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總有中國人替侵略者說話?

為什麼總有中國人替侵略者說話?

事件一:1840年鴉片戰爭。

英國:中國閉關鎖國,愚昧無知,不接受自由貿易,我必須用武力來幫助中國進步,傳播西方先進文化。

真實原因:英國基本完成了工業化,急需尋找新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中國成為英國新的擴張對象。英國需要用鴉片來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事件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國、法國: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中國抓了亞羅號上的水手,西林知縣處死了馬神甫。

真實原因:英法希望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趁中國南方爆發天平天國運動的時機,發動戰爭。

事件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義和團盲目排外,屠殺教民。既然中國不能管理好民眾,我們必須替中國鎮壓義和團,保護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

真實原因:甲午戰爭讓列強看到清朝的虛弱,必須模仿日本,從中國獲利,迫使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德國、俄國甚至想直接瓜分中國。

你會發現,儘管中國是受害者,是被侵略一方,按照列強的邏輯,中國總是過錯方。

中國和英法相隔萬里,各有疆界,是列強想殖民掠奪中國,想侵略中國總會找到借口的。這就是伊索寓言中《狼和小羊》的現實版。

英法等列強為自己找借口也就罷了。但很多中國人竟然也認為錯在中國,他們認為中國閉關鎖國,中國知縣殺掉馬神甫,義和團是無知暴民,沒有任何合理之處。

這些中國人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

一,站在了侵略者的立場上,認為西方是強者,是先進的,中國是愚昧落後的,所以西方是對的,中國是錯的

一個人如果不站在自己民族和國家立場上,總是站在敵人立場上,就不配做這個國家的人。

二,認為西方是講信用的,尊重契約的。

其實西方的眼裡只有利益。只有違約的成本低,能獲得超額利益,那條約就是一張紙。

比如,英法七年戰爭爆發前夕,英國派22歲的小夥子華盛頓(後來的美國總統)率領150名民兵去俄亥俄河谷駐守,結果「愣頭青」華盛頓把前來談判的一支30人的外教使團給消滅了,帶隊的法國外交高官也被擊斃。當時儘管英法關係不好,但尚未宣戰,華盛頓在和平時期就把談判使團給滅了,這犯了大錯。

法國馬上派兵反撲,打敗並俘虜了華盛頓。讓華盛頓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下來,並簽署投降書。然後就把華盛頓給釋放了。

法國人把投降書拿給英國人看,說你們理虧。哪知道英國人說,華盛頓只是個毛頭小伙(民兵副司令),他的話怎麼能當真呢。法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隨後,英法七年戰爭正式爆發。

西方列強的邏輯是,如果國際法對我有利,那大家都要遵守國際法;如果國際法對對方有利,那咱們用實力說話,誰強誰是老大哥;如果既不佔理,又沒實力,那就想盡一切辦法來盡量降低損失,比如歪曲事實,找其他國家結盟等。

三,西方掌握話語霸權。

從近代史開始,西方就掌握世界話語權。現在儘管中國經濟實力是世界第二,但西方依然掌握話語權,即使在中國的互聯網上,也有很多人向著西方說話。西方的話語權影響很深,已經影響中國百年,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消除其影響,導致很多人不自覺的站在了西方立場上。

總結:西方總是能找到理由去實現自己的利益。中國人要有民族自信,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學會獨立思考。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增強國家實力。

特朗普當政以來不斷撕毀各種條約,正好撕下了一直以來西方的偽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棟哥歷史 的精彩文章:

近代史百年,中國軍隊是如何從戰五渣變成世界最強的?

TAG:棟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