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京城啟幕,吹起「海上之風」

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京城啟幕,吹起「海上之風」

開幕式現場

2019年5月18日,由華東師範大學主辦,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和北京時代美術館承辦,美術理論家、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策展的「風起海上——2019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展。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為近年來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最大規模教師作品進京展,參展藝術家以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在職一線授課教師為主體,以「風」「起」「海」「上」四個板塊,展出42位老、中、青三代教師作品約150件,作品涵蓋油畫、中國畫、書法、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個門類,作品時間跨度長達40年。

展覽現場

上海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發源地,其美術文化資源的歷史積澱深厚。華東師範大學的美術學科在佛教美術與美術考古、近現代美術與中西美術交流等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的位置,著作論文成果豐碩,獲得多項國家省部級學術獎勵和同行的高度評價,形成獨樹一幟的特色和持續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建立,一方面是華東師範大學作為「雙一流」大學的辦學理念與格局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百餘年海派藝術發展的召喚所致。美術學院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華師大美術學科創辦之初對於美術教育研究的發展方向,創作和理論研究並舉,兼顧傳統與當代,包容與創新的學術理念讓其不斷走在美術領域的潮頭浪尖。美術學院成立兩年即到北京舉辦大規模展覽,正體現了華師大美術教師走出上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的前瞻意識與專業自信。

展覽現場

走進展場,會被撲面而來的多元藝術風格所浸潤。策展人張曉凌表示,「風起海上」這一展覽全方位的展現了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老師們這些年的探索和實踐,既面向未來探索未知領域,有一種強烈的創新探索的慾望,以及對未來理想的建構,又深植根於我們的文化母體中間,從文化母體中獲取力量和資源,通過這兩方面構成了一條看不見但感受的到的心靈邏輯。也正是這些自由、開放的表達,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他們獨立、革新和自由的個性。開幕式上來自海內外的領導、專家和藝術家分别致辭,從不同角度對此次進京展的意義做了解讀。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致歡迎辭

王宏舟說道:「這是華師大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教師展,這次展覽以美育定位為導向,整體作品側重於對現實的關照和現場的閱讀,進一步的聚焦社會文化和當下熱點,這次呈現出的不同風格的作品是一次美學視覺的分享,也體現了美院老師在新時代背景下關注藝術創作,注重人才培養的思想和理念的交流與分享,這裡呈現的有不少是我們美院老師教學積累的成果。我們希望今天只是開端,每年還能一步一步的紮實前進。希望華師大美院能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美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中國美術家協會榮譽主席靳尚誼致辭

靳尚誼回憶了自己同學汪志傑在華東師範大學創立美術學科的歷史,他表示,看過展覽後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的美術事業發展的非常好,感嘆現在的作品和1980年代的作品面貌不同,尤其是內容與材料的不同。同時,他對教師作品也給予評價:「雖然他們是師範類學院,但他們的教師作品與專業美術學院教師的作品幾乎沒有差距,祝賀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中央美術學院教師工作部部長兼人事處處長金日龍宣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發來的賀信

范迪安在賀信中表示,弘揚海上文化精神傳統,立足新時代中國藝術建構,在張曉凌院長的用心策划下,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彙集全院教師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在北京辦展,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學術交流機會。他表示,中國美術的現代歷程和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相疊合,幾代美術家堅持文化理想與美育使命的統一,擔當教書育人與藝術研究創造的雙重責任,構成了百年來中國美術的鮮明特色,在這個共性基礎上,各個美術院校又呈現出與地方文脈、群體理念密切相關的差異性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雖是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中最年輕的成員,但在辦學定位上注重以海派文化兼容創新的精神為基,以發展新時代中國當代形態的美術為己任,教師的藝術探索具有寬闊的全球視野,充滿了時代意識,在語言風格上呈現出飽滿的文化激情和嚴肅的學理追求,展現出蓬勃的學術生機,相信這將有助於推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走向特色道路。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致辭

徐里在致辭中感嘆,此次展覽是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新風吹到了北京。他表示,在新時代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興、文藝興是大家切實感受到的。華師大美術學院在短短兩年中,就組織一線教師進京辦展,這是一種自信的體現。各位參展的老師有自己的定位、方向、特色,此次展覽在作品不多的情況下還是給人規模很大的感覺,這是因為他們作品的風格形式、理念觀念等都不相同。他表示,能夠在展覽當中看到源於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能感受到華東師大美術學院的老師們是立足中華文明的歷史,堅持開放、包容的姿態。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致辭

吳為山表示,在綜合大學裡創辦藝術學科,優勢在於可以藉助綜合大學各學科的多樣性來助力藝術學科的發展,同時藝術學科的理念以及他們在創作和在美育教學當中所生髮的思維發散,都可以影響其他學科。但與此同時,在綜合性大學裡的藝術學科也有難處,因為綜合性大學會以文科、理科的培養方式來要求各學科,這對藝術學科來說是不容易的。他認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在短時間內取得發展重要的因素是懂得引進人才。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致辭

楊曉陽在致辭中說道:「這個展覽很好,我非常驚喜的發現,今天的展出的作品原創性很強,感覺新鮮、大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面貌,沒有模仿和照抄,而且審美和創新佔了主流,非常難得。」他表示,華師大作為綜合師範類院校,這個基礎使得美術學院的教師的眼界高、起點高,因此在短時間內達到現在的水平,展覽充分體現了美術的敘事功能、審美功能以及美育功能。

德國科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艾芬沙德致辭

貝亞特·艾芬沙德看過展覽後表示,這個展覽非常的新奇、新穎、有力量,不是非常老派的展覽。「這個展覽充分展現了中國藝術20年來的變化,我非常堅信我們的藝術家可以找到傳統和未來之間的平衡,雖然好像存在北京和上海誰在引領當代中國藝術的紛爭,但我認為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還是巴黎、倫敦,其實我們只有一個世界,也只有一個藝術,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努力,一起創作。」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致答謝詞

中國美術家協會榮譽主席靳尚誼宣布展覽開幕

華東師範大學在中小學美術教育理論與實驗研究、國際美術教育、中外視覺文化與美育等領域均形成顯著優勢。美術學院的成立更是在美育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走向深化。同時上海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現當代美術創作異常活躍,華師大美術學院也發揮這一優勢,在抽象繪畫、觀念藝術、綜合材料、新媒體藝術等多媒材創作上形成明顯特色,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創作發揮著引領、先聲的作用。

研討會現場

本次展覽分為作品展覽和學術論壇兩個部分。展覽開幕前,20餘位專家圍繞「新時代美育的定位與價值」「當代藝術的跨文化創作取向」「現實的觀照與閱讀」「美術的培根鑄魂功能」等主題召開學術研討會。進一步解讀與挖掘傳統美術教育的當代性轉化,生髮出美術發展「培根鑄魂」的新思路。專家們各抒己見,對於不同意見也勇於反駁,呈現出多角度、開放、平等的學術氛圍。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以思考「華師大美院美育定位」的問題意識為導向、以「思想和觀念的交流」「現實的觀照和現場的閱讀」以及「超當代」為展陳目的。提出如何以原創性為起點,重新建構歸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如何把中國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當代性轉換;藝術如何通過和科技革命的結合,找到一種當代的樣式三個訴求,從美育的角度思考與實踐,探求傳統文化的當代性轉換,為廣大藝術同仁帶來一種啟發、一陣新風。

據悉,展覽將展至5月28日。

嘉賓合影

(文中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不可見的聲音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