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南京古稱金陵,是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關於「金陵」的得名,《金陵圖》云:「昔楚威王見此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秦並天下,望氣者言江東有天子氣,鑿地斷連崗,因改金陵為秣陵。」公元212年,孫權將統治中心自京口遷至秣陵,改名建業。公元229年,孫權在此正式稱帝,與曹操、劉備三分天下。其後,東晉和宋、齊、梁、陳等王朝相繼在此建都,歷史上稱這段時期(公元229—589年)為「六朝」。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又極盡奢侈豪華之能事。後代詩人面對「王氣黯然收」之後的金陵,想像秦淮河上金粉浮動、光影飄搖的往昔,常常為之感喟唏噓,「金陵懷古」遂成為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秦淮河

到唐宋時期,金陵日漸衰落破敗,已荒落得差不多成為一個「空城」。公元826年,大唐詩人劉禹錫任歷陽太守期間,有客人寫了五首關於金陵的詩給劉禹錫看,劉禹錫有感於這個廢棄了的故都,和作了一組詩,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金陵五題》。今天,客人所作的詩早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而劉禹錫的這五首詩卻熠熠生輝,流傳千古,成為今天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金陵

金陵五題(並序)

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後為歷陽守,跂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爾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餘四詠雖不及此,亦不孤樂天之言耳。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烏衣巷

台城

台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生公講堂

生公說法鬼神聽,身後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詞臣北朝客,歸來唯見秦淮碧。

池台竹樹三畝餘,至今人道江家宅。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南京夫子廟

這五首詩大意分別為:

《石頭城》群山環繞那舊都的城牆四圍還在,江潮拍擊這空城又寂寞地退回。淮水東邊升起的依舊是當年明月,夜深時分還一樣穿過女牆照來。

《烏衣巷》朱雀橋邊長滿了叢叢野草野花,烏衣巷口夕陽漸漸地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飛進平常百姓人家。

《台城》台城的六代帝王都競相奢侈,陳後主結綺樓臨春閣最豪華。現在萬戶千門都長滿了野草,就由於後主那曲玉樹後庭花。

《生公講堂》當年生公說法鬼神也來聽講,死後一座空堂夜裡都不用關門。講經的高座冷落得積滿灰塵,只見一片月光正映照著這院庭。

《江令宅》南朝的詞臣做北朝的客人,回到南朝卻只見秦淮河依舊青碧。還有那池台竹樹三畝有餘,至今人們說那就是當年江家宅第。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夫子廟風光

這五首詩分別吟詠石頭城、烏衣巷、台城、生公講堂和江令宅,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著筆,反覆表現「興亡」這一核心主題。《石頭城》是組詩的第一首,寫石頭城故址和舊景猶存,但人事已非,六代的豪華已不復存在,為此引發無限的感慨。詩中句句寫景,詩人的主觀思想在字面上不著痕迹,而深味其境,則各有會心。白居易讀後,曾「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贊曰:「我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辭矣。」 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整首詩寄託了詩人昔日繁華無處尋覓的感慨,江城濤聲依舊在,繁華世事不復再。詩人懷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車之覆為鑒。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六朝遺迹

《烏衣巷》一詩表現對世事多變、榮辱無常的感嘆,揭示豪門大族的榮耀難以持久。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台城》一詩,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生公講堂》詠唱金陵的一處佛教古迹。生公是對東晉高僧竺道生的尊稱。相傳他特別善於講說佛法,剛到蘇州時,由於不被了解,無人聽講,於是就對著石頭講了起來,結果石頭都受了感動,點頭讚許。可以想見,他在金陵的傳法活動也一定是非常熱烈的。但現在已經一片冷清了。「興亡」之感由此可見。《江令宅》是組詩的最後一首,詠江令家宅。劉禹錫通過憑弔江令宅,指出了「狎客詞臣惑主誤國」這一導致南朝滅亡的原因,也見證了歷史的興亡。

一個從未到過金陵的詩人,唱和出關於金陵的千古名作,青史留名

朱雀橋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六朝的繁華早已成為過眼煙雲,盛世大唐也化為了歷史的一個符號。多少文人墨客和他們的文字也隨著時間的消逝而煙消雲散,而劉禹錫的這五首詩卻化為了不朽,一直流傳到今天,讓歷代文人吟詠、感嘆,深悟歷史的興亡之感。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出現頻率最高的三首詩,你一定要背下來
一首流傳最廣的詩,人人耳熟能詳,但一直把作者和內容搞錯了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