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因測序同質化嚴重,100美元測序門檻待突破

基因測序同質化嚴重,100美元測序門檻待突破

全球基因測序產業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達到124.5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達到23.9億美元。到2020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98億元左右。

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有多大?僅以人體來說,全世界現在有超過70億人口,但是有基因數據的才不到3000萬。目前全球各國政府正主導本國人類基因組計劃,共有13個國家出台人類基因組計劃,覆蓋全球數百萬人口。

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大致經歷了無監管、政府叫停、衛計委監管、全面發展四個階段,2014年3月,衛計委監管基因測序行業之後,國家政策頻頻出台,助推行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國家多項規劃提出支持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研發基因測序新技術,將新型基因測序儀納入重大產品研發重點發展方向等。

儘管有政策利好不斷推出,但決定基因測序爆發的關鍵因素在於測序價格。

100美元關口等待突破

未來對測序的需求還處在起步階段,其中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有能讓人接受的測序服務價格。將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價格降至100美元是基因測序行業追逐的共同目標。

其中,基因測序儀資產重、投入大,處於基因檢測行業上游位置,也是整個行業門檻最高的一環,降低基因測序價格,基因測序儀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Illumina 2010年推出HiSeqX,將基因組的成本降至1000美元。在推出NovaSeq 6000時,Illumina稱這款機器會帶領行業走進100美元時代。

可以預測的是,測序儀市場已經在爆發前夜,100美元時代或許已經不遠。國內不少基因測序概念股今年年初也一度快速拉升,包括北陸葯業(300016.SZ)、貝瑞基因(000710.SZ)、迪安診斷(300244.SZ)、安科生物(300009.SZ)、金域醫學(603882.SH)、佐力葯業(300181.SZ)、達安基因(002030.SZ)等。

北陸葯業是因為公司持有世和基因20%股份,後者為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之一,其國內首批肺癌靶點全覆蓋NGS試劑盒已經獲批,有望帶動收入高速增長,2018年收入增速超過50%。

在NIPT業務板塊的發展上穩紮穩打,技術上依託Illumina的NextSeq CN500測序平台的貝瑞基因,產品可搭載高通量晶元和中通量晶元兩種測序晶元。

安科生物上市十年,通過自主創新與外延收購豐富產品線和產業布局,目前已形成基因檢測、診斷、靶向藥物開發、腫瘤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精準醫療全產業鏈布局。

在質譜和基因檢測兩大平台逐步完善下,迪安診斷的產品競爭力和產品線優勢都得到增強,正在全國化布局下進一步延伸渠道網路,中銀國際對此給出了買入評級。

金域醫學則在2017年新增基因檢測項目44項,並先後與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NIPT(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盧煜明開展深度合作。隨著公司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高端個性化檢測項目需求的提升,特檢類收入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此外,國內不乏基因測序儀相關概念股,也有創業公司切入該領域。因操刀人類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陷入輿論旋渦的賀建奎,亦曾創立公司發布測序儀。

梳理髮現,目前國內從事基因測序服務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其中華大基因前高管出走成立的公司就超過30家。這600多家公司里有自己的技術、產品、實驗室的公司不超過200家。

生產測序儀需要機械、電子、化學、物理、分子生物學、信息軟體等多學科技術結合,高端裝備製造業似乎也難以涵蓋測序儀的生產工藝範圍。除了新能源和空間技術,測序儀的研發生產融合了所有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技術。用於臨床需要大規模試驗,量產更是需要對供應鏈的掌控,這並非創業公司所能切入的。

實際上,如此細分領域有數百家公司,致使國內基因測序服務同質化嚴重,對營銷的投入力度遠超過研發。部分創業公司發布的測序儀實際上是「貼牌」測序儀,即採購測序儀後稍加改造貼上公司商標;也有不少名字里含有「基因」的公司,業務仍以銷售為主。

基因測序誰是王者

目前全球範圍內擁有高深度人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平台的代表企業主要是中國的華大智造和美國Illumina,後者為全球測序儀的主導者。

從財務數據看,華大智造和Illumina不在一個量級。2018年上半年,Illumina營收為16.12億美元,是華大智造同期的40倍左右。但華大智造營收增速更快,三年來收入複合增速超過200%。而Illumina2018年收入較之三年前(2015年,22.20億美元)只增長了50%,三年來收入複合增速不足20%。

Illumina最新的測序儀NovaSeq 6000發佈於2017年,NovaSeq 6000系統最大輸出為6000Gb(接近6TB),運行時間為19~40小時,如果要完成6000Gb的輸出量NovaSeq 6000運行時間為40小時。這也是當時市場上最為先進的測序儀。

2018年10月,華大智造發布超高通量測序儀MGISEQ-T7。T7單日數據量可達6Tb,僅以日產出6TB數據的速度來看,T7已經超過Illumina的NovaSeq 6000。華大智造稱,T7目前已收到來自全球客戶共兩位數的預定意向。

從研發投入來看,2016~2018年,Illumina研發費用分別為5.04億美元、5.46億美元和6.23億美元。相比之下,華大智造成立至今研發投入總計50億餘元人民幣,並不算多。

在測序儀盈利能力方面,儘管華大智造管理層三緘其口,但作為華大基因關聯公司,華大智造核心財務數據還是得以暴露。

華大智造2017年收入為5.03億元,凈利潤僅為619.22萬元。進入2018年後,華大智造盈利能力迅速提高。2018年上半年,華大智造營收為2.76億元,凈利潤為4954.17萬元,佔比達17.95%;同期華大智造全資子公司武漢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營收為5673.44萬元,凈利潤為1079.72萬元,佔比為19%。截至目前,華大智造測序儀全球裝機量超過1100台,範圍涵蓋16個國家及地區,用戶超過300家,累計產出數據超過20PB,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超過300篇。

但值得注意的是,華大智造的關聯交易佔比非常高,甚至因此遭到深交所問詢,其最大的客戶是華大基因,兩家公司最終實控人可追溯至華大控股。2017年華大基因向華大智造採購額為2.92億元,為華大智造貢獻超六成收入;2018年上半年,華大基因向華大智造採購額為1.37億元,占華大智造營收比例接近一半;同時期華大基因向武漢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採購額為4285.12萬元,佔後者營收比例超過七成。

如果說高關聯交易率令華大智造盈利能力存疑,美股上市公司、全球基因測序儀龍頭公司Illumina的財務數據,則能作為測序儀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參考。Illumina財報顯示,2018財年公司收入為33.33億美元,凈利潤為8.26億美元,凈利率為24.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四旗艦機型首降北京大興機場,新機場競爭白熱化
樂視網被暫停上市,證監會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