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春秋時期的士兵,打了敗仗後為何只跑五十步?

春秋時期的士兵,打了敗仗後為何只跑五十步?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你知道嗎,在春秋時期,就連打仗都有一系列規矩,對陣雙方相互尊重,講究禮儀。這樣的戰場會是什麼樣的?

戰鬥有規則

春秋時期的戰爭是非常講究規則和禮儀的,目的是比高下,不是殺人,也不是兼并滅國。

打仗的大前提是要「師出有名」,不能無來由的突然發動攻擊。交戰前,雙方都要先派出使者交涉,陳述交戰的理由,而且誰都不能傷害來使。

其次,打仗要光明正大,春秋時期的作戰方法中是沒有偷襲的。不能趁敵國國君離世舉辦喪禮的時候或是敵國鬧饑荒的時候發動攻擊,總而言之就是要光明正大,要用正當手段。

當時打仗還有時間、地點的限制,戰爭有時限,並且中途還休息,原則上只打一天,分出勝負即可。打仗一般只能在邊疆,所以戰場也叫疆場。

當時打仗雙方有禮貌到什麼程度呢?如果看到對方的國君,不能攻擊,並且還要行禮。還有就是要「不鼓不成列」,要等雙方排兵列陣好了後,才能開打。

《左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638年,宋楚爭奪中原霸權,雙方戰於泓(今河南柘城縣)。當時宋國的軍隊已經列陣完畢,嚴陣以待,只等進攻了,楚國的軍隊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宋襄公的手下子魚請戰,宋襄公說,「不行」,等楚國的軍隊完全渡過泓水還未列陣好的時候,子魚又請戰,宋襄公還是說,「不行」,最後楚國的軍隊列陣完畢,雙方開戰,宋軍大敗而歸。

後來國人都怪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重傷,不禽(擒)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翻譯過來就是君子作戰,不打受過傷的人,不俘頭髮斑白的人,不憑藉險隘的地形,我即使成了亡國之君,也不願意攻打還沒有列陣好的敵人。這就是不鼓不成列。

逃跑只能追五十步

對於戰勝的一方來說,也有「逃跑超過五十步不能追擊」的規則。就是輸的一方逃跑時,勝利可以追,但是以五十步為限,超出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

更有意思的是歷史上的晉楚邲之戰,晉軍潰不成軍,戰敗逃跑,其中一輛戰車陷進泥坑裡,追擊的楚軍趕到後,先幫助晉軍把車修好了,然後繼續追趕,沒想到,晉軍跑了幾步戰車又壞了,楚軍於是再次幫助修理戰車,最終,晉軍成功逃脫……

春秋時期的戰爭之所以是這樣的,或許是因為當時參加戰鬥的都是貴族,天子、諸侯、大夫和士上戰場,平民和奴隸負責後勤工作,這樣的較量自然也少不了講究禮儀。

不過,春秋時期打仗雖然守規則、講禮儀,但是被挑釁的一方,都會勇敢的站出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大家熟讀禮法,先禮後兵!

百家講壇

《穿越春秋品管仲》

播出時間:5月2日-5月19日 11:53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於毅 張羽(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羅城:鳳凰山下仫佬人守護家園 扎草龍煤砂罐紅紅火火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