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讓孩子信賴但別依賴

讓孩子信賴但別依賴

高質量的陪伴,是讓孩子既能夠體會到溫情,又能獲得自主的學習機會

早上7點半,在哈爾濱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個11歲的盲童,扎著馬尾,手持盲杖,一路敲敲打打小心探路。不遠處,媽媽默默陪伴在她身旁。走到路口,媽媽會擋住要轉向的車輛,可有人想把路上的自行車挪開時,媽媽卻趕緊用手示意「不用」,讓孩子自己摸索。有時,女兒碰到障礙找不到路,在原地打轉,只隔著三四米的媽媽始終沒有出現,「狠心」地看著女兒在磕磕絆絆中辨別方向。終於,孩子走出來了。

不遠離,也不靠近,這位一直「隱身」的母親,小心翼翼地保持著與女兒的距離,既準備著擋住危險,又不輕易伸手讓孩子產生依賴。沒有放任不管,也沒有包管一切,在親子陪伴這堂人生重要的課程里,隱身媽媽的辦法值得家長們深思。

不做缺席的父母。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爸爸講著故事哄入睡,媽媽唱著兒歌教認字,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會使孩子覺得幸福,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有價值的。反之,孩子會覺得是不被重視的。

有孩子寫作文說:「我家的植物和我一樣一身的病,葉子上有黃斑、缺損,顏色難看。原因是我媽忙起來就忘澆水……後來我發現,我的命運和植物是一樣的,她一忙起來,我就被放置、被忽視、被敷衍。」有的父母拿工作忙、壓力大當借口,在孩子的成長中躲懶,把孩子甩給老人、丟在補習班。這不好。父母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成長擔負的責任,全心全意投入愛。

不當包辦的爸媽。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讓孩子依賴自己而是信賴自己。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應該站在孩子背後。試著讓開前路,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和選擇的權利,不怕遭遇挫折和困難,可以幫孩子一起去總結經驗教訓,探討下一次面對相同情況,怎樣做更有效、更省力。這樣既能讓孩子學到技巧,又能鍛煉承受力。

一味大包大攬,就可能會把孩子的人生收窄成一個格局規整的儲物架,放進去就拿不出,久而久之孩子會喪失自主選擇的能力甚至意識,要麼落得難以自立,要麼變得靈氣不足。

高質量的陪伴,是讓孩子既能夠體會到溫情,又能獲得自主的學習機會。隱身媽媽做到了,您呢?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0日 11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學會這種邏輯分析法,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
10個看圖猜成語,你都會不會?和孩子一起來猜吧!孩子肯定有收穫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