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老葯新用:維生素K

老葯新用:維生素K

Vitamin K

維生素K

維生素K於1935年被發現並命名。80多年來,關於維生素K的研究始終未曾停止過,在2012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年會上,荷蘭學者發表了題為《維生素K: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的報告;美國學者一項研究則評估了維生素K1攝入量與胰島素敏感性、血糖狀態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除校正年齡、性別、腰圍、生活方式及飲食量等因素,維生素K1攝入量越高,胰島素敏感性越高,受試者的血糖狀態就越好。

老葯新用:維生素K

雖然有不少人知道維生素K與出血時使血液凝結止血有密切關係,但是上述二者之間關係,最初並不是研究者所預想探索的,而是在研究其他課題時的偶然發現,其發現者是丹麥生物化學家亨利克·達姆(Henrik Dam,1895-1976)。

維生素K的發現

亨利克·達姆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父親為藥劑師,母親為教師。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亨利克·達姆青年時期,進入哥本哈根一家化工研究所學習化學專業,1920年畢業後被一所農業獸醫學校聘為化學教師,之後被哥本哈根大學聘為生理實驗室生物化學教師,1929年、1934年他先後被該研究所聘任為副教授、教授。

從1929年起,亨利克·達姆的研究課題之一是有關膽固醇的代謝。當時學術界不少人認為哺乳動物的體內能合成膽固醇,但推想鳥類和雞缺乏此種機能。亨利克·達姆為驗證此種推想,在同事協助下,把膽固醇含量很少但富含維生素A、D的飼料,餵養剛孵出的雛雞,第一周內沒有發生什麼變化,第二、三周時,雛雞的皮下、肌肉和器官發生出血癥狀,並且這些雛雞發生出血後凝血時間明顯慢於正常數值。之後,他給這些有出血癥狀的雛雞餵食加了膽固醇、脂肪和維生素C的飼料,但是,這些雛雞的出血癥狀並無改善。對此,亨利克·達姆認為試驗雛雞所發生的出血癥狀不是因缺乏膽固醇引起,而是飼料中缺少尚不知曉的某些物質所導致。

老葯新用:維生素K

亨利克·達姆為找出與凝血有密切關係的物質,給試驗的小雞餵食不同食物搭配的飼料,發現綠葉植物和豬肝、蛋黃能防治小雞的出血癥狀。繼而,他和其他學者從苜蓿中提取到黃色結晶,從豬肝、蛋黃中提取到黃色油狀物,二者都是脂溶性的。對這兩種提取物,亨利克·達姆用德文稱之為Koagulations-Vitamin,含義為「(對出血)有凝結作用的維生素」,他所擬定的此名稱在其發表於德文版《生物化學雜誌》1935年6月號的論文中,首先公之於世。

學術界廣泛通用的名稱「維生素K」中的「K」字,就是Koagulation的開頭第一個字母。而從苜蓿等綠葉植物提取到的防治出血的結晶,稱為維生素K1;從動物肝臟、蛋黃中提取到的防治出血的油狀物質,稱為維生素K2,上述二者都是天然生成物。

關於維生素K的重要研究

亨利克·達姆關於發現維生素K的論文發表後,引起很多國家學者的興趣,他們對此項新發現分別作進一步研究,其中重要者有:

1938年,美國化學家發現動物和人體腸道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在腸道內能合成維生素K2。

1939年,美國生物化學家愛德華·多伊西報道分離出維生素K1和K2,研究獲知它們的化學分子結構和特性,並指出兩者細微區別。

1939年底,美國化學家首先人工合成維生素K3,其後,維生素K4、K7等陸續合成,這些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都是水溶性的,可以口服和注射。

此外,還有學者研究發現,維生素K1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都必須經膽汁的化學作用,在肝臟內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維生素K2,才能產生效能。

維生素K的功效

維生素K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參與形成凝血酶原,在出血時促使凝結止血;二是調節骨骼中的磷酸鈣合成,增加骨質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三是減少鈣質沉積於動脈壁,延緩心血管硬化。

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進食綠葉菜蔬,而腸道內細菌能合成維生素K2,在肝功能正常,膽汁生成和運行也常的人體,通常並不缺乏維生素K。

轉自《家庭用藥》2015年第11期34頁

老葯新用:維生素K

(當歸 忘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歷史悠久的中藥麻醉(三)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