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瘟時代的養殖業轉型:智能化翅膀讓豬飛得更高

非瘟時代的養殖業轉型:智能化翅膀讓豬飛得更高

非洲豬瘟(下稱「非瘟」)疫情傳至中國近10個月,對我國養豬業從豬肉供需結構到從業者觀念都造成巨大衝擊。業內普遍認為,養豬業的最大需求已從原本的「降本增效提質」變成了「防非保豬活下去」。

在非瘟時代,沒有疫苗之前,唯一有效的是建立嚴密安全的生物防控措施。當然,這也正是整個養豬業轉型升級的契機,藉助各種新興技術,豬場在線、數據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受到普遍重視。

5月18日,廣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影子科技」)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兩大技術:3D智能養豬、5G農牧應用。影子科技CEO何京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防控非瘟的過程中,變數最大的是人員管理,而加快智能化步伐,能減少人員接觸,降低傳播概率,也有利於生物安全體系的有效建立。

他說,2018年是智能養殖元年,在這一年裡,阿里、京東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進入養豬行業,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個行業具有充分潛力。同時,一些傳統養豬企業,也在考慮通過智能技術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非瘟給養豬行業造成的衝擊還在持續,目前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比如,能繁母豬存欄的大幅下降,豬肉消費也在下降。當下最主要的工作是全力抓好非瘟防控,創造條件復產,增強消費信心。

改變是必然的,而從長遠來看,整個行業也將出行新的趨勢。

農信互聯集團總裁薛素文對媒體表示,非洲豬瘟時代,養豬將會呈現四大趨勢。比如,適度分散化,更重視生物安全環控;有統一管控能力的集團化或平台化豬企逐步勝出;閉環式聚落化發展成為豬場新探索;智能化管豬成為豬場管理新模式。

薛素文認為,智能預防非洲豬瘟(下稱「防非」)應該包括三大體系,控源(從源頭切斷,建立兩道「防非」統一戰線)、智能(遠程化養豬,智能化管豬)、保險。

當前,如何恢復產業,成為擺在整個行業從業者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何京翔稱,如果用傳統的方法恢復生產,可能還會面臨第二波、第三波疫情。那麼,在新建工廠或者說重新投入生產資料方面,就需要考慮如何提高生物安全等級,加強生物安全。

在更大的行業背景中,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豬肉消費國和養豬國,整個豬肉產業加外圍市值達3萬億元,但龐大的市場對應的卻是落後的產業形態。

相較於美國、德國、丹麥等養豬強國,我國生豬養殖在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上全面落後,小規模分散養殖比重大,養殖場戶自產自銷仍是主體,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中間環節多,流通成本高。這些都是我國畜牧業當前遇到的發展瓶頸,智能養殖正成為行業改革的突破口。

不論是為了應對當前的非瘟疫情,還是為了改造升級落後的養殖業,「互聯網 畜牧業」都已經進入新階段。從智能畜牧的實踐看,將人工智慧與各個畜種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鏈接,能夠使養殖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影子科技為行業提出的解決方案是,3D智能豬場和5G農牧應用。

對於防非工作來說,3D智能豬場的機器設備減少了人與豬的直接接觸,有利於維護生物安全防護工作。此外,通過對豬場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指導防非改造,解決防非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而5G與農牧業的結合,是「為智能農牧業插上翅膀」,讓產業互聯網使生產環境的各個方面正真數字化,為物聯網設備使用提供前沿技術支持。

何京翔稱,雖然防控非瘟是當前行業的頭等大事,但企業還是需要在此基礎之上,盡最大可能做到「降本增效」。影子科技已經和300家大小豬場簽約合作。FPF未來豬場的投資回報率為53%,即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豬場即可收回成本。

雖然我國智能畜牧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面臨創新人才匱乏等方面的挑戰,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較大差距。但從總體來看,「智能畜牧 互聯網」融合發展勢頭強勁,研發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施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全球智能養殖業來看,可能國外在技術研發上比較領先,但在人工智慧的應用上,中國一定是全球最領先的。而且歐美國家在養豬的科技投入方面非常少,中國生豬養殖規模佔到全球一半以上,不論是市場需求,還是技術推動,都會促進智能養殖業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神宇股份:擬定增募資3.5億元 布局5G通信和航空航天領域
「人造肉」烏龍?維維股份致歉:誤會了,並無相關專利技術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