 其實吳先生自己就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他1947 年考取公費赴法國留學,1949 年在法國獲國家博士學位, 在法國短短兩年, 學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同行中不少人都認為吳先生的成就, 很可能獲得菲爾茲獎, 但吳先生身在法國心繫祖國,1951 年他謝絕了師友的挽留, 放棄了在法國的優越條件, 回到祖國。 他對老師的崇敬和對學生的讚揚, 正反映他自己熱愛祖國、盼望祖國繁榮昌盛的情懷。

吳先生對基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還有許多事情可以講, 例如, 他非常關心我退休以後, 誰來接替我的工作。 他認為我現在擔任的工作對中國數學發展很重要, 因此在1998 年底我還有8 個多月退休的某一天, 吳先生約了胡國定先生、張恭慶先生一起到基金委找到張存浩主任, 同他專門談了「許忠勤退休以後, 希望有一位數學家接替他的工作的意見」, 並向張主任介紹和推薦周青教授到基金委工作。

我本人在基金委工作十多年, 經常得到吳先生的支持、關心和幫助。 在會上, 我愛聽吳先生的高論, 平時遇到重大問題和難題, 我總是想找吳先生、胡國定先生、程民德先生, 向他們請教。 每次同他們接觸, 都能感受到一些新的東西, 能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

最後我想用程民德先生、胡國定先生和陳省身先生一些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有一次, 我和胡先生在一起閑聊, 說到吳先生, 我說程先生講過「吳文俊是大智若愚」, 胡先生馬上說「是啊,吳文俊這個人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表面上看很忠厚, 其實很多事情可看出他腦子清楚得很, 重大問題、原則問題, 他從不含糊, 有他自己的見解, 只是小事不在意也不計較」。 陳先生也曾說過「吳文俊是個老實人,他不論是做學問, 還是做人, 都是個老實人, 我們大家都要向他學習」。 是的, 吳文俊先生不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是做得最好的, 他是我們全國數學界的榜樣。

END

(本文編輯:劉四旦)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傳播科學,歡迎分享「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標準學——標準的科學理論
你看的每一篇Nature論文,都是這樣出爐的!

TAG:科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