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沈浩波:「真正好的詩歌,是讓人的生命更健康、豐富、飽滿的詩」

沈浩波:「真正好的詩歌,是讓人的生命更健康、豐富、飽滿的詩」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報道

作為一名資深出版人,沈浩波出版過很多口碑很好的暢銷書。出版人身份之外,作為詩人,沈浩波也因其個性鮮明的詩風,深受詩歌圈矚目。他曾獲2010年《人民文學》詩歌獎,2013年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獎,2013年《十月》詩歌獎等。5月19日下午,沈浩波攜其最近出版的詩集《花蓮之夜》來到成都,在文軒BOOKS書店,做了一場詩歌分享會。

沈浩波

分享會上,沈浩波親自朗誦、逐一分析了他的多首新作,闡述了自己的詩歌觀。川大文新學院院長李怡教授,詩歌文獻版本學家劉福春教授,詩人尚仲敏、西娃等人出席了此次詩歌分享活動。

1976年出生於江蘇泰興的沈浩波,199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作為北師大中文系的畢業生,沈浩波寫詩有著強烈的平民立場。他說,「無論如何,我都希望成為這樣一種詩人,真實、豐富、尖銳、深刻,具備真正高貴的平民精神。」

在分享會上,作為現當代文學的資深研究學者,李怡教授從詩歌史的角度,高度點評了沈浩波的詩歌創作,「作為一個很主流的做法,進行高舉高打的詩歌寫作,對一些概念進行高大上的處理。而這樣做的負面影響就是,形成了詩歌寫作的新八股,導致詩歌中細微感覺的消失。我認為如果一首詩沒有這個細微的觸角,很多大詞,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而沈浩波的詩,讓我們重新發現了最真實的、細微的感受。這些詩歌原初的觸角,可以說是讓詩歌恢復到最初的原點。」

沈浩波、李怡(從左到右)

李怡還提到,其實用「口語詩」這樣的詞來形容沈浩波的詩,「是很膚淺的概括。詩歌本來就是要回到最真實的感覺。」劉福春則點評說:「他的詩非常豐富,無法被某一個標籤定義給框住。他的詩,詞語上簡單,但是能讓人發人深省。」

除了寫詩,沈浩波還是一個積極的詩歌評論者。他一直對詩歌有著密切的觀察和鑒賞。2016年沈浩波創辦「磨鐵讀詩會」,致力於傳播、推廣、出版中國當代先鋒詩歌和世界範圍內的優秀詩歌。

對於什麼才是好的詩歌,沈浩波認為,「我喜歡那些靠內在力量的,不動聲色的詩歌。」而普遍容易犯的毛病,他提到自己的一個觀察,「土味、抒情泛濫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靠著讀者心坎淺、淚點低,賺取眼球和關注。」對於自己這些年創作風格的演變,沈浩波說,自己以前寫得太重,「現在我懂得寫得細一些、輕一些,舉重若輕。」

《花蓮之夜》,共收錄沈浩波近20年寫的詩歌佳作330首,其中大多數是近作,較為全面呈現了沈浩波自1999年至2018年整整20年的詩歌創作生涯。從沈浩波的不少詩中可以看到他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對世界事物的熱情關注和評論。沈浩波說,「那些寫得讓人神經兮兮的詩,往往是壞詩。認為詩人是怪物,其實都是誤解。真正好的詩歌,其實是讓人的生命更健康、豐富、飽滿的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瀘州老窖股東大會回應環保問題將速整改
洱海可游泳嗎?4名尼泊爾遊客:看見中國人游才去游的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