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軍制服是不是華而不實?二戰後許多國家制服設計受到其深刻影響

德軍制服是不是華而不實?二戰後許多國家制服設計受到其深刻影響

為和平作準備的軍隊是不存在的。他們是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而生。——阿道夫·希特勒

德國作為一個在世界歷史上發揮重要影響的國家,其軍隊歷來佔據著重要地位。這種地位間接地反應在其制服的紛繁複雜和精緻美觀上面。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軍隊的建設,當然不可能在軍隊的制服上花費太多的精力。可以這麼說,德國軍隊制服是近現代軍隊制服中體系最完備、穿著最廣泛的一種。要對德軍制服作一個完整的介紹是不可能的,此文也只是對其發展歷程作一個最簡單的介紹(1918-1945)。

我們熟知的德國軍隊制服可以追溯到1915年9月15日帝國陸軍新發放的軍服式樣。當時德國軍隊的制服被統一成野戰灰色。但是軍服的改革還是沒有給德國帶來好運。一戰德國戰敗,進入了魏瑪時期。協約國強加給德國的「凡爾賽和約」規定了德軍只能擁有十萬陸軍。1921年1月,新成立的防衛軍取代了德國皇家軍隊。這樣一來,德軍的標誌也發生了變化。象徵皇室的皇冠標誌被廢除,取代的是魏瑪共和國的國徽。但是儘管如此,由於德國軍隊中右翼保守勢力仍然倖存,因此在式樣上防衛軍的制服保持了帝國時期的款式,甚至連一度被取消的肩章也在1921年恢復。

魏瑪時期德國被劃分為7個軍區,每個軍區駐紮一個步兵師。由於歷史的原因,德國陸軍各個部隊名義上屬於所在的各邦,因此德軍鋼盔側面也塗著該部隊所在邦的盾形徽章,這種徽章一共有13種。1934年3月14日,希特勒上台不久廢除了德國的聯邦制,實行中央集權,於是這種盾形標誌也全部統一為「黑白紅」的國家色。

魏瑪防衛軍的德軍制服基本式樣沒有什麼差別,主要區別在於軍官的服裝質地比較好,而且將軍的褲子上鑲有紅黃相間的騎縫線,而且軍官更喜歡身著馬褲。另外,德國的肩章保持了其特殊性,它不僅是軍銜的反映,而且還能夠從中辨別出佩帶者所屬部隊和軍種。一般而言,部隊番號用數字反映,軍種由肩章邊緣的軍種色滾線反映。例如步兵為白色滾線、炮兵為紅色、騎兵為黃色、工兵為黑色。另外,一些特殊的兵種在肩章上也有反映,例如軍醫在肩章上就有蛇與醫杖的圖案,軍樂師在肩章上有一個豎琴。另外一些榮譽部隊也允許將自己的特殊標誌反映在肩章上面。這些傳統被第三帝國的國防軍繼承,並且發展到極致。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國的政權之後,德國軍隊公開走向擴軍備戰。但是防衛軍軍服在後來兩三年繼續使用,而且其基本式樣被保持下來,但是也有不少改動。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除了新的雄鷹萬字國徽取代了魏瑪時期那個毫無生氣的老鷹之外,黑白紅三色國家色盾形徽章也在鋼盔上使用。

1936年,新款式的制服開始分發。和平時期軍隊分發給人員的服裝包括便服(Waffenrock)和常服(Dienstanzug),而後者也常常作為作戰服(Feldanzug)。這兩種軍服式樣都設計得很好,製作也非常精美,軍隊使用非常廣泛。一些傳統的標誌在制服上保持了下來,甚至恢復了帝國時期的某些標誌。當然,這些標誌都是經過重新設計的,以便它們符合國家的理念。

德國軍隊此後為裝甲兵和山地兵配發了專門的制服,以符合他們特殊的作戰環境。而由於經濟方面的考慮,此時的制服在質量上有所下降。德國的制服工廠在制服的面料裡面加入了20%的人造纖維,羊毛含量為80%,因此這個時期的制服在保暖性和耐磨性上面遠比不上魏瑪時期的制服,但是由於德國工業的發達,這些制服仍然稱得上質量上乘。

隨著德奧合併,奧地利軍隊被吸收進德國軍隊裡面。奧地利的野戰灰色制服被修改了一下,配上德國國家標誌和軍銜徽章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直到最終被標準的德國軍隊制服取代。

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從這個時候一直到1942年,德國軍隊的制服都沒有什麼重大變化。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和經濟狀況的惡化,德軍不得不簡化制服的設計,並且採用質量更低的面料。到了1942年和1943年之間的冬天,作戰服的羊毛含量下降到大約50%,有些甚至下降到35%。而羊毛的質量由於經過了一次再加工也大大下降。1943年,經濟形勢造成的壓力使得德軍不得不發放經過簡化的制服,這就是M1943型常服,而到了1944年9月,德軍又發放了全新的M1944型作戰服。這兩種作戰服是用來取代已經用完了的M1936型制服的。他們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節約資源的因素,同時也能由那些相對不是那麼熟練的工人縫製。

便服在戰爭爆發之後就不再配發給軍隊的人員了。而軍種色則主要應用在已經擁有便服的軍官、候補軍官、後方的高級參謀、作戰學校裡面的常任教師和其他類似人員的制服上面。迷彩服儘管沒有在軍隊裡面廣泛運用,但是它實際上早在1942年就生產出來了,而且配發的數量越來越多,形式也逐漸多樣化。陸軍的迷彩服式樣採用了兩種色彩體系,但是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一些庫存的義大利陸軍迷彩服面料被德軍用來製作迷彩服。由此德軍的迷彩服又變得複雜起來。而實際上武裝黨衛軍的迷彩服又比陸軍的更複雜。為了幫助在東線作戰的德國士兵抵禦嚴寒的冬天,專門的冬季制服於1942年至1943年間的那個冬天被設計出來。這些冬季制服在春天的時候上交,進行一些清洗和縫補工作,在秋天的時候又分發給在東線作戰的部隊,同時也會補充一些新的制服。專門的野戰灰色制服最初是為突擊炮部隊和坦克殲擊車乘員設計的,早在1940年就配發下去了。但是由於其實用性很快就推廣開來,成為陸軍最常見的制服。到戰爭結束,很多德軍部隊都在使用這種制服。

與德國陸軍一樣,德國空軍也有一套自己的制服體系。但是相對而言,海軍的制服與前兩者的區別更大。空軍的制服體系在1935年至1938年間逐漸建立起來,因此這個時期是德國空軍制服最複雜的時候。但實際上,空軍制服的樣式與陸軍區別不大,主要在帽徽、領章、雄鷹等地方有所區別。而海軍的制服在顏色、式樣等方面差別都很大。武裝黨衛軍的制服則跟陸軍幾乎一樣,主要區別表現在領章等方面。

德軍制服的肩章可以說是整個制服體系中最有趣的一個話題。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德軍肩章不僅表明軍銜——德軍的軍銜本身就很複雜——而且還可以從中讀出其他的信息。例如部隊番號、身份、兵種等。一些功勛卓著的部隊還可以在肩章上嵌上自己的榮譽標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德意志師、元首擲彈兵團、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等部隊。另外,德軍還大量使用榮譽袖標,佩戴袖標的一般都屬於某支榮譽部隊,或者參加過某些戰役。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武裝黨衛軍是最喜歡使用袖標的軍種,幾乎每個師都有自己的袖標。德軍的臂章使用也非常廣泛,這些臂章被用來表明佩帶者所從事的工作,例如信號兵、獸醫、軍火庫保衛,甚至連蹄鐵匠都有自己的臂章。

毫無疑問,二戰前期以及二戰當中德國軍隊制服無論在設計上還是製造上都是領先於同時代的各個國家的。德軍制服製作非常精美,但是卻一直受到面料短缺問題的困擾。而且在戰爭後期,由於形勢的惡化,德軍制服質量也有所下降。盟軍的宣傳機構認為德軍的制服是華而不實的,而且裝飾過多。實際上,德軍制服的實用性和雅緻是內化的。二戰以後,許多國家制服的設計都受到了德軍制服的深刻影響。從這個事實我們就可以看出德軍制服在世界軍事史上所佔據的獨特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絡西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國軍服為什麼好看?時尚品牌BOSS設計,戰後結局如何?
二戰被遺忘的大閱兵——1945年美蘇英法柏林廢墟上的閱兵

TAG:絡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