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屢試不第卻自比諸葛亮,後因收復失地被贊500年來第一偉人

此人屢試不第卻自比諸葛亮,後因收復失地被贊500年來第一偉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778期)在古代,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是一捷徑,但科考有一定門檻,不是你說考就能考的,戲檯子上演的貧苦學子動不動上京趕考中狀元,那是虛構。科考要經過一道道關,要進行府試、鄉試、會試等等,全部過關之後,才能被朝廷選中當官。所以自古以來這條路成就了不少人,但也毀了不少人。

今天講的這位主人公開始也是熱衷於走科考之路的,但屢試不中。不過他非常自信,感覺自己很有才,曾公開自比諸葛亮。他後來終於得到一些名士的賞識,步入仕途。從此文武全才的他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後來還率軍收復了大片領土,被贊為中國500年以來第一偉人。那麼此人是誰?他終究能不能擔當得起500年內第一偉人的稱號?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此人就是同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列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左宗棠。說起左宗棠,大家也許並不陌生,但他的人生之路也是充滿坎坷的。咱們先看看他是如何走上仕途的。

一、左宗棠屢試不第,卻自比諸葛,其才學受到林則徐激賞

左宗棠,字季高,號湘上農人。他於1812年11月10日(清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其人生性穎悟,胸有大志。他自4歲開始就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絕對是個學霸級別的人物。所以剛開始,他還是順風順水的,15歲時,他便應長沙府試,考中第二名;然後在20歲時又鄉試中舉;但此後卻不再幸運,他6年中,三次赴京參加會試,屢試不第。

1833年(道光十三年),21歲的左宗棠首次進京應會試,落榜;1835年,左宗棠再赴會試,本來錄為湖南省第十五名,但命運弄人,因超額而被撤下。

1836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結識兩江總督陶澍,才學被其賞識。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赴京參加會試,但仍然落第。他歸鄉途中拜見陶澍,陶澍主動提議同左宗棠結為兒女親家(當時左宗棠已婚,並生有一女)。陶澍去世之後,左宗棠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並協助料理陶家事務。

左宗棠本來讀書就很雜,不僅攻讀儒家經典,而且涉獵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都有涉獵。在陶家時,他又廣讀陶家藏書,鑽研兵法、農學等,並對鴉片戰爭予以關注。

左宗棠雖然屢試不中,但對自己的才華還是很自信的,他曾公開自詡為諸葛亮,常以「今亮」、「老亮」等自稱,時人也稱之為「小諸葛」。據《清稗類鈔》記載,左宗棠後來在陝甘總督任內,與時任藩司的林壽圖經常談論政事。一日,二人正笑談間,前方捷報傳來,林壽圖盛讚左宗棠妙算如神,佩服不已,左宗棠拍案自誇道:「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

1848年,湘陰發洪水,左宗棠曾慷慨解囊,賑濟鄉鄰。之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則徐。1850年1月,經同鄉名士胡林翼推薦,他見到了時任雲貴總督的林則徐。當時,林則徐返鄉,約左宗棠於長沙舟中相見。兩人暢談了一夜,無話不談,林則徐大讚其為「絕世奇才」。此次談話,林則徐也把他的治國方略向左宗棠全部掏出,並且對他寄予厚望,說,西域一旦有事,請你一定擔當!從此左宗棠便有了名聲。

二、左宗棠初露崢嶸,平定陝甘動亂

亂世造英雄。左宗棠的出道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的高漲時期。咸豐二年(1852),在太平軍的打擊下,湖南形勢危急,左宗棠開始走上歷史舞台。他先後輔佐了張亮基與駱秉章兩任湖南巡撫,其軍事才華鋒芒初露,幾乎成了巡撫衙門的總參謀長,所有的軍事謀劃基本都是左宗棠完成的。在他的輔佐下,終於使湖南局勢轉危為安。從此左宗棠名聲大震,時人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

於是有不少人開始在皇帝面前舉薦左宗棠,咸豐帝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他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誹謗,特別是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的構陷,使他竟被咸豐帝下牢,險些使之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肅順、郭嵩燾等人的相助,才使他避免了一場劫難。

大難不死的左宗棠,隨後大展拳腳,親手打造用西式武器裝備的常捷軍,成了鎮壓太平軍的骨幹力量之一。

在鎮壓太平天國後,左宗棠倡議減兵並餉,加給練兵。1866年,他派人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船政學堂,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一年後,左宗棠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造船廠福州船政局。

當時,陝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國和捻軍進入陝西的機會發動叛亂,史稱「陝甘回變」。朝廷任命左宗棠為陝甘總督,他率軍平定了陝甘動亂,為清朝的穩定立下赫赫戰功。但左宗棠一生最被人稱道的是收復新疆,這塊佔中國四分之一的廣袤領土。

三、左宗棠收復新疆,青史流芳,被譽500年內第一偉人

1864年,趁太平天國運動和陝甘回變之際,新疆各地豪強蠢蠢欲動,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其中,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馬木提艾,和柯爾克孜族部落頭目司迪克來,相繼勾結中亞的浩罕汗國,該國的軍事統帥阿古柏於1867年進逼新疆,建立「洪福汗國」;之後沙皇俄國亦趁火打劫,於1871年7月,侵佔伊犁。清朝面臨疆土分裂的嚴峻形勢,中華民族的大西北面臨被外敵侵佔的危險。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新疆大片領土即將喪失之時,在朝廷包括李鴻章等人都還在猶豫之時,左宗棠佔了出來。他強硬提出: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終於,他在清廷的支持下派兵討伐侵略者。1872年1月,左宗棠派徐占彪進兵肅州。

但左宗棠是熟讀兵書之人,並不是蠻幹。因為新疆路途遙遠,而且疆域遼闊,並非一下就能拿下的。他講究策略,要一步一步來。1873年3月,左宗棠致信總理衙門,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烏魯木齊」,等烏魯木齊城克複,再大興屯田以保證長期後勤供應,收復安撫新疆各部族。

1874年,日本侵略台灣,清廷由此發生「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為主要假想敵,主張放棄塞防。湖南巡撫王文韶主張塞防。左宗棠則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指出,若不收復新疆,「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並且會招致英國、俄國等帝國的覬覦。

於是1875年5月,清廷下詔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全權節制三軍,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為了收復新疆,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在軍事戰略上,左宗棠提出要「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先北後南」,即先安定北疆再進軍南疆。這是考慮到進軍新疆重點在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在北疆勢力比較薄弱,進軍困難較小;同時,位於北疆的烏魯木齊有重要政治意義,收復北疆,也可為進一步收復伊犁創造必要條件。

「緩進急戰」中的「緩進」,就是積極治軍。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積草屯糧,整頓軍隊。到出關時,左宗棠指揮的西征軍有劉錦棠、張曜、徐占彪、金順等部軍隊,共有馬、步、炮軍150餘營,兵力總數約8萬左右。「急戰」,就是考慮國庫空虛,以及西北交通不便、田地荒蕪,為了緊縮軍費開支,大軍一旦出發,必須速戰速決,力爭在一年半左右獲取全勝。

物資槍炮的準備。左宗棠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為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他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

左宗棠事先命西征軍前鋒部隊統帥張曜,駐軍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糧以解軍糧所需。為運輸軍糧,左宗棠又建了四條運糧路線。

籌措軍費。遠征新疆,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可是,開戰在即,清政府卻拿不出足夠的軍費。幾經波折,清廷最終撥款500萬兩白銀。但這根本就不夠。無奈,左宗棠個人借洋款500萬兩。但經費仍然不足。此後左宗棠又曾三次為西征軍借洋款 1375萬兩,另向華商借款846萬兩。為了收復新疆,左宗棠可謂煞費苦心,不僅要領兵作戰,竟然還得自己去籌備軍費,這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萬事俱備,先戰北疆。1876年(光緒二年)4月,左宗棠在肅州祭旗,正式出兵。他坐鎮肅州,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率師出關。他把大軍分作千人一隊,隔日進發一隊,劉錦棠走北路,金順走南路,到哈密會合。

很快,劉錦棠的前鋒部隊,佔據了距離烏魯木齊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濟木薩。8月,劉、金兩軍聯合,經過激戰,攻下烏魯木齊外圍的古牧地;阿古柏的幫凶白彥虎等放棄烏魯木齊逃跑,劉錦棠遂兵不血刃收復烏城。隨後,金順進佔昌吉。至此,北路蕩平。

第二步,收復南疆。達坂、托克遜、吐魯番三城,是南疆的門戶,對戰局影響甚大。左宗棠告誡劉錦棠不要急於進兵;他布置三路進軍計劃,讓金順留守烏城,而以劉錦棠為前線總指揮。

1877年4月,劉錦棠出兵,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收復達坂城和托克遜城;徐占彪與張曜在鹽池會師,攻克吐魯番門戶七克騰木。阿古柏逃往焉耆,留其幼子駐守庫爾勒。不久,劉錦堂、張曜、徐占彪三軍合擊,又收復吐魯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門戶打開,自知大勢已去,於是服毒自殺。阿古柏的長子胡里為爭權奪位殺死其弟,率領殘部逃往喀什。

此時,沙俄又和土耳其發生戰爭,金順建議乘虛襲取被沙俄霸佔的伊犁。左宗棠認為師出無名,於是先留下不打。同年8月,大軍向西挺進,先收復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10月間,西征軍先後收復庫爾勒、阿克蘇等城,逼迫白彥虎一路西逃。東四城拿下之後,西四城(喀什噶爾、英吉沙、葉爾羌與和田)之敵自亂陣腳,相互殘殺。12月間,劉錦棠進軍,先後收復喀什噶爾、葉爾羌等城,阿古柏的長子胡里與白彥虎狼狽逃往俄國。

至此,這場由英、俄兩國支持的阿古柏之亂終於被平定,於是住在山中的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十四個部落,爭相歸附朝廷。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那麼伊犁問題如何解決呢?

首先是伊犁談判。沙俄是在1871年乘阿古柏侵佔新疆之機,派兵侵佔了伊犁,但當時沙俄因克里米亞戰爭,國力疲憊,所以其對清政府聲稱佔領伊犁是為了幫助清朝「安定邊疆秩序」,等清朝派兵收回烏魯木齊等城之後,當即交還中國。這也是當時左宗棠沒有聽取金順建議,趁俄國和土耳其交戰之時襲取伊犁的原因。這是為了考驗沙俄的誠信。但當左宗棠收復了烏魯木齊等城之後,俄國還不願歸還伊犁,沙俄這就不對了。不過左宗棠按照俄方曾經的許諾,還是想先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伊犁問題。能不打就不打,苟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

1878年,左宗棠多次上書朝廷,討論在新疆設省以及收回伊犁。他也與俄國方面有所交涉,並曾致書沙皇朝廷,但毫無結果。清廷又派遣崇厚為全權大臣出使俄國進行談判。然而談判中,沙俄態度蠻橫,且一邊談判,一邊派白彥虎等不斷武裝侵擾中國邊境。

1879年,在沙俄的威逼下,崇厚於沙俄簽訂《里瓦幾亞條約》。這完全是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

條約規定只把伊犁城歸還中國,而把伊犁管轄範圍的大面積國土割讓給俄國,使伊犁成為孤城。而且,這個條約還規定賠償俄國「代收代守」伊犁的費用五百萬盧布(合銀二百八十萬兩)。簡直豈有此理!你侵佔我們的領土,還讓我們賠償你管理費?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宗棠聞訊大怒,向清廷上書,表示絕不能接受,他提出:「為今之計,當先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陣,堅忍而求勝。」清廷被說服,於是治了崇厚的罪。

左宗棠再次西征,抬棺出戰。不行就打! 1880年清廷派曾紀澤出使俄國,重議條約。與此同時,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命金順部為東路;張曜部為中路:劉錦棠部為西路。左宗棠認為「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遂攜棺材由肅州出發進入新疆,坐鎮哈密親領後路指揮,並表示堅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

沙俄聞訊大驚,火速增兵堅守伊犁,並派出艦隊游弋在海上,威脅清廷。清政府驚懼之下,急召左宗棠回師。左宗棠無奈,把兵權委託給劉錦棠後,獨自回京。當時正值俄土戰爭結束後不久,沙俄國力空虛,也就是嚇唬嚇唬清朝政府,也根本打不起仗,當聞知左宗棠回京之後,反而擔心中俄關係全面決裂,於是終於在談判桌上讓步。

1881年2月24日,曾紀澤與俄方代表重新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較之《里瓦幾亞條約》,俄國有所讓步,中國在領事等問題上也收回一些利權,但由於清政府的軟弱妥協,這仍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因為賠款增加了。左宗棠得知後,也很無奈,對劉錦棠說:「不料和議如此結局,言之腐心!」

1882年,沙俄正式交還伊犁,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請新疆建省,這樣順應民心,有利於對新疆實行有效的管理。左宗棠說服了清朝政府,同意著手在新疆建省。終於在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左宗棠為人耿直,意志堅定,在中國主權問題上,向來態度強硬,決不向外國低頭。後來爆發中法戰爭,左宗棠自請赴邊督軍,但鑒於他已經70多歲,清政府沒有同意他到前線。後來清朝在戰爭獲勝的情況下,仍然提出跟法國議和,再次激怒左宗棠,他向朝廷提出強烈不滿,但年事已高的他再也不能改變朝廷的決策。

不久之後,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他在臨終前對清政府的軟弱妥協很痛心,表示「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一生,為清朝的穩定,為中國收復新疆,保住四分之一的領土,可謂居功至偉,僅此一項功績便可彪炳史冊。所以他被後來許多名人讚歎,其中梁啟超贊他為:「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曾國藩贊其為「當今天下第一人」;魯迅則贊之為「中國脊樑」式的人物;左宗棠還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國名人之一。(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清史稿》《左宗棠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第一次攻打開封,為何慘敗,還被射中?
唐朝最忠義的名將 曾點醒封常清智激李嗣業 卻因一次行刺流芳於世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