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名臣王伯大留余家風

+南宋名臣王伯大留余家風

霞浦縣牙城鎮牙城村,綠樹掩映中有一座紅牆白瓦的古建築矗立在中街街尾。這是元末明初,南宋名臣王伯大後人的一個支系從蘇州遷居至霞浦時,為紀念先祖而建造的祠堂。

+南宋名臣王伯大留余家風

南宋名臣王伯大曾任參知政事等職。淳祐八年,出仕30多年的王伯大辭官回鄉。他靜心總結自己前半生做人、做事、做官的心得體會,認為人不可窮盡一切利益歸己所有,要保持人與社會、自然關係的和諧,謀正當利,適可而止,並寫出了流傳至今的《四留銘》,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為教育後世子孫,王伯大還在赤岸村建造了留耕堂,時刻提醒其子孫後代為人處世要留余。自此,留余這一頗具哲學智慧的思想,不僅成為王伯大的子孫修身齊家的行為規範,還成為了霞浦王家世代傳承的家風家訓。

+南宋名臣王伯大留余家風

家風的作用是巨大的。王伯大提出並倡導的留余思想,深刻影響著其子侄的言行。王伯大的兒子王積翁,受留余家風的影響,為官期間,堅持秉公辦事,不忘為民造福,政績斐然。王伯大的孫子王都中。在父母的教誨下,他從小將《四留銘》作為自己的警世格言,把留余忌貪奉為圭臬,既不迷戀物質財富,也不沽名釣譽。《元史》中對王都中的評價是不增一疃,不易一櫞,其清白之操,得於家傳。

王伯大的留余家訓,不但成為霞浦王家修身齊家的重要思想,在全國各地也影響深遠。江蘇省蘇州市潘氏家族、寧夏吳忠市同里鎮王氏家族、廣東省梅州市梅城張氏家族也都奉留余、留耕思想為族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雷國學 的精彩文章:

雲雷國學交流圈

TAG:雲雷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