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辛棄疾最具浪漫主義的一首太常引,結合神話表現了自己極端的苦悶

辛棄疾最具浪漫主義的一首太常引,結合神話表現了自己極端的苦悶

提起浪漫主義的詩人,我們首先可能會想到的是我國的大詩人李白,誠然,李白許多詩作中,都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人讀來猶如天馬行空(比如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徜徉在一個現實與虛擬的絕妙藝術境界中。唐詩之後,宋詞興起,提起宋詞的分類,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不是浪漫主義,而是婉約和豪放,而豪放派的著名作家,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蘇軾和辛棄疾。

辛棄疾是宋詞的另一大高峰,也是豪放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詞和東坡的詞一樣,都適合關西大漢以鐵琵琶高唱「大江東去」。但是,辛棄疾作為南宋詞壇上的一大巔峰代表,其詞作風格多樣也是公認的事實,辛棄疾的詞,豪放詞好,婉約詞也好,甚至,浪漫主義的詞作,也好。

下面我們便要介紹一首辛棄疾極富浪漫主義手法的傑出代表詞作——《太常引》。這首詞從內容來看,是作者在建康做官時寫下的,當時正是公元1174年,距離辛棄疾南歸已經過去了十二個年頭,然而,這十二個年頭中,雖然辛棄疾努力為國,但是政治主張卻總是被打擊,在這種鬱郁不得志中,他只能以寫詞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心聲。

這首詞通過結合古代神話,以李太白式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為我們表現了辛棄疾那種拒絕投降,立志收復失地的理想抱負。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上片,辛棄疾巧妙地運用了神話傳說的故事,為我們構造了一幅超現實的藝術境界,其中寄託著的,其實是作者的情懷和理想。稼軒在中秋之夜,對月感懷,自然很容易想到我們最熟悉的神話故事:嫦娥因為偷吃了不死神葯,而飛入了月宮之中,整日只能空對著月宮中的桂樹。辛棄疾這裡使用神話傳說,其實是表現了自己主張不成而白髮已生的無奈,所以才會心痛的吶喊:「被白髮欺人奈何」?展現的,其實是英雄的無奈。

下片,作者更是為想像力加上了一對翅膀,直飛到月宮中,並幻想著砍去月中的桂樹,這樣就能使得月亮更加明亮了。其實,辛棄疾這裡所說的「桂婆娑」,正是象徵著南宋那些投降派的勢力,以及金人的勢力,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所以作者才會想要砍去這些「桂樹」,以便將光明更多的帶到人間。這種以浪漫主義手法,夾雜著象徵意義的詞句,讓辛棄疾藉助神話故事傳說,藉助想像力和邏輯塑造了出來。

仔細閱讀辛棄疾的這首詞,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從藝術境界上,還是從風格和意象上來看,他都以極富浪漫主義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超現實的象徵境界,從而表現自己的苦悶和理想。總之,這首詞堪稱是一首極富浪漫主義的優秀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詞風 的精彩文章:

晏殊寫離情的一首絕妙踏莎行,最後兩句更是將梧桐寫出了新高度
正確引用經典詩詞名句的6種方式,讓文章從此文采斐然

TAG:史話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