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差點於百萬軍中取朱元璋首級

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差點於百萬軍中取朱元璋首級

元末群雄並起,在湖北黃蓬鎮三個年輕人結拜為了兄弟。他們也想在這大亂世中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於是約定生死與共後開始了共謀前程。這三人分別是張定邊、張必先和陳友諒。或許前面兩位,多數人都比較陌生,而只對陳友諒耳熟能詳。但實際上,要論武功和謀略張定邊應當是這三個結義兄弟里最厲害的一個。

張定邊1318年出生在湖北沔陽一個普通的漁民之家,雖然出身低微,但張定邊身材魁梧而且英俊。最重要的是,他還勇武而且十分有謀略,對兵法有很深的研究。雖然出身低微沒讀過什麼書,但總的來說,張定邊是個有勇有謀之人,而且還對中醫學有一定的研究。

在亂世起兵的年代,可以說張定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急公好義喜歡打抱不平,骨子裡頗有幾分俠義精神。張定邊有元末第一猛將的稱呼,這樣的稱呼是朱元璋麾下大將如常遇春、湯和等大將所無法享受的。在張定邊的輔佐下,陳友諒的起義軍很快就發展成了江南最強大的一支起義力量。

張定邊有勇有謀,陳友諒固然也不差,但和張定邊的眼光比起來還是短了些。1360年陳友諒攻陷了今天安徽當塗,此時如果聯合張士誠合攻應天(南京)估計往後基本上沒朱元璋什麼事兒了。然而這時候,朱元璋麾下一員降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有舊交。於是朱元璋就讓康茂才寫信給陳友諒詐降。

朱元璋想來個裡應外合,到時候必定重挫陳友諒。當時張定邊看出了朱元璋的詭計,於是極力勸說陳友諒不要相信康茂才。但陳友諒就是不聽,沒辦法最後只能硬生生吞了江東橋慘敗的苦果。當時幸好有張定邊,陳友諒才逃得了一命。

江東橋慘敗後,陳友諒不思整頓軍隊以應大敵,竟然著急忙慌的稱起了帝來。這時張定邊又在一旁苦苦相勸,但陳友諒對這位義兄的良言就是不採納。總之,張定邊跟著陳友諒一同舉義,一路走來立下了不少戰功。但怎奈陳友諒心胸狹隘、獨斷專行,總是對張定邊的良言不理不睬,最終落得鄱陽湖大戰慘敗身死的下場。

其實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本來可以敗的不必那麼慘的。當時張定邊總攬全局已經想好了作戰計劃,只要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圍攻南昌,一路進攻此時防守空虛的南京,那麼必定能人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顧。但陳友諒吃了一連串的敗仗後事鐵了心要和朱元璋決一死戰。所以對張定邊的良言不予採納,最終只能落得慘敗身死。

張定邊跟著陳友諒起義,轉戰荊楚、征伐江浙基本沒有打過敗仗。甚至鄱陽湖大戰時,張定邊差點就在百萬軍中取了朱元璋的首級。或許朱元璋的命大,這時常遇春及時趕到才救了朱元璋一命。其實鄱陽湖大戰一開始,張定邊就斬殺了朱元璋麾下三員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

但即便這樣,單憑張定邊一人的勇武是挽救不了大局的。陳友諒戰死後,張定邊拚死救出陳友諒的兒子陳理,護送至武昌後擁立為帝。但當朱元璋的大軍壓境時,陳理最終還是投降了。陳理出降標誌著陳友諒的起義失敗。陳友諒起義失敗後,張定邊不願投降朱元璋於是隱姓埋名過起了隱居生活。

當時張定邊把部下殘兵解散,打算等待時機東山再起。但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後,很快就統一了江南。一路勢如破竹,沒幾年就統一了中國。或許明朝建立後,張定邊覺得大勢已去,東山再起已沒什麼希望了。於是這位昔日的元末第一猛將竟遁入了空門,1368年張定邊在福建泉南靈源山削髮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張定邊帶領僧侶墾田殖桑周濟貧弱,而且還用自己所學的中醫知識為周圍貧苦的老百姓施藥。直到永樂十五年張定邊才以百歲高齡去世。縱觀張定邊的一生,不是沒本事,只是沒有碰到好隊友罷了。如果最初張定邊認識的不是陳友諒而是朱元璋,或許後來的後來就截然不同了。

只是人生一世,很多時候我們都無從選擇。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的宿命,縱然你很優秀,但到底也逃不出那個屬於你的死角。張定邊是當之無愧的元末第一名將,只是遇到了陳友諒這樣的豬隊友,要不然他後來的人生不亞於常遇春等明初的名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爺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秦末漢初名將,屢次讓劉邦困窘,懟的漢文帝無話可說
春秋著名劍客,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怕老婆的「懼內」一詞卻始於他

TAG:貓爺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