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大爆炸》完結,劇中科學知識真真假假知多少?

《生活大爆炸》完結,劇中科學知識真真假假知多少?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代人心中的「神劇」《生活大爆炸》於美國時間5月16日播出了最後一集。劇中一群「笨嘴拙舌」的科學家整天用物理學術語說個不停(要麼就是花一大筆錢在訂外賣上)。聽起來可能有些無聊,但這部劇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笑點連連、令人捧腹。


  《生活大爆炸》於2007年9月正式開播,講述四個宅男科學家與美女鄰居之間的搞笑日常生活,一群天才科學家做主角,這在當時的電視劇市場中很少見。憑藉著各種捧腹笑料,這部電視劇也隨之火遍全球,開播12年依然保持著高分口碑。



  劇中,四位男主角都在加州理工大學工作,但又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謝爾頓」有極端強迫症,「萊納德」呆萌總被捉弄,「霍華德」被媽媽過度保護,而印度裔的「拉傑什」不敢跟女生講話。


  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的行為顯得好笑又笨拙,電視劇即圍繞著「高智商、低情商」的反差來製造笑料。




  劇中談論的大多數科學知識大概會令大多數觀眾一頭霧水,這也是這部劇的「笑果」之一。但這些知識又有多準確呢?在本文中,我們將為你介紹幾條劇中提到的知識點,其中有些非常正確,有些則是大錯特錯。


  白板上的等式(準確)



  說到《生活大爆炸》中最令普通觀眾摸不著頭腦的東西,主角家中的白板可謂當仁不讓。白板上總會定期出現一堆複雜的新等式,這算是劇中的固定笑點之一。但這些等式究竟準確嗎?


  劇迷們可能知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教授戴維·薩茨伯格博士十多年來一直擔任此劇的科學顧問。他會在拍攝過程中提供劇本,並為劇中人物的對話整理出對應的科學依據。


  至於白板上寫的那些等式,美國公共電台解釋道:「薩茨伯格博士會確保白板上寫的內容正確無誤。每一集中,白板上都會寫上幾條薩茨伯格博士想出的新等式。這些等式寫得無比準確,物理學家們都對此欽佩不已。偶爾,這些等式還會向現實世界中的最新科學發現『致意』。」

  諾貝爾獎的得獎過程(不準確)



  《生活大爆炸》就連每集的名字都取得十分機智巧妙。但編劇有些邏輯其實是有缺陷的。在最新播出的一季中,謝爾頓和艾米的超級不對稱理論開始角逐諾貝爾獎。但有兩名費米實驗室的訪問科學家想把艾米排除在外,好和謝爾頓共同瓜分諾貝爾獎。


  問題在於,現實中角逐諾貝爾獎的過程和劇中演的並不一樣。加州理工學院和費米實驗室都有資格提名各自的科學家嗎?不可能。謝爾頓和艾米的論文剛剛發表不久,研究結論也只被檢驗過一次,這就足夠競爭諾貝爾獎了嗎?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高級科學家唐·林肯(Don Lincoln)指出,絕對不可能。


  艾米的博士學位(準確)



  首先,優秀的謝爾頓·庫珀博士如果非要談戀愛,肯定只會選擇一位與自己同樣優秀的伴侶。其次,《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學知識永遠不會嫌多。


  考慮到這兩點,扮演艾米的瑪伊姆·拜力克對這部劇可謂「助力良多」。艾米是一名神經生物學家,而拜力克正是一名神經科學家,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可以想見這對編劇的幫助有多大,因為他們必須確保劇中的科學術語準確無誤。


  謝爾頓與紅酒杯之謎(不準確)


  雖然愛挑剔的謝爾頓·庫珀博士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人無完人。你可以抓住自己的「沙發專座」不放,也可以為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設定精確的時間點,但所謂「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說到底,謝爾頓畢竟是人,總有犯錯的時候。他總愛給別人強塞各種奇怪的科學小知識,但同樣挑剔的觀眾們發現,這些所謂的「事實」中也存在錯誤。


  還記得他堅持說某人敲紅酒杯發出的聲音是降B嗎?錯啦,那個音其實是B。


  伽利略和教皇的「小誤會」(準確)



  《生活大爆炸》的編劇們為確保片中的科學知識準確無誤,常常需要尋求他人幫助。這點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把超級複雜的物理知識和幽默搞笑結合在一起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薩茨伯格博士在這部劇中扮演的角色頗為複雜。他會參與影片錄音,防止某些地方需要改動。謝爾頓的一個笑話甚至還是他想出來的:「這是個小誤會嗎?伽利略和教皇還有點『小誤會』呢!」


  伽利略證明了地球繞太陽旋轉,但梵蒂岡教會對此可不太高興,將他囚禁了八年之久,直到他於1642年逝世。


  一直到350年後,教皇保羅二世才「屈尊」對伽利略的觀點表示贊同。劇中提到這一現實世界中發生過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普通觀眾與「高不可攀」的科學界之間的距離。


  超級不對稱理論(不準確)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在爆炸式自發對稱性破缺研究上取得進展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在爆炸式自發對稱性破缺研究上取得進展


  在最後一季中,謝爾頓和艾米的超級不對稱理論引起了一陣與諾貝爾獎有關的紛爭。雖然與現實有一定出入,但這畢竟是部電視劇,不可能事無巨細地展現申請諾貝爾獎的複雜過程。


  但除了這個問題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我們考慮:劇中所說的超級不對稱理論究竟是什麼?按劇集中的描述,它研究的是與一種名叫K介子的亞原子粒子有關的問題,以及這些粒子在特定理論條件下的表現。


  簡單來說,超級不對稱並不是一套真實存在的理論。就算真的有這樣一套理論,也不可能僅靠兩名科學家就研究出來。(沒錯,謝爾頓,說的就是你。)而據唐·林肯教授,超對稱理論則是一項真實存在、且聲勢浩大的研究項目,他自己的研究團隊就有來自全球各地的3000多名科學家參與。單憑劇中的兩名費米實驗室科學家,又怎麼可能做到這一點呢?


  奈爾·德葛拉斯·戴森對冥王星的冷落(準確)



  冥王星,太陽系中「懷才不遇」的「門客」。它在2006年8月降到了矮行星一級,全球的冥王星粉絲們至今仍對此頗為不滿。謝爾頓也是其中之一。他對自己的觀點一向直截了當,乾脆找上了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斯·戴森的門。他開門見山地指責戴森,說冥王星被降級都是戴森的錯,為此他很討厭戴森。


  而戴森反駁說,冥王星被降級並不是他一人做的決定,而是國際天文學聯盟投票的結果。從現實世界來講,這話確實不錯。


  霍華德成為宇航員(不準確)


  這一點也很值得質疑。不少人都很難接受霍華德·沃洛維茲成為宇航員的情節設置。


  霍華德對多種食物過敏,還患有各種各樣的小毛病。劇中有多處情節表明,霍華德無法適應太空飛行的嚴酷環境。但出於情節需要,也為了製造笑點,編劇還是把他送上了太空。


  阿基米德的驚喜時刻(準確)



  在第四季中,萊納德總是待在拉傑家,和拉傑的妹妹普莉婭「耳鬢廝磨」。謝爾頓對此頗為不滿,因此邀請了一些新朋友(漫畫店的斯圖爾特,扎克,巴里·克里普克和萊瓦爾·伯頓)來家中做客,並強行給他們講了阿基米德和金王冠的著名故事。


  這也是個差不多家喻戶曉的故事(用溢出的水換算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薩茨伯格在博客上解釋了這段劇情背後的科學原理。他還指出,黃金是阿基米德時期已知密度最高的物質,但不軌之徒也可以用白銀等更便宜的材料假冒黃金。如果你懂得用水測算物體體積的物理知識,別人就騙不倒你了。


  巴里·克里普克的氦氣惡作劇(不準確)



  我們都知道氦氣惡作劇的原理。找個氦氣球,把其中的氦氣吸入體內,你的聲音就會在短時間內變得又尖又細,聽上去十分有趣。很多人都喜歡在聚會時玩一玩這個惡作劇。但《生活大爆炸》的編劇們顯然對氦氣的原理不夠了解。

  劇中有一集,謝爾頓參加了一個電台節目,而他的「老對頭」克里普克為了捉弄他,向房間里鼓入了氦氣。但問題是,要想造成氦氣的搞笑效果,氦氣必須達到一定濃度才行。


  從得知最終季的那一天起,很多觀眾就開始在網路上發文懷念,有人說,這是自己的美劇啟蒙。


  「12年,電梯還沒修好,我也沒準備好說再見呢。」


  「在我困難的時候,它給過我安慰。」


  「哭了呀,陪伴了我那麼多年好捨不得。」



  在生活大爆炸大結局中,那部壞了12年的電梯終於修好了!今天曝光的一組幕後照,主演和劇組工作人員們哽咽著擁抱,道別,很難說再見......







  講不出再見也要說再見


  anyway


  「Smart is the new sexy」


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關注科學探索微信公眾號及微博

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關注科學探索微信公眾號及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系外行星內部結構是什麼樣?極端壓強實驗幫揭開答案
月球深處有什麼?「玉兔二號」找到了答案!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