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運動為何會失敗?石達開又為何會和洪秀全等人決裂?

太平天國運動為何會失敗?石達開又為何會和洪秀全等人決裂?

太平天國運動作為清末時的一場大規模農民起義運動,它寄託著無數農民希望擺脫清政府的殘酷統治,建立一個能夠實現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地主欺壓、外強侮辱的國度。在這個前提下,太平天國成立的時候,人們的心中便有了滿滿的期望值。

一開始,楊秀清便扮演「天父上帝下凡」的角色,蕭朝貴扮演「天兄耶穌下凡」的角色,藉助宗教和神權的力量來宣揚自己救世的職責。在兩人的協助下,洪秀全成了「太平聖主」,而他們建立的「拜上帝會」就是太平天國存在的根基,他們藉助聖經的名義,宣揚要在人間打造一個「天平天國」。

(太平天國劇照)

這種宗教和政權結合的模式本身就存在著極大地弊端,一方面從制度上來講,洪秀全作為政權領袖,卻必須給代表著「上帝」和「耶穌」的楊秀清和蕭朝貴行禮、跪安,這也會後來組織分裂,天京事變埋下禍根;另一方面從人性上來講,過高的權力和缺乏約束的集權制度,要想實現他們宣揚的平等,只能依靠統治者個人素養,但顯然,後期的諸王並沒有做到。

不深談權力鬥爭,以《天朝田畝制度》舉例,諸王為何讓百姓失望,導致自己的名氣不如石達開吧。

《天朝田畝制度》分田: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醜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被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

聖庫制度:兩司馬督伍長,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則歸國庫。凡麥、豆、芝麻、布帛、雞、犬各物及銀錢亦然。蓋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簾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運用,天下大家處處平勻,人人飽暖矣。

話說得很漂亮,諸王打著平分天地與天下人共享財富的名義,將百姓除口糧之外的財富收歸國庫,但他們是真的為了共享嗎?並不是,而是用這筆錢來廣修宮殿、娶妻納妾,滿足自己對於財富和權力的需求。《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只是名義上的綱領,卻並沒有具體貫徹下去。

洪秀全、楊秀清這些以上帝名義自居的人,卻經常打著上帝的名義把攻克城池的儒生、官員、鄉紳、藝人、醫生定義成「妖人」:凡擄之人,每視其人之手,如掌心紅潤,十指無重繭者,恆指為妖,或一見即殺,或問答後殺,或不勝刑掠自承為妖殺,或競捶楚以死。

(石達開像)

只要手上沒有重繭者,都會遭受到一家被殺的命運,這也是他們越來越不得民心的重要原因。

反觀石達開,簡直一股清流,他根據地方實際情況辦事,也不藉機撈錢:達開既至安慶,以誠意相要結,擇鄉里之有聲望音為鄉官。緝盜賊,嚴軍旅,使各安其業。更督民造糧冊,按畝輸錢米。於鄉里之豪暴者抑制之,無告者賑恤之。立榷關於星橋,以鐵鎖巨筏橫截江面,阻行舟,征租稅,軍用裕而百姓安之,頌聲大起。

天京事變中,石達開打算回京調節矛盾,卻被韋昌輝、洪秀全幾人內鬥中殺死了石達開留在天京的家人和部下,石達開雖然已經對這個組織不滿,卻並沒有背叛,反而:茲據無為州在籍教諭征煥等稟稱:五月十八日(即1857年6月9日)石逆由金陵帶其黨與數千,道經該州前往上游,到處張貼偽示,傳諭各賊。察其詞意,因洪逆疑忌過甚,懼害脫逃。

石達開為了建立四川根據地,帶著數萬人(因為一部分不滿天京事變的太平軍加入了進來,由幾千人發展到了數萬人)的部隊在金沙江這個地方和清軍展開了決戰。但讓石達開無法預料的是,他遇見了金沙江漲大水的時候,連日的暴雨,讓這支軍隊陷入了缺糧的險境。而更不幸的是,清軍的援軍趕來,令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處刑畫像)

此時,石達開的選擇只有拼殺一番,自己有機會逃跑和投降清軍,用自己的性命換部下一條生路兩種做法。石達開看著身後的幾千將士,毅然選擇了第二條路,清軍卻在下令凌遲石達開時,撕毀約定,近六千人的部下生存者只有三百人左右。

而遭受酷刑的石達開,卻連敵人都佩服有加,四川布政使劉蓉讚佩到:「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社說書人 的精彩文章:

朱棣搶了寧王8萬精兵,承諾事成平分天下,最後寧王下場如何?
如何體驗到秦漢時期貴族的生活?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