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背後有哪些值得深究的問題?

秦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背後有哪些值得深究的問題?

《三國演義》的開篇句就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老子在著名的《道德經》里說:「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學者鄒牧侖也說:「人類歷史上沒有長盛不衰的帝國,猶如沒有永遠富貴的家庭一樣。」盛衰循環,王朝覆滅似乎成了過往帝國的「歷史魔咒」。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中國文明的一大特點就是具體王朝的年限較短。多也不過三四百年,如漢、唐、宋、明等。少的只有數十年,如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強大如斯的秦帝國,為何傳二代後就亡國了。

《古風·秦王掃六合》:"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始皇橫掃中原六國,建立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然而秦帝國卻在在統一十五年後就轟然倒塌,它忙於擴張和建設忽視民生是原因之一,搞焚書坑儒消滅私學和私議得罪了整個關東的士人是原因之一,搞中央集權不肯分封和郡縣並存,既讓關東士人門客們無出路,又讓中央對關東失控也是原因之一,但是這些原因只會導致關東有人振臂一呼,立刻變色,卻不會導致秦的滅亡。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秦帝國之所以不可避免的滅亡,秦統治集團的權力失衡內鬥激化最終空洞化是根本性質的原因。在唐宋變革完成徹底剝奪內朝勢力和阻止士人貴族化,並把所有的權力徹底分割之前,一個皇帝如果沒有強大的私人班底支撐,根本就無法也無力控制整個帝國。

對於唐宋變革前的歷代王朝,宗室外戚宦官這些內廷勢力、外朝的士人和軍功勛貴這三大勢力的此消彼長直接決定了歷代的興衰存亡。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秦帝國轟轟烈烈的完成統一之後,環顧朝堂之上,哪還有宗室的影子?哪還有外戚的影子?即便是軍功貴族,也是寥寥無幾。到了始皇帝死去的時候,朝堂上還剩下誰?最後只剩下以李斯為主的關東士人客卿官僚了。

從已知的歷史資料來看,秦帝國統一天下後,軍功勛貴和宗室並沒有得到實際的利益。宗室無尺寸之封,外戚被打壓,連皇后和皇子都沒有封。宦官更是無力。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始皇帝要建立空前未有的大一統帝國,要皇帝一人獨尊,要鞏固這個帝國和皇權,必須限制乃至摧毀舊有的宗室外戚和勛貴,但始皇帝忘記了,這些勢力既是皇權的威脅也是皇權的守護者。他們被摧毀必然導致贏氏自己的毀滅。帝國和帝國的統治集團的既得利益者都將隨著咸陽的衝天大火而毀於一旦,大廈的根基本挖空了,就沒有挽救的餘地。

從最新發掘的史料看,秦始皇就是想立胡亥為帝(這並不奇怪,漢武帝放著幾個成年兒子不立偏偏選擇了最小的漢昭帝,五大不在邊,何況扶蘇自始至終沒獲得太子名分,秦始皇真要有意讓扶蘇即位怎麼會如此?)。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李斯和趙高並沒有背叛始皇帝,他們在始皇帝死後想控制帝國,想讓帝國這條大船行駛在他們控制的軌道上。假如扶蘇上位,外戚勢力和宗室勢力都可能捲土重來,蒙家將取代他們的地位。始皇帝的這些追隨者都將化作煙塵。胡亥只是他們的一把刀,他們先是拿著這把刀殺他們心裡能對他們構成威脅勢力,然後再自相殘殺,直到帝國的統治集各派勢力幾敗俱傷,同歸於盡了,最終,帝國傾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魚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魚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