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01

四川德陽的一位孕婦產下了一個缺失右臂的女嬰,而此前的孕檢報告顯示:無異常情況。

顯然,院方的不負責任導致了產婦毫不猶豫地生下這個患有先天性殘疾的孩子。

如今,面對缺失右臂、左手左腳並趾的新生兒,產婦與家人心如刀割。

當網友們都在為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對醫院的不負責任感到憤怒時,兩條評論顯得特別刺眼:

「什麼意思?如果孕檢沒有右臂,就不生了?」 「一個產婦產檢居然不去綜合性三甲醫院和婦幼醫院,居然去一個腫瘤醫院!」

一個已經學會上網發表評論的人,應當知道優生優育理念的科學性,和受害者有罪論的荒唐。

發表這些言論的人,是真的不懂,還是故意為之?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02

/用底線換流量/

如今,越來越多人把社交媒體的熱搜榜當新聞看。

它不僅時效性強,而且評論新鮮有趣,網友們可以在此暢所欲言,交流思想。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熱搜新聞已經變成了營銷號的營業專場。

在八卦新聞下挑釁粉絲故意找罵,在熱點新聞下複製粘貼他人評論,以此賺取回復量和熱度。

一條惡評能換來幾百條回復,並且在熱評居高不下,所有點進資訊的人都會看到TA。

這是多大的流量點啊!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當然,這種「找罵」營銷模式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鳳姐自稱「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後300年無人能及」,找對象必須符合「倫敦或哈佛大學碩士畢業生」、「經濟學、泡妞學專業畢業」等條件。

長相、身材、學歷、工作,各方面都並不出挑,卻出言不遜、大放厥詞,鳳姐很快就招來了一片罵聲。

但她並不在意,而是繼續挑釁大眾。

正是這些雷人的言論,鳳姐在網友的指責甚至辱罵中迅速走紅,並拿下了許多廣告代言。

顯然,這是一種炒作手段,並且非常有效。

如今,她的微博粉絲量高達999萬,生活富足自由。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只要有錢、有名,即使淪為所有人的笑柄也無所謂。

鳳姐這種「找罵」營銷取得成功後,不少人開始模仿她,用各種奇葩的行為和言論吸引眼球。

劉梓晨就是另一個典型。

96年出生的他原本相貌平平,是個普通人。

為了吸引眼球,他不僅通過修圖把自己變成了大眼睛、錐子臉、高鼻樑的「蛇精臉」,還多次進行了整容手術。

劉梓晨還給自己貼上了八國混血、00後等標籤,在微博上大肆炫富。

面對質疑與炮轟,他堅稱網友們只是嫉妒他的「美貌」。

一波又一波的語言攻擊不僅沒有打倒他,反而讓他成為「蛇精男」的代名詞,並接到了許多廣告。

雖然劉梓晨的微博在發布大尺度視頻後被封,但他的事迹仍然在互聯網上流傳。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如今,網路媒體迅速發展,流量成了最大的資本。

相比用心做內容,花上三四天、甚至三四個月去打磨一個項目,「找罵」營銷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低的成本獲得關注。

因此,越來越多人效仿這種「找罵」行為,用底線來換熱度。

一個劉梓晨被封號,還有幾十個、幾百個劉梓晨出現。

因為只要有人關注,無論是誇獎還是批判,TA們就有錢賺。

03

/用垃圾信息綁架注意力/

新媒體時代,最珍貴的就是注意力。

現如今絕大多數人都通過互聯網來接收實時信息。根據《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2018:內容生長新原力》顯示,73.7%的互聯網資訊消費者每天會花30分鐘以上來看資訊。

來源 | 騰訊企鵝智庫

我們每天所接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大腦的短期記憶也是有限的。

而這些「找罵」營銷恰恰是在用這些垃圾信息來綁架我們的注意力。

有限的閱讀時間被進一步壓縮,垃圾信息佔據了記憶的一部分。

甚至,久而久之,我們會把這種營銷手段默認為常態,並承認它的合理性。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曝光效應」,它指的是人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

「找罵」營銷出現的次數越多,我們越會習慣它的存在,甚至會喜歡上它。

一些網友起先是出於反感而諷刺、嘲弄,後來「罵著罵著就罵上癮了」,並積極地關注這些營銷者。

我們主動踏入了TA們的陷阱,親自獻出自己的注意力,為TA們的商業計劃添磚加瓦。

更可怕的是,這種「博眼球」行為還會導致大眾對社會熱點的保守態度。

還記得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網紅遛狗不栓繩,還毆打孕婦」事件嗎?

當事孕婦稱,自己一隻鬥牛犬襲擊,丈夫為了保護自己,用腳踢開狗狗。隨後,寵物主人Saya在爭執過程中動手打人,並導致孕婦病危住院。

來源 | @刺Ytt

事件引起了大眾的憤怒,輿論紛紛倒向孕婦。

然而,一個多月後,Saya的一條微博導致輿論再次轉向。

Saya稱爭執時因孕婦的辱罵而引起,她並沒有毆打孕婦,醫院也沒有下病危通知書。另一方面,網路暴力不僅讓她經營的淘寶店被迫關閉,甚至爺爺因為網友寄來的花圈而大受刺激去世。

來源 | @ Saya一

隨後,孕婦也曬出了當時診斷證明,上面寫著「先兆早產」,間接證實了當時的情況並沒有嚴重到病危。

網友們對孕婦為吸引關注而誇大事實的行為感到憤怒,認為自己的正義感被愚弄、被利用。

很多人表示,「以後不敢隨便發聲了,打臉太疼。」

斷章取義,誇大事實,公眾的熱情與耐心在一次次的反轉中被消耗殆盡。

久而久之,不僅沒有人為弱勢的一方發聲,甚至沒有人願意持續關注熱點事件的發展。

「我已經看累了,誰對誰錯,TA們愛怎樣就怎樣。」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04

/「找罵」營銷的危害,在於潛移默化/

辯手陳銘曾在《奇葩說》上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來源 | 《奇葩說》第五季第五集

他在微博上發了女兒的照片,這不過是與網友分享作為父親的喜悅。

但偏偏就有不懷好意的人故意找罵,用不堪入目的文字對這個孩子進行人身攻擊。

陳銘打過無數道辯題,也見識過了各種各樣的人,卻還是在看到評論的那一刻被憤怒沖昏頭腦。

理智如陳銘在「找罵」營銷面前也難以維持風度,可見,人是很容易被負面情緒調動的。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這些泛濫的「找罵」營銷偏偏善於製造網路戾氣,煽動人的負面情緒。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點開一條資訊想看看不同的聲音,卻被「找罵」的評論吸引了注意力。

越看越生氣,到最後,手指已經滑過了那條「找罵」評論,惱怒的情緒卻還留在心上。

或者點開輸入框,用手指頭敲下惡評,不知不覺間加入了網路暴力的行列。

長此以往,我們會習慣於用粗鄙的語言來發泄憤怒的情緒,並把這種情緒帶到生活中。

讓自己疲憊的同時,還會傷害身邊親近的人。

現實生活的壓力已經讓我們應付不暇,如今連娛樂消遣、充實自我的空間也被「找罵」營銷勒索。

休閑時間變成了給自己找不痛快,憑什麼?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成年人尚且容易掉進「找罵」營銷的陷阱,更何況未成年人呢?

孩子在心智成熟之前,往往通過模仿成人來建造自己的世界觀。

TA們缺乏判斷力,而「找罵」營銷所製造的高關注度會讓孩子產生誤解,心嚮往之。

劉梓晨憑藉自己的奇葩言行登上《奇葩大會》,導師卻給出了「面目模糊」、失去自我的評價。

高曉松說:「每個時代,都有人迷失在虛榮里。」馬東說:「甚至都不見得那是虛榮,就是一種迷失在了不知道是什麼的慾望里。」

來源 | 《奇葩大會》第一季第一期

劉梓晨成為「蛇精男」時,才17歲。

至於這些惡果,營銷號根本不在乎,流量能夠變現才是TA們的目的。

「我月入百萬,全靠網友怒罵」:你的注意力很貴,請別浪費

05

/無視是最好的抵制/

通常,我們看到「找罵」營銷時,第一反應就是想抨擊這種不端行為,而營銷號的目的恰恰就是被別人罵。

但在抨擊營銷號過程中,我們不僅為營銷號貢獻熱度,還傷害了自己和家人。

甚至,憤怒、焦慮的負面情緒會在群體的作用下不斷傳染、擴散。

如果網路環境戾氣化,將無人能夠倖免。

那麼,我們就真的拿這些營銷流氓沒辦法了嗎?

老話說,打蛇要打七寸。營銷號願意頂著謾罵和侮辱出來「找罵」,不過是「錢」字驅使。

如果沒人回復,TA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

所以對待這種「找罵」營銷,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回復,不點贊,不關注。

無人捧場,「找罵」營銷號不過是一群跳樑小丑。

得不到利益,TA們自然會尋找新的營銷方式。

善用投訴和舉報,抵制「找罵」營銷,讓這些沒有意義的負面情緒滾出我們的生活。

來源:國館,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鍊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村上春樹公開父親曾是侵華日軍,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這檔9.4分高贊綜藝,戳破超800萬中國家庭的隱痛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