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夏之交常喝2茶2湯,健脾祛濕又養胃!不妨試一試

春夏之交常喝2茶2湯,健脾祛濕又養胃!不妨試一試

從立春開始到立夏前,被稱為「春三月」。這期時期陽氣上升,自然界進入了萬物生髮的季節。

然而,由於暖濕氣流的影響,南方的春季開始出現「回南天」,時而高溫時而下雨,又濕又熱。空氣濕嗒嗒、黏糊糊的,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

濕熱不但讓人外感黏膩不舒服,還會在人體內形成濕氣,困住脾胃。因此中醫認為,這時的人們必須要把「清熱祛濕」的任務提上日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4個清熱祛濕方~


常喝這2茶,健脾祛濕超管用!

1. 健脾祛濕養生茶

原料:苡仁20克,党參12克,梔子5克,黃芪12克,茵陳10克,蒼朮10克,陳皮10克。

功效:清熱解暑、燥濕健脾。

用法:加薑片(3片),煎服,晾涼代茶飲,一日三次。

方解:春夏之交,南方人多容易出現濕熱的癥狀,本茶療方祛濕兼有清熱功效。

苡仁又叫薏米,主產於福建、河北、遼寧等地。苡仁甘淡微寒,入肺、脾、腎經,滲濕、健脾是其兩大功能。

《本草綱目》謂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滲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作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祛濕離不開苡仁。

再加上益氣的黃芪、党參,除濕熱的梔子、茵陳,解表祛濕的蒼朮,燥濕行氣的陳皮,這對內「濕」體質的人群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祛病養生茶療方。

此方口感有些苦,如果喝不慣,可以略微加點白糖或蜂蜜。

應注意的是,大便乾燥者、小便多者、孕婦等人群春夏不宜服用。如果有腹瀉問題,還可以用炒薏米達到祛濕止瀉的作用。

2. 祛濕清神養生茶

原料:白芷2克,薄荷、甘菊、羌活、梔子各1.5克。

功效: 清頭目,聰耳竅,助精神。

用法:加薑片(3片)、加茶葉少許(紅茶最宜),煎服代茶飲(薄荷後下,煎5分鐘),一日三次。

方解: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大腸經,能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是中藥裡面祛濕的一味要葯。本茶療方取的是白芷除濕通竅的功能。

薄荷能夠清新怡神,疏風散熱,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甘菊味微苦、甘香,可治長期便秘,消除莫名緊張,眼睛疲勞,潤肺、養生。另配梔子清濕熱,羌活滲風濕。

常喝這2湯,可健脾開胃、祛濕止瀉!

1. 參苓脊骨湯

原料:党參20克,茯苓15克,新會陳皮6克,砂仁6克,白朮20克,豬脊骨150克,生薑5片。

做法:

先將豬脊骨去除肥油,放入開水中去除腥味;

党參、茯苓、陳皮、白朮、生薑用清水洗凈;

然後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煮沸後用慢火煲半小時,加入砂仁15分鐘後即可。

功效:本湯有健脾開胃、促進食慾的作用,對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2. 陳皮蓮肉煲水鴨湯

原料:陳皮6克,蓮子50克,薏米50克,淮山50克,生薑3片,水鴨肉250克。

做法:

先將水鴨肉用清水洗凈血污,斬塊;

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洗凈,淮山用水稍浸,陳皮、生薑用水洗凈;

然後將全部用料一齊放進湯煲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本湯能補脾健胃、祛濕止瀉,對濕氣重而又大便稀爛者尤宜。

大家有時間不妨試試哦~

大家都在看:

這種「水」會致癌,有人天天喝!千滾水、隔夜水在它面前不值一提

女友親吻用力過猛,小伙緊急進醫院!男女身上2個地方切記別亂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 的精彩文章:

這樣睡5分鐘=2小時!兩位國醫大師的睡眠方,助你睡個好覺
退燒藥布洛芬美國緊急召回!孩子發燒以後吃啥葯?

TAG: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