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詳解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戰

詳解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戰

熟悉三國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各諸侯聯合起來討伐董卓。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撰寫檄文;劉、關、張三人先後擊敗華雄、呂布兩個驍將,名聲大振。不過這畢竟是小說中的描述,和真實歷史存在出入。那麼歷史上的諸侯討董的戰爭過程是什麼樣的呢?

歷史背景

東漢的政治格局一直有一種畸形的現象,外戚和宦官輪番干政,相愛相殺。漢靈帝時期,宦官得勢,禍亂朝政。漢靈帝去世後,外戚何進與袁紹決定除掉宦官勢力,但何太后不同意(宦官有恩於何太后),於是何進想到藉助外部力量,就是并州牧董卓。

董卓原本可能作為一個良將的形象,留存在史書上。何進的決定,讓這個坐鎮邊陲的驍將進入到權力中心。董卓還沒有及時趕到,宦官殺掉何進,挾持漢少帝出宮。董卓半路上遇到漢少帝,將他送回洛陽。

董卓剛到的時候,只有三千人馬,他吃掉何進、何苗、丁原的部曲,終於牢牢控制住洛陽。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政治影響力和權威,董卓以霍光自居,廢掉漢少帝,立漢獻帝劉協(《後漢書》中記載,董卓認為劉協的養母董太后和自己同姓,天生有親近感,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至於劉協賢於劉辯,這種相對主觀的說法,不可盡信)。雖然有諸多暗流,但董卓也算是基本掌控了東漢的權力中樞。

「十八路諸侯」

在《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的聯軍總共有十八路,但根據歷史記載,並沒有這麼多。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三國志·吳書·孫堅傳》、《後漢書·袁紹傳》的記載,討伐董卓的聯軍,應該有十三家:

曹操、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長沙太守孫堅。劉備確實參與討董,但並沒有斬華雄、退呂布的戰績;其實曹操的實力也很有限,也沒有作檄文之功(事實上是橋瑁作檄文,聯繫各州郡起兵),但在討董過程中表現得很活躍,姑且視作一路。

「十三路諸侯」並非聚集在一處。袁術、孫堅在荊州南陽郡;袁紹、王匡在司隸河內郡;孔伷在豫州潁川郡;韓馥在冀州魏郡鄴城負責輸送軍糧;其餘的諸侯屯兵在兗州陳留郡酸棗縣。聯軍總盟主當然是出身汝南袁氏,具有大量人望的袁紹,但「酸棗會盟」的時候,是由張超的功曹臧洪來完成盟誓的。董卓得知各州郡起兵的消息(也有活躍於洛陽以西的黃巾餘黨「白波賊」的緣故),將漢獻帝西遷到長安,自己留鎮洛陽。

各路諸侯同時起兵,「眾各數萬」,兵力強盛,分散開來,在洛陽附近形成一個半包圍圈;但由於諸侯們各有兵力,雖然推袁紹為盟主,但組織度略鬆散,力量不集中,而且諸侯之間各懷鬼胎,勾心鬥角,互扯後腿,為後來的失敗埋下禍根。

虎頭蛇尾

諸侯聯軍聲勢浩蕩,出人出力,但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的大規模的兵團碰撞,或者是殘酷慘烈的攻堅戰。綜合來看,董卓主要面臨的壓力有三處,一是洛陽東北方向的河內郡(袁紹、王匡);一是洛陽以東的酸棗聯軍;一是洛陽以南的南陽郡(袁術、孫堅)。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這三條戰線的作戰情況。

河內郡

袁紹在官職上是勃海太守,是冀州牧韓馥的直接下屬。但是在名望上遠高於韓馥,對韓馥來說威脅很大。韓馥雖然聽從治中從事劉子惠的意見,放袁紹帶兵在外,但對軍糧一直有所節制,壓制袁紹;另一方面袁紹畏懼董卓的軍隊,也不想硬攻,更不想消耗自己的實力,所以進攻慾望很消極。

王匡倒是很想有所作為,將兵力部署在河陽津,蓄勢待發。董卓先用疑兵從平陰進攻,迷惑王匡軍,另一支部隊從小平津北渡包抄王匡軍後方。王匡軍大敗。

酸棗

和袁紹一樣,酸棗各諸侯也是互相扯皮,裹足不前。聯軍總共十多萬人,就在那日夜宴飲,空耗糧草。此時曹操還是一個熱血青年,內心還存有「漢室情懷」。他率領五千義兵西進,希望進攻成皋,張邈還算夠意思,讓衛茲(陳留大戶,幫助曹操起兵)分一支兵力協助曹操。結果在滎陽汴水遭遇董卓部將徐榮。曹操大敗,多虧曹洪讓馬才逃回來。徐榮也不願意主動進攻酸棗的諸侯聯軍,引兵而還。

曹操看酸棗聯軍實在不成氣候,於是派夏侯惇到揚州徵兵,轉到河內郡。沒過多久,酸棗的糧草終於供應不上,諸侯聯軍布置在洛陽的東部戰線瓦解。

南陽郡

南陽郡方面的戰果頗豐,大都由孫堅來完成。孫堅從長沙起兵,到魯陽與袁術匯合。孫堅先是被董卓軍擊敗,只帶了幾十個騎兵突圍出去,幸虧祖茂戴上孫堅常戴的紅頭巾,吸引走敵人的注意,才逃過一劫。

之後孫堅收攏殘部,進駐魯陽以北百餘里的陽人。董卓派胡軫、呂布進攻陽人,由於將帥不合,呂布頻繁給胡軫拖後腿,謊話連篇、一驚一乍,導致董卓軍疲於趕路,軍心不穩。孫堅趁此機會,出兵大敗董卓軍,擊殺華雄。

董卓畏懼孫堅,派人向孫堅請和。孫堅拒絕,繼續進攻到洛陽九十里的大谷。董卓親自與孫堅交戰,被擊敗;孫堅隨後擊敗呂布,進軍洛陽,獲得玉璽。雖然孫堅三戰三捷,但此時其他諸侯已經開始互相攻伐吞併。諸侯討董最後以董卓西遷長安不了了之。

小結

諸侯聯軍打著匡扶社稷的旗號,內心卻各自有自己的算盤。到頭來,只有王匡、曹操、孫堅是真心想討伐董卓。但由於力量分散,王匡、曹操被各個擊破,孫堅雖然取得很大戰果,但也因為諸侯之間的矛盾迸發,無力改變局勢(期間還被袁術斷過一次糧)。總而言之,各路諸侯雖然看上去聲勢浩大,但力量松垮,人心不齊,三個戰線無法協同,只不過是一場貽笑後人的鬧劇而已。

參考文獻:《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劉備為什麼不親自坐鎮荊州?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