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沐蘭湯」裡邊的蘭草究竟指什麼?

「沐蘭湯」裡邊的蘭草究竟指什麼?

沐蘭湯」裡邊的蘭草究竟指什麼?

花木君

端午習俗不少,自遠古一直流傳到現在,有沐蘭湯一說,其原因在於古時經常流傳瘟疫,人們在端午時節沐浴熏衣,認為可以祛除病菌,遠離瘟疫邪氣,再加上蘭草富有香氣,熏沐後穿上衣服,心清氣爽,幽香襲人,因而成了端午一重要習俗。

佩蘭

然而有人研究,當時沐蘭湯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也就是所謂的雞骨香、水香、蘭草一類。在網上搜索一下,所有的關於沐蘭湯都是抄襲「端午節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這一段,可是不知道抄襲之人有沒有仔細研究過為什麼?

我們先認可沐蘭湯就是菊科蘭草,作為野生植物廣為分布在南方,應該是很容易取得的,可是《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為何不可得?該植物應該很容易找到啊。竊以為沐蘭湯應該不是現在附會的菊科蘭花,再就是沐浴和佩蘭花二者的結合而已,否則如果是菊科蘭草,那麼這個傳統應該不會不可得。至於沐蘭湯的習俗,則是口口相傳,經過戰亂中斷和繼承發展,後人已不知道是二者結合,而以為是煎蘭花葉子,當然沒有香氣了,這就是不可得的原因。

明人在發現蘭葉沒有作用,但是又要恢復沐蘭湯習俗,因此就用其他花草來附會,這也是煎艾葉、菖蒲、白玉蘭、柏葉等的來歷,而這裡邊還是不見菊科蘭草,難道不值得懷疑?!至於現在人研究,是在發現雞骨香、水香等煎水後有香氣,雞骨香可以祛風之風濕,然後附會於沐蘭湯一說,蓋謬矣!

從上來看,竊以為,沐蘭湯為沐浴和佩紉蘭花結合,而不是把蘭草煎水沐浴,這點可以從不少記載可以證明。

蘭花在古代就代表國蘭,文獻記載沒見蘭花指菊科植物,二者區別也非常大。蘭花的王者香,優雅高潔,蘭花姿態曼妙,舒展有節,《孔子家語》記載,「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反覆吟唱著蘭。在他的筆下,蘭是君子,德行高潔。《離騷》中他寫,「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王逸章句言「行清潔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屈原的扈與紉,正是顯示了自己德行高潔、修身清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寫「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這明確說明在春秋時期蘭就是國蘭,而不是什麼雞骨香。

端午節本來是仲夏之時,人們沐浴除菌,跳「儺戲」驅鬼的一個活動,自古有之。後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抱石投江,人們為了紀念他,因此,端午節演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而屈原非常喜歡蘭花,經常把蘭花(蕙蘭、春蘭、建蘭等)佩在衣上或者插在髮髻,代表高潔脫俗,蘭花的幽香沁人心脾,具有君子風範,因此人們就把端午節沐浴佩蘭結合在一起,成了沐蘭湯。

現在沐蘭湯成了一種儀式,人們基本上都是用艾葉煎水,然後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額頭、脖頸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而蘭花,早已經成了君子文人的精神寄託,上升到欣賞水平,不再佩紉,或者所謂的煎水沐浴了。

2017-5-29易花得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浪漫神奇的槲寄生,我國古代是如何認知的呢?
蔦蘿靜雅倩麗,她的名字如何來的呢?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