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大非川之戰後,戰神薛仁貴被革職除名?唐高宗:沒死就不錯了

為何大非川之戰後,戰神薛仁貴被革職除名?唐高宗:沒死就不錯了

薛仁貴是唐朝,乃是歷史上的傳奇級名將,由於薛仁貴的很多戰績過於匪夷所思,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薛仁貴只是小說中的人物;但其實,薛仁貴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而且關於薛仁貴的戰績,其實比小說中的薛仁貴還要強,他本人還算是被弱化了。

他出生於將門世家,由於家族沒落,在他這一代,已淪落至耕田為生,後在妻子的鼓勵下參軍,首戰便是唐太宗征高句麗,單槍匹馬取高句麗將領人頭,使高句麗軍觀之膽寒;而後在安市城之戰時,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沖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望之披靡。

僅兩戰,薛仁貴就被唐太宗特升為游擊將軍,之後又屢立戰功。天山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反抗唐王朝,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平叛,九姓鐵勒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箭定天山」。

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為徹底滅高句麗,唐高宗李治命李勣統帥,薛仁貴為前鋒,結果薛仁貴以三千人攻克高句麗重鎮扶余城,共殺死、俘虜高句麗軍一萬餘人,攻拔扶余城。唐軍一時聲威大振,扶余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最終,高句麗被滅國,唐朝共獲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口,薛仁貴以功授右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

但就在薛仁貴憑藉軍功步步高升的時候,卻遭遇了大非川之敗。戰事的起因是由於吐蕃大舉入侵西域,導致唐王朝損失慘重,安西四鎮都沒了;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

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制。唐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說:「烏海地勢險要毒氣又多,我軍進必死之地,真是條險路,但是行軍迅速就會成功,緩慢就會失敗。這裡大非嶺寬闊平坦,可以設置兩座營柵,把全部軍需物資藏在營柵里,留下一萬人守衛,我軍快速挺進,乘敵人沒有準備去襲擊他,就可消滅了。」

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軍。薛仁貴擊破吐蕃,斬獲略盡,收穫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著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

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說:「今年是庚午年,降婁星當值,不應該到西方打仗,當年魏國的鄧艾因此死在蜀國,我本來就知道必然失敗。」因為戰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有人覺得,不過就是敗了一仗而已嘛,薛仁貴之前滅高句麗、平天山九姓鐵勒立下頗多功勞,為何僅敗了這一仗就要被革職除名?是因為薛仁貴功高震主還是有人嫉妒薛仁貴的功勞太甚?其實不然,在唐朝初期吏治還是頗為開明的,而且當時要說戰功,薛仁貴還遠比不上李勣和蘇定方等人,只能說,大非川之戰的損失太慘重了。

大非川之戰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吐蕃憑此戰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吐谷渾亦成為吐蕃別部。唐朝被迫撤銷四鎮建制,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此後吐蕃成為唐朝最大的敵人,屢屢進犯唐朝邊疆,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如果不是顧念薛仁貴之前的功勞,加上薛仁貴也不是大非川之戰戰敗的主要責任人,估計早就被唐高宗下令給砍了。

當然,客觀因素也還是存在的,參加大非川戰役的吐蕃軍有40萬,這40萬中還有很多都是吐谷渾人,地形熟悉;而薛仁貴軍只有五萬,這是不可忽視的實力對比,而且當時的吐蕃也不是泛泛之輩。加上堪比馬謖的郭待封,薛仁貴也是無奈了;在多年之後,薛仁貴才再次被啟用,雖然多年沒出現在戰場上,但薛仁貴威名依然在,「脫帽退萬敵」取得雲州大捷。

但由於大非川之戰的慘敗,加上之後十餘年的平民生涯,導致薛仁貴的名氣和功勞遠不及同時期的蘇定方等人,也是無奈了。不過整個唐初,名將層出不窮,所以薛仁貴更加默默無聞了。但他的個人勇武,卻是唐初第一人無疑了,乃至整個歷史上,薛仁貴都是一員超級猛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周瑜究竟是怎麼死的?諸葛亮表示不背這個鍋,但卻拍手稱快
唐朝名相魏徵究竟是何許人也?在天庭是武曲星,在地府是判官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