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移動互聯時代,你和大數據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

移動互聯時代,你和大數據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

移動互聯和大數據都算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了,以往看熱鬧的你,今天小編要敲黑板了,沒錯,今天主角換你了。我們來講講數據化了的你。

What? 姐明明有血有肉的好不好,啥時候就成了一堆數據?

別急,標準答案是:你與大數據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

還是從一個故事開始吧,畢竟寶寶們都喜歡聽故事:

說美國一家公司向一位還在讀高中的女孩贈送了孕婦產品的折扣券。這位女孩的父親對此十分氣憤,他抗議道:「我的女兒還是個孩子,你們這是在教唆她懷孕!」但實際上,這個女孩確實懷孕了。比起和女兒朝夕相處的父親,一家只是像女孩銷售過產品的公司竟然更早地覺察到女孩已經懷孕了。

原因很簡單,大!數!據!

公司就是通過分析顧客的購物記錄數據,來推導懷孕顧客的消費模式。通過這種分析,他們甚至可以預測出顧客的分娩日期,並由此向目標孕婦推銷各種商品。

正如馬爸爸所說的:「很多人還沒搞清楚什麼是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就來了,我們還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的時候,大數據時代又來了。」

過去幾年,無論是醫療、交通、公共安全,還是生活、購物、旅遊、娛樂,各行各業都逐漸建立起了大數據分析系統。如果我們把這些大數據系統看成蜘蛛網,那麼它們的目標就是我們每一次的消費數據。

而這些飛蛾般的數據來自我們的各種卡片和手機終端。

在日本知名社會問題觀察家、芥川龍之介獲得者藤原智美的《迷失:你是互聯網的支配者還是附庸》一書中,作者特別明確地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舉了很多實例來證明,個體是如何從社會人變成數據人的。

比如你每天上下班,乘坐地鐵和公交,或者打車,使用易通行或者手機支付。然後,你每天交通出行的起點、終點、方式和時間的數據就形成了。當這些數據被大量收集之後,就可以分析出來你家住哪兒,你公司在哪兒。

再比如你中午去便買了咖喱雞飯和咖啡,晚上去小吃店點了一份蝦仁炒飯和北冰洋,之後又去報亭買了一份雜誌。如果每次你都使用同一種支付方式,那麼你的消費時間、消費場所、消費金額都會被數據化。隨著數據不斷累積,便可推測出你的飲食習慣、興趣愛好,甚至年收入。

還比如你去商場或者超市買東西,辦了各種各樣的會員卡或積分卡,每次消費,你都會使用它們,雖然你確實獲得了一些折扣或者積分優惠,但同時,你也主動提供了你的私人信息。可以說,你為了交換折扣和積分而出售了你自己的數據。

現在,總結時間到:

十年前,你用鈔票購買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線上流通的是鈔票,鈔票的背後還是鈔票。十年後,你用銀行卡和手機支付購買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線上流通的是數字,數字的背後則是數據。

可以說,你本身正在被數據化。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知道你詳細的收入和支出;你去網購,網站知道了你的消費傾向和消費水準;你去藥店買葯,藥店甚至能夠計算出你的身體健康狀況。

數據化的好處在於,數據掌握者可以通過一些高科技手段對數據進行運算和挖掘,從而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和產品,但通過運算和挖掘出來的,必然是關乎人類本質的東西。

而數據化最可怕的則是個體數據的不斷被整合。當你的各種數據被集中到一起的時候,又會如何呢?可能會出現另一個數據化的你。而這個數據化了的你,完全是現實中你的行為的網路映射,相當於把你的隱私暴露給別人看。相信沒有誰願意這樣。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每天某個地方都在收集我們的數據,而我們往往渾然不覺。更可怕的時候,我們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完整的數據信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數據被收集到了哪裡,又被收集了多少。數據化了的我們,完全不受我們自己的控制,卻會時常被他人「注視」。

如果說還有什麼對策的話,那應該就是盡量避免產生自己的數據,或者盡量使自己的數據分散。而被數據化的另一個自己究竟處於怎樣的注視之下,我們也只能交給想像力了。

看完今天的文章,

快按以下規則參與互動

贏取粉絲福利大獎吧——

福利時間(贈5本)

1、你怎麼看待「數據化」?請留言;

2、評論獲數排名前5(至少20贊)的讀者,每人免費獲贈《迷失》一本,出版社包郵哦。近一月內已獲贈其他圖書的,則依序遞補;點贊數相同時,以截屏時排序為準,不設並列。

3、評論統計截止時間:2019年5月21日12時;

4、本公號將不定期開展粉絲福利活動,敬請關注!因贈書活動較多,寄送周期通常為10-20天,請耐心等待。

本期薦書

《迷失》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一到中年苦難深,最怕最坑是比拼:「面子過敏」羈絆中年人
相愛65年,隱居田園,這對老人的日常,就是我嚮往的婚姻生活啊!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