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米蘭·昆德拉在《生活在別處》中說:"我只是想要你回憶起一些事,這些事能提醒你是怎樣長大的,從搖籃一直到課桌,因為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你使我們大家那樣幸福……"

"這是一部永不過時的小說。"人們這樣評價創作於19世紀末期的《海蒂》。

"這是一部溫暖又自愈的電影。"《海蒂和爺爺》則用現代化的光影聲色再現了原著中的旖旎自然和溫情柔軟。

即使沒有看過小說,看完這部電影后,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問一下自己:

有多久沒有摸過草穗了?

有多久沒注視鷹擊長空了?

有多久沒有在四季里奔跑了?

有多久沒有自由自在的感覺了?

有多久沒有回憶那些與爺爺在一起的時光了?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輕鬆而愉悅地去生活

經典的偉大就在於用故事輕鬆而愉悅地講述高深的道理。親情的珍貴、友誼的力量、自然的偉大、人性的複雜……這些大主題都通過一個兒童的視角給呈現出來了。

輕鬆和愉悅來自於在草坡上打滾。

輕鬆和愉悅來自於伸長舌頭舔碗。

輕鬆和愉悅來自於屋頂的裊裊炊煙。

輕鬆和愉悅來自於滑雪橇時喊出的"喲嗬"!

輕鬆和愉悅來自於一聲問候:"山羊早上好!

輕鬆和愉悅來自於脫掉長長的裙子,重新與爺爺相聚。

輕鬆和愉悅來自於腳丫上的那一隻冉冉飛起的蝴蝶,腳丫下的鬆軟濕潤的泥土。

當我們以輕鬆和愉悅的心態去面對複雜的問題時,再大的難題也變得不那麼複雜了。

小海蒂被爺爺拒之門外時,她就去摟著羊睡覺。小海蒂這一行動是自然的、自發的,不是刻意的,強迫的。她覺得這樣做很好,她就這樣去做了。而且她的天真和善良也深深感染了爺爺,爺爺也變得輕鬆和愉悅起來。

小海蒂被人強迫剪指甲、洗澡、學習各種禮儀時,她的反抗也算是自然的。她就是不喜歡這樣。這時的海蒂就會變得鬱鬱寡歡。只有當她回到阿爾卑斯山時,她的輕鬆和愉悅才重新回來。尤其克勞拉在阿爾卑斯山站起來後,這種輕鬆和愉悅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文明社會的各種規則和禮儀往往就是自我束縛的方式,不僅束縛了大人,也束縛了孩子。只有當我們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時,當我們有輕鬆和愉悅的心態去生活時,我們才會體驗到生活的真正滋味。

生活里沒有諸多"不準",有的是自由地跑跑跳跳;生活里沒有虛偽,有的是彼此敞開心扉;生活里沒有欺騙,有的是待人以誠;生活里沒有悲傷的眼淚,有的是幸福的哭泣。

陽光雨露撒向森林,我光著腳丫跑過草地。幸福的滋味來自於腳底接觸的自然,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二、學會面對生活里的難題

對於現代人來說,城市裡居住久了,人群中居住久了,往往就會在心裡問一句:"哪裡有山啊?"

對於現代人來說,工作太忙了,情感荒廢了,往往就會感覺生活在一片了無邊界的荒原上,無依無靠。

對於現代人來說,虛擬的世界久了,情感的世界空了,往往就覺得一切看上去都無所謂,都不走心。

可是,《海蒂和爺爺》卻告訴現代人。面對現實和心底的諸多難題,需要找到一個地方重新出發。這個地方不是互聯網,不是來來往往的高鐵,也不是按部就班的生活,這個地方是我們生活以外的地方,是別處。


米蘭·昆德拉在《生活在別處》中說:"我只是想要你回憶起一些事,這些事能提醒你是怎樣長大的,從搖籃一直到課桌,因為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你使我們大家那樣幸福……"

看《海蒂和爺爺》時就有這種強烈的感受,這個名叫海蒂的小姑娘為什麼會這麼聰明?為什麼可以讓大家都覺得那麼幸福?為什麼可以讓我不斷回憶起很多童年的事情?海蒂的難題,以及她如何面對難題的"聰明"一一浮現出來。

姨媽不要海蒂,爺爺剛開始也不要爺爺,可是海蒂用自己的純真和行動感動了爺爺,祖孫倆開始了簡單而快樂的生活:睡在閣樓里的草堆里,喝一碗新鮮的羊奶,光著腳丫在山坡上奔跑……

"我不想到別人家裡去。"一句話,瞬間讓人淚崩。因為"別人家"是多麼陌生,而海蒂需要的就是自己的家,而自己的家就是爺爺的家。

一起學土撥鼠叫的時候,一起在藍天白雲下放羊的日子……用這些行動去面對被拋棄的困惑和苦惱,一切看上去都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

待在城市裡的海蒂,想要回到阿爾卑斯山是一種理想。她在大人的世界裡,如何回得去呢?可是她真的回去了,而且把克勞拉也帶過去了。這真是一種奇蹟啊。

更奇蹟的是,生活在阿爾卑斯山的輪椅姑娘克勞拉看到蝴蝶後,居然可以站起來了。這樣具有童話色彩的敘述,一點都不違和。又是一大神奇啊。

就這樣,海蒂世界中的大大小小的困難都被輕鬆地化解了。海蒂用自己特有的輕鬆和愉悅,用自己特有的微笑和奔跑,讓每一個接觸她的人,無論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都被深深地打動了,感染了,變化了。

我們接觸到海蒂的微笑了嗎?那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發自內心的純真的微笑,也是一種具有神奇力量的微笑。如果你也笑了,毫無疑問,這就是一種自愈。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三、有情感地去生活

"當你長大了,你想做什麼?"

"我想寫故事。"

聽到這樣的對話,不得不為海蒂點贊,小小年紀都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堅持。因為這是一種有內容的生活,而不是空洞的生活。要知道,她的經曆本身就是一個好故事。


"你又來晚了,她已經駕車走了。"

當爺爺聽到這樣的話語時,他心裡到底想著什麼呢?被海蒂感染後,他已經不再是之前人們以為的孤僻的糟老頭了。

海蒂和爺爺,都是那麼富有情感。生活里如果缺少了情感,生活里如果只剩下了嘲諷和寂寞,那將是災難性的。海蒂和爺爺教給我們的,就是一種要多姿多彩面對生活的勇氣。

剛開始,爺爺的屋裡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根本沒有她的位置。不過,海蒂在閣樓上睡覺也不錯,她完全可以仰望滿天的星星。海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這樣的小孩真是了不起。

日升日落,雲捲雲舒的日子,是屬於阿爾卑斯山的,是充滿羊糞和乾草味道的,更是屬於海蒂的。可是等她來到德國法蘭克福後,上流社會的禮儀和硬邦邦知識的學習,讓海蒂變得悶悶不樂,最終積鬱成疾,患上了夢遊症。

儘管海蒂的情感被生硬地掐斷了,可是她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回到阿爾卑斯山的理想。法蘭克福的城市生活,阿爾卑斯山的山裡生活,都變成她情感生活的一部分。

沒有比較,就沒有選擇。

如果生活在某個地方,都沒有權利與這個地方發生聯繫的話,比如生活在大人的各種規則里,什麼時候洗澡,什麼時候吃飯,不準蹦蹦跳跳,不準大聲喧嘩,不準講不清楚的語言,不能像個假小子……這樣的生活將是一種災難。

在這麼多"不準"的環境里生活,一個人的情感如何不變態?

如果生活在某個地方,可以自由自在地看星星,可以給山羊取各種各樣的名字,可以想睡在草坡上就睡在草坡上,想往水裡跳就往水裡跳……這樣的生活將是一種幸福。

在這麼自由的環境里,一個人怎能不輕鬆?

海蒂很聰明地選擇了後面的生活方式。最後我們看到,被姨媽當做累贅的海蒂卻改變了爺爺,改變了克勞拉,改變了閱讀《海蒂》和觀看《海蒂和爺爺》的人們。這樣說,一點都不過分。


"我是幸運的,爺爺。"

對於海蒂來說,因為有爺爺,她有了可以安放的童心;對於爺爺來說,因為有了海蒂,他有了可以安放的牽掛。

世界那麼大,思念卻無處安放。就像海蒂那樣,常常夢遊。可是當她回到爺爺身邊時,當他們飛起來擁抱彼此時,思念有了安放,情感有了依託。

就像主題曲里所唱的,"做春天的小孩,心底的花會開。"幸福並不是遙不可及,它們只是隱藏在生活里,一點一滴,需要用心感受。如此,生命就會變得簡單多了,愉悅多了。如此,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幸運的人。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19世紀末創作的這部兒童小說,改編成電影后為什麼如此讓人淚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