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僅次於華為的中國品牌:趕超格力海爾美的,它在海外一年掙上百億

僅次於華為的中國品牌:趕超格力海爾美的,它在海外一年掙上百億

眾所周知,曾經讓日本引以為傲的家電品牌,在近些年走得有些磕磕絆絆的,伴隨著松下、三洋、夏普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品牌家電沒落。在它們的大本營日本市場,出現了新變化。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2019年1-15周,海信的電視銷量(海信9.2%加上東芝12.18%)高居第二,松下和索尼排在它後面。據悉,在去年海信的海外收入達到378.38億元,同比增長30%。這成績讓外界眼前一亮。

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的海信大舉開拓海外市場,不僅贊助歐洲杯、世界盃打響品牌,更是對外國品牌進行收購。先是拿下夏普美國,借勢打開美洲的電視機業務。隨後又以4.53億元的價格,收了日本東芝的電視業務,將這個有著140多年歷史的品牌收入囊下。根據最新的《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報告》顯示,海信僅次於華為排在第二的位置,同時超過了海爾、格力、美的等品牌榮獲家電行業「最佳海外形象」第一名。

連續15年領跑國內家電行業,海信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的品牌。可誰又能想到最早的時候,這只是一家有著十多名員工的小企業。上世紀60年代末,青島無線電二廠(海信的前身)成立,靠著生產「紅燈牌」半導體收音機起家。後來,工廠也嘗試著生產電視機,開闢了國產電視的先河,並迎來了一次重要角色轉變。

當時工廠正準備引入生產線,但在香港康力和日本松下兩個品牌間搖擺不定。絕大部分人都支持康力,因為只需要幾十萬就能引進全套設備技術,而松下卻需要50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海信的管理層認為,要想儘快趕上其他彩電品牌的生產水平,就得引進最好的,於是頂著巨大的壓力選擇了最好的設備來生產。

進入90年代,年僅35歲的周厚健出任廠長,將青島牌更名為海信,並成立了海信集團。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海信的銷售收入規模增加了100多倍。在此期間還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行業洗牌,上百個電視品牌從此消失。面對長虹的降價策略,海信選擇了不參與價格競爭,並提出要用高科技、高質量來打敗對手。正是出於對技術和質量的堅持和信心,成功擊退來勢洶洶的對手。

在海信的五十年發展歷程中,國內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第一台LED液晶電視…技術為先的理念被深深印刻在企業的發展戰略中。目前全球僅有三家能夠生產電視畫質晶元,海信便是其中之一。從自主研發超畫質ULED電視到引領無屏激光電視時代,再到如今智能AI電視,可以看到他們的創新腳步從未停止,集團現在持有海信、科龍和容聲三個國內著名商標,一年營收超過了1200億。

有業內人士分析:任何領域的競爭本質上就是科技的競爭,尤其在家電領域,更是產品、技術、創新的較量。只要堅持以技術立企,隨著5G和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相信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會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先說 的精彩文章:

一年瘋狂擴張135家店,這兩兄弟打退沃爾瑪,逆襲賺來百億身家
中國雞排大王誕生:一年狂開7000家店鋪,數量是麥當勞肯德基2倍

TAG:柳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